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综合培优训练( 1.4-1.5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科学入门 综合培优训练( 1.4-1.5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7 14: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1.5 综合培优训练
一 、选择题
1.某同学喜欢观察鸟的行为。她曾看到某种鸟在吃蓟的种子,就想证实蓟的种子是不是它最爱吃的食
物,于是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葵花子)进行实验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 ”
B.实验时应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
C.实验前三种食物的取用数量应一样多
D.如果发现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 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2.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 )
A.偏小 B.偏大
C.没有影响 D.与人的身高有关
3.小何要取用 15 毫升的水,但在读数时却仰视读数, 则实际取用的水量( )
A.大于 15 毫升 B.小于 15 毫升 C.等于 15 毫升 D.无法确定
4.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 ”趣味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
倍 ”这一常识, 可知如图 1 中所示脚印的“犯罪嫌疑人 ”的身高约为(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5.科学计算需要熟悉常用的单位,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5 厘米=3.5 厘米×100=350 毫米
B.15 立方厘米=15×0.01 立方米=0.15 立方米
C.0.3 千米=0.3 千米×1000 米=300 米
D.4.5 平方分米=4.5×100 平方厘米=450 平方厘米
6.我国铁道的标准轨距是 1.435 米,由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所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可能是( )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7.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 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 ”与对应测量结果。同学的你帮她判断一下,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
第 1 页(共 12 页)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如果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 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A .A B .B C .C D .D
8.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4.3 米=4.3÷(1/1000)毫米=4300 毫米
B.4.3 米=4.3 米÷(1/1000)=4300 毫米
C.4.3 米=4.3 米×1000 毫米=4300 毫米
D.4.3 米=4.3×1000 毫米=4300 毫米
9.校医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 37.3℃,他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
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 37.1℃和 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 38.4℃ B.37.1℃和 38.4℃
C.37.1℃和 37.4℃ D.37.3℃和 37.4℃
10.小明肚子疼到医院里看医生时, 通常医生问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 然后用手去触摸
一下, 并叫他去测体温、化验血液、大便等, 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收集证据 D.制定计划
二 、填空题
11.掌握常用的仪器的特征和用途, 有利于开展科学学习和研究。请按要求进行填空。
(1)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选用的仪器是 血;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 (填一种);
(3)有下列器材: a.白纸条; b.钟; c.大头针;d.重锤;e.刻度尺。若要测出圆柱体的周长,
应选用的器材是
12.小明同学所用的计算器开关打开时,没有发现有数字显示出来,不能用了,请你提出两种可能的原
因: ① ; ② 。
针对你提出的可能原因, 请你分别说明应采取的解决办法:① ; ② 。
第 2 页(共 12 页)
13.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中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 ,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此时所示的温度
是 。
(3)某同学用如图丙所示方法测得硬币的直径为 cm。
14.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铅笔的长度为 ;乙图物块的长度为 。
(2)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两把刻度尺中,精确程度更高的是 。
15.全球大规模出现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非常严重。很多学校都采取晨检,没有红外线测温仪器的学校
普遍使用普通体温计给学生测量体温。
(1)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构造有所不同。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能准确测量到 0.1 ℃
B.体温计测体温时可以离开人体后读数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 35~42 ℃之间
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2)甲同学测量体温示数为 38 ℃, 他没有向下甩就给乙同学测体温, 测得的示数仍为 38 ℃, 则乙
同学的体温( )
A.一定等于 38 ℃ B.一定低于 38 ℃
C.可能高于 38 ℃ D.一定不高于 38 ℃
(3)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在刻度 2 ℃处, 放在 第 3 页(共 12 页)
沸水中(标准大气压)水银面的位置在刻度 98 ℃处。已知某杯水的真实温度是 40 ℃,那么用这支
温度计测得的这杯水的温度是 ℃。
三 、实验题
16.学校开运动会, 几个同学讨论对于同一个铅球怎样才能掷得更远。
猜想: 小莉认为: 铅球掷出的距离, 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 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 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有关。 除此之外, 你认为: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于是, 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下图所 示),它能使 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 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
通过 5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 一
定时, 物体抛出 越大, 抛出的距离越远。
⑵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 应选用序号为 2、3、4 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 θ为 时, 物体
抛出的距离最远。
四 、解答题
17.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小科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 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如图的量筒内,读出水的体 积 V1 ,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低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 V2,V2 与 V1 的差
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 并说明理由。
第 4 页(共 12 页)
(2)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 小科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
矿石的体积为 厘米 3,
(3)同学们对小科的测量结果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大了,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小了。请谈谈
你的意见, 并说明理由。
18.有一支温度计, 刻度线均匀但刻度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 读数为
-5℃ , 此时水银柱长 5cm;用它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 115℃,此时水银柱长为 25cm。
(1)如果实际气温为 50℃,水银柱长为 cm。
(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 ℃时, 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实际温度。
第 5 页(共 12 页)
1.4-1.5 综合培优训练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该题考场怎样提出问题;并就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以及对实验方案设计中,注重变
量的控制; 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 给出正确的结论。
该同学观察到该种鸟在吃蓟的种子, 以此提出鸟最爱吃的食物可能是蓟的种子,应该是可以的, 并就 问题提出的假设也是可以的。但在设计实验方案是,要注意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使它们保持相同, 因此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 为错误。实验前三种食物的取用数量应 一样多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单单就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是不能证明假设是否正确的,因此不支持
本实验的假设。
答案: B
2.A
【解析】根据量筒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用量取液体体积时, 量筒要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如果 仰视液面, 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为仰视, 则读取的
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偏小, 所以 A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A
3.A
【解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 ”的规律分析判断。
小何要取用 15 毫升的水,但在读数时却仰视读数, 则读出的示数偏小, 而实际取用的水量大于 15 毫
升。
故选 A.
