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22:4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积累运用 向下扎根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不学则殆(dài)
B.论语(lùn) 不思则罔(wǎng) 三省吾身(xǐng)
C.逾矩(yú) 不堪其忧(shèn) 一箪食(dān)
D.曲肱(gōng) 不舍昼夜(zhòu) 博学笃志(n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不逾矩
(4)学而不思则罔
(5)人不堪其忧
(6)博学而笃志
3.(易错题)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学/而不思/则罔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 , 。
(2)《〈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 , ”。
阅读理解 向上攀登
(2022·黄冈期中)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节选自《宋史》)
【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思而不学则殆( ) ②晚年手不释卷( ) ③及次日临政(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B.及为相 可以为师矣
C.读之竟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可以为师矣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
综合探究 勇攀高峰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个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孙子兵法》等国学文化经典课程,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2)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支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试题分析:B项,“论”的读音应为“lún”;C项,“堪”的读音应为“kān”;D项,“笃”的读音应为“dǔ”。
2. 同“悦”,愉快 自我检查、反省 越过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能忍受 坚定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
③句意为:不会超过规矩。逾:越过。
④句意为: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⑤句意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⑥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3.C
【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朗读停顿。文言语句的划分朗读停顿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C.本句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而不思”是主语,“则罔”是谓语,中间可断开,故根据句意即可断句为:学而不思/则罔;
故选C。
4.(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2)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重点词:
(1)温:温习。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可以:可以凭借。为:成为。师:老师。
(2)知:知道。之:代词,它。者:的人。好:喜欢。乐:以……为乐。
(3)三军:军队。夺:改变。帅:统帅。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5.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焉、罔、殆、昼。
6.(1) 疑惑 放下 政务
(2)B
(3)①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②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
(4)示例:《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修身做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论述,读之有很多好处。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①思而不学则殆: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殆:疑惑。
②晚年手不释卷:赵普晚年手不放下书,非常勤奋。释:放下。
③及次日临政: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政:政务。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B.动词,成为/动词,成为;
C.代词,指书/代词,指学问;
D.介词,凭借/介词,把;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①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②以:把。为:作为。己:自己的。任:责任。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这启示我们要重视复习,通过复习能够复习旧知,获取新知;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这启示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否则会迷惘、疑惑;这些是对学习方法的启示;
结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知,这启示我们要从兴趣出发去学习,这是对学习态度的启示;
结合“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这启示我们要追求自我的品格,面对富贵不会迷失自己,这是对品格的启示;
结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这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
结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知,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志向,不能轻易改变,这是对人生态度的启示;
由此看出,《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中蕴含治国之道,在读书的过程中,对照《论语》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可以汲取到成长所需要智慧与勇气。结合“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可以看出读《论语》对政务的处理也有很大的帮助。“半部《论语》治天下”虽夸张,却不无道理。根据自己的体会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乙】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7.(1)专家呼吁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家实验课程,当前国学经典正在走进中小学,走向世界。
(2)【示例】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详解】(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地梳理概括。
根据材料一“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可知专家呼吁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家实验课程;
根据材料一“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个课时”,材料二“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可知当前国学经典正在走进中小学,走向世界。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可赞成也可反对,理由要充分。注意结合材料。
示例:我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这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