第二单元 7 敬业与乐业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7 敬业与乐业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22: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7 敬业与乐业
积累运用 向下扎根
1.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作出更加完整的战略部署( ),心无旁wù( )地稳经济、促发展,应( )变局、化危机,跟着党走是强国富民的mì jué( ),是加速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在新的征途下,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正向着梦想的方向破浪前行。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禅师 全付精力 无业游民 B.亵渎 发愤忘食 言不及义
C.忘想 唯其如此 万不容赦 D.调合 安居乐业 言行相顾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这样别人才会明白。
B.你要牢牢记住,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C.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D.大家都很受不了他强聒不舍的行为。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能否获得成功、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取决于我们将看似不可能控制的负面情绪转换成正面情绪。(在“取决于我们”后面加“能否”)
B.这台机器的研发者认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会使机器从更人性化的视角来解决问题。(删除“通过”)
C.广州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旨在主动探寻新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后面加“的新路径”)
D.屋顶漏水是装修后常见的一种现象,如何避免装修后不再出现屋顶漏水的现象成为广大家居装修者的首要难题。(把“装修后”移到“屋顶”前面)
阅读理解 向上攀登
课内阅读
5.阅读课文《敬业与乐业》第8自然段(“第二要乐业……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完成下列各题。
(1)作者举两等“苦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3)演讲并不只是演讲者的自言自语,应该注意与听众的沟通互动。这一段充分体现了演讲的这个特点。请找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
拓展阅读
6.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4)(易错题)培育工匠精神与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的论述有什么相同点?
综合探究 勇攀高峰
实践探究
7.某校九年级(6)班举行以“爱岗敬业从小事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体会“爱岗敬业”的精神,班级准备以对联形式拟一条宣传标语,请你将下列词语组合成符合要求的宣传语。
创佳绩 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
上层楼 脚踏实地 立足本职
答:
(2)班里有很多同学把自己该尽的责任当成获取利益的手段,老师找来下面这幅漫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和规劝。

(3)班里有很多同学厌恶劳动,有人说:“学生的主业是学功课,不必为劳动浪费时间。”为此班长搜集了以下几句名言,请据此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君子处事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颜元
学习是劳动,并且应当永远是劳动,是充满了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
写作提升
8.《敬业与乐业》作者精选事例进行说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王林同学要写一篇以“成功永属自强者”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请你帮忙,给他提供一个事例作为论据。(80字左右)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 shǔ 骛 yìng 秘诀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部署,bù shǔ,指安排,布置;处理;料理。
②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意思是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③应,yìng,指适应,这里指适应时事变化、应付事态变化。
④秘诀,mì jué,意思是不公开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窍门、办法。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全付精力——全副精力;
C.忘想——妄想;
D.调合——调和;
故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理至易明:指道理极容易明白。这里与“道理上的”语义重复,可去掉“道理上的”;所以,不符合文意;
B.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这里形容“努力学习”的方法,符合文意;
C.断章取义: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这里形容“这样”“理解人家的意思”,符合文意;
D.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这里形容他唠叨“的行为”,符合文意;
故选A。
4.D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D.否定不当,应删除“不再”。
故选D。
5.(1)举两等苦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述了“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
(2)“这种生活”指孔子说的“人生在世,努力学习或工作而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的生活。
(3)示例:“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详解】(1)本题考查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
第8自然段“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作者举两等“苦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述了“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使论证更具体,更深入。
(2)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结合第8段内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可知,“这种生活”指孔子说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就是说,发愤追求学问,专心致志到了忘记吃饭的程度,沉溺于学有所得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虑,甚至自己即将进入老年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演讲并不只是演讲者的自言自语,应该注意与听众的沟通互动。找出本段互动的句子,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或者: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6.(1)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说文》中的句子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4)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敬业,要专心如一,废寝忘食;而工匠精神,没有职业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忠实,这也是敬业。
【详解】(1)本题考查论点的提炼、概括。
根据第⑤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可知,作者认为我们的时代将以工匠精神书写;
根据标题“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可知,本文论点可概括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根据第①段“‘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第②段“《说文》里讲:‘匠,木工也。’”、第④段“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等,分析可知,这里分别引用企业家、《说文》中的句子和普通人的话,这是道理论证的方法;
根据第①段“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可知,作者引用企业家的话,有力地论述了企业对工匠精神的需求;
根据第②段“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可知,引用《说文》中的句子,论述了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需求;
根据第④段“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可知,作者引用普通人的话,论述了人人都可以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根据第⑤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可知,作者引用企业家、《说文》中的句子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需要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因为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3)本题考查对文章词句的赏析。
根据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抓住关键词“没有……怎能有……”可知,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根据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可知,这是递进关系,这里作者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表达更加有力。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文章第②段“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和《敬业与乐业》第⑥段“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可知,二者都认为,“工匠精神”是没有职业和贵贱之分的;
根据文章第④段“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和《敬业与乐业》第⑥段“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可知,二者都认为,“培育工匠精神”都需要忠实,都需要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废寝忘食、物我两忘,这也是敬业。
7.(1)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创佳绩(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上层楼)
(2)从漫画中看出学生做家务事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学生应经常参加家务劳动,替父母分忧,锻炼自理能力;不应为获取报酬而参加家务劳动。
(3)示例:劳动也是学习。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从古至今,劳动创造了一切。学功课从来都不是学习的全部,只有劳动才能把学习的结果用到实践中,才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详解】(1)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词性相对、字数一致、仄起平收。
“创佳绩”与“上层楼”都是动宾短语,“兢兢业业” 与“勤勤恳恳”相对,“脚踏实地” 与“立足本职”相对,“绩”是仄声,为上联,组合为: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创佳绩,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上层楼。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表达看法的能力。
图片上一个男孩在做家务,结合四处文字可看出学生做家务事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表达看法时要对这一现象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家务,就是家庭事务,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来共同分担的。家务劳动能够使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体谅别人,融洽社会关系,善于合作。因此,学生不应为获取报酬而参加家务劳动。
(3)本题考查运用道理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提出论点,其次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示例:劳动也是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世界上一切的发明创造几乎都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劳动,让我们感觉身体上的疲劳,心理上的疲劳,这个时候人们为了减少劳动强度带给我们的疲倦感,所以就要想方设法的造出来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体力活动的一些机器,所以科技发明就由此而产生,可以这么说,科技发明就是人类为了减少劳动,是人们懒惰的一个结果,体力上的懒惰导致了思想上的勤奋,想法上的勤奋最终导致了各种科技产品的诞生。
8.事例: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身处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中,仍顽强拼搏,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努力学习和写作,终于成为中国文坛的巨匠。
再如: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家境贫寒。他曾想当演员,剧团经理嫌他太瘦;他又去拜访一位舞蹈家,结果被奚落一番,轰了出来。他流浪街头,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论据的能力。要明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所选论据必须和论点相吻合。作为论据的事例要真实、典型,可采用“人物+事例”的形式组织语言,表述要简洁、清晰。
示例: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程,自学针灸、多门外语和无线电。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创作的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她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这种自强不息的品质使她成功地登上了人生的顶峰。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