4.B
【解析】先从图中读出脚印的长度, 再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 倍计算出人的身高。
由脚印图所示此人的脚的长度为 25.10 厘米, 可由 7 倍关系计算出此人的身高: 25.10 厘米×7=175.7
厘米, B 选项最接近,B 选项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第 6 页(共 12 页)
5.D
【解析】单位换算: ①方法: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 除以进率;
②注意事项: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后的单位, 且写在进率的后面; 除以进率通常
不用“÷”,而是写成分数或十的负指数形式。
A.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毫米 ”,故 A 错误;
B.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的进率是 106 ,因此换算过程中应该是:15×10-6 立方米, 故 B 错误;
C.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 故 C 错误;
D.平方米化平方厘米,是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 100,且唯一的单位“平方厘米 ”写在进率的
后面, 故 D 正确。
故选 D。
6.C
【解析】长度的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两部分,准确值的最后一位是尺子的最小刻度(分度值), 估计值是数值的最后一位,也就是最小刻度(分度值)有后一位。可以根据数值的特点来确定所用的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从我国铁道的标准轨距是 1.435 米, 这一数据可知,0.005 米是估计值,1.43 米是准确值部分, 由准
确值部分的最后位可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厘米, C 选项正确。
故选 C
7.B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读数,都不能俯视或仰视。
A.用被拉长了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但是被拉长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
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 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A 不符合题意。
B、如果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造成测出头发圈长度偏大, 计算出的头发的直径偏大,
B 符合题意。
C、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那么它的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导致测量的沸水温度偏
低, C 不符合题意。
D、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由于俯视读数大于实际数值, 所以所量液体实际体积偏大, D 不
符合题意。
第 7 页(共 12 页)
故答案为: B
8.D
【解析】高级单位化低价单位, 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 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将要换
算成的单位写在进率的后面,据此分析判断。
米化毫米, 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 乘以进率 1000,将单位“毫米 ”写在 1000 的后面, 如下:4.3 米
=4.3×1000 毫米=4300 毫米 。
故选 D。
9.A
【解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解答。
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 37.3℃,而小英的体温 37.1℃<37.3℃, 因此水银柱不会下降, 只能保持原来高
度,即显示 37.3℃;
而小刚的体温 38.4℃>37.3℃, 那么水银柱会上升,因此显示为 38.4℃,故 A 正确,而 B、C、D 错误。
故选 A.
10.C
【解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由题中信息“医生问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去触摸一下, 并叫他去测体温、
化验血液、大便等 ”可知,这些是医生在收集小明肚子疼的原因的一些证据,属于收集证据, C 选项正
确。 A.B、D 错误。
故选 C
二 、填空题
11.(1)(胶头)滴管
(2)试管
(3)ace
【解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解答即可。
(1)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选用的仪器是(胶头) 滴管;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3)若要测出圆柱体的周长, 先将纸条围着圆柱体缠绕一圈, 然后再纸条重叠的地方扎个孔。然后将 第 8 页(共 12 页)
纸条打开, 测量两个针孔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体的周长, 故选 ace。
12.没电了;计算器坏了;换电池; 送去修理
【解析】计算器是相对比较精密的仪器, 需要用电池对其供电才能正常使用。所以计算器不能工作有 其内部元件出现问题或对其供电的电池出现了问题。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提出可能的原因,根据提出的
原因采取解决的办法。
由分析可知,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没电了或计算器坏了。解决办法换电池或送去修理。
故答案为: 没电了; 计算器坏了;换电池;送去修理
13.(1)1 毫米; 2.80
(2)液体的热胀冷缩; 36.6 摄氏度
(3)1.85
【解析】(1)分度值=大格长度÷格数;物体长度=准确值+估读值;
(2)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工作的; 首先弄清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水银柱的
位置读数;
(3)首先读出硬币直径的总和, 然后除以硬币的个数即可。
(1)图甲中,刻度尺每个大格表示 1cm,每个大格之间有 10 个小格,因此分度值是:1cm÷10=0.1cm=1mm; 物体的准确值=8.3cm-5.5cm=2.8cm,估读值为 0.00cm,那么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8cm+0.00cm=2.80cm;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 此时
的温度为: 36℃+0.1℃×6=36.6℃;
(3)硬币直径的总长度为:7.40cm,硬币直径的个数为 4 个,因此硬币的直径为:7.40cm÷4=1.85cm。
14.(1)3.60cm;12.5cm
(2)2.5cm;甲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 记录的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刻度尺分度值越小,精
确程度越高。
(1)甲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精确值为 14.6-11.0=3.6,估计值为 0.00,测量结果为
3.6+0.00cm=3.60cm;乙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2.5cm,精确值为 12.5,估计值为 0.0,测量结果为
12.5+0.0cm=12.5cm。
(2)分度值是指测量仪器上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最小格的数值,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5cm÷2=2.5cm。
第 9 页(共 12 页)
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刻度尺分度值越小, 精确程度越高,所以精确程度更高的是甲。
故答案为:(1)3.60cm;12.5cm (2)2.5cm;甲
15.(1)D
(2)D
(3)40.4
【解析】(1)根据对体温计结构的认识判断;
(2)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当温度降低水银柱体积缩小时,液柱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
回液泡,因此在不甩动的情况下,体温计的示数不能下降,只能上升。
(3)体温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 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 t,显示温
度为 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 。
(1)A.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0.1℃, 则能准确测量到 0.1 ℃,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体温计液泡上方有细小的弯曲,离开人体后示数不下降,则测体温时可以离开人体后读数,故 B 正
确不合题意;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 35~42 ℃之间,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冰水的温度为 0℃, 而体温计的测温范围 35~42℃, 则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冰水的温度,故 D 错误符合
题意。
故选 D。
(2)甲同学测量体温示数为 38 ℃,他没有向下甩就给乙同学测体温。根据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可
知,此时的真实体温等于或低于 38℃, 故选 D。
(3)当 t=40℃时, 根据 = 得到: = ;
解得: t'=40.4℃。
三 、实验题
16.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高度有关(或可能与铅球的质量有关);1、2、5;射出仰角;
速度; 45°
【解析】根据生活中仍物体的经验去找到可能影响的因素;
(1)根据小莉猜想的因素,设置实验时, 将这一因素控制不同,其余要相同。根据射出距离的比较可
以确定射出距离与这一因素的关系;
第 10 页(共 12 页)
(2)根据实验 2、3、4 的数据, 由射出距离可以确定这个角度。
由生活经验可知,高处的物体仍出去仍的更远,轻一些可能更远, 所以可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
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高度有关(或可能与铅球的质量有关)。
(1)小莉猜想铅球掷出的距离, 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所以要使掷出时的速度不同,其 余量都相同,符合这一要求的实验组有, 1、2、5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射出仰角一定时,物
体抛出速度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2)2、3、4 三组实验数据中, 射出仰角 θ为 45 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故答案为: 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高度有关(或可能与铅球的质量有关);(1)1、2、
5;射出仰角; 速度;(2)45°
四 、解答题
17.解: V 排=3.14×r2 ×(h1- h2)
3.14×(10cm÷2)2 ×(6cm-4cm)=3.14×25cm2 ×2cm=3.14×50cm3=157(立方厘米)
V=V 排水=157(立方厘米)
答:这块石头的体积大约是 157 立方厘米
【解析】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测量,多采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浸入水中所排出的水的体积即为
物体的体积。
18.(1)15
(2)25
【解析】(1)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 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 t,
液柱长度为 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 ;
(2)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 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 t,显示温
度为 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 ,据此分析计算即可。
(1)当 t=50℃时, 根据公式25cm (10)5 (℃)cm = L 5 (t)cm得到: 25cm (10)5 (℃)cm = L 5cm (0℃);
解得: L=15cm;
(2)当外界实际温度与显示温度相同时, 根据 = 得到: = ;
第 11 页(共 12 页)
解得: t=25℃。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