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目标导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知道以孔雀王朝为代表的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史。
2.通过对种姓制度的目的和特点的学习,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3.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的原因及传播。
知识构建:
理思路课堂预习: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文明产生: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 和 等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 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时期: 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 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制度:雅利安人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
2.主要内容:
等级 等级名称 权利或义务
第一等级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3.特点:各等级 、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
【易错易混】
1.古代印度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国家,它与今天的印度不是一个概念。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
2.古代印度的国王虽然掌管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但属于种姓制度中的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祭祀的僧侣贵族属于第一等级婆罗门,他们都是特权等级。
三、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 ”,宣扬“忍耐顺从”。
3.外传:公元 后开始外传。
4.佛教传播示意图:
拓展延伸:
1.种姓制度的实质及影响
(1)种姓制度的实质:保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2)种姓制度的影响: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护统治及社会安定。
②消极:维护社会不平等,延缓了社会发展;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受限,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佛教的创立对中国的影响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有很大影响,是中国古代石窟佛像造型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渊源,如龙门石窟、白马寺。
【史料实证】
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原住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当堂练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 (2022·洛阳月考)如图是著名的摩亨佐·达罗遗址。从遗址看,这座城市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分为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这个遗址出现在 (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2022·大庆期末)某一时期古代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古代印度文明进入鼎盛时期,该时期是 ( )
A.哈拉帕文明时期 B.摩亨佐·达罗时期
C.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D.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3.(2022·昭通期中)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孔雀王朝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孔雀王朝的首都是 ( )
A.亚述城 B.巴格达
C.华氏城 D.开罗
4.如图是《印度简史》中的漫画“最高贵之人”。图中“最高贵之人”在印度的等级应是 ( )
A.刹帝利 B.婆罗门
C.吠舍 D.首陀罗
5.到印度的中国朝圣者法显的记录: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必须拍击木板警告他人不要受到他们的污染。他记录的是 ( )
A.佛教的众生平等 B.民众卫生意识强
C.森严的种姓制度 D.城市化水平较高
6.(2023 韶关期中)印度某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追根溯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原因是 ( )
A.阿拉伯数字的创立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
D.种姓制度的影响
7.(2023 盐城期中)某制度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材料揭示了该制度之下 ( )
A.政治特权世代相袭 B.抑制贪欲形成共识
C.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D.一切财产皆属国王
8.(2022·永州期末)佛教一度成为古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它能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
A.众生平等 B.因果轮回
C.职业世袭 D.忍耐顺从
9.(2022 鹤壁期末)佛教最初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广大贫民百姓;后来宣扬“忍耐顺从”,得到统治者的追捧,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该段文字意在说明 ( )
A.佛教的教义 B.佛教发展原因
C.佛教的产生 D.佛教对外传播
二、非选择题
10.(2022 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等级森严的制度】
材料一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的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的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众生平等的宗教】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材料三 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两百年左右了,此时佛教已传播到南亚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的国教。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所学,分析种姓制度“等级森严”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佛教传播到南亚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国教的原因。第3课 古代印度
目标导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知道以孔雀王朝为代表的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史。
2.通过对种姓制度的目的和特点的学习,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3.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的原因及传播。
知识构建:
理思路课堂预习: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文明产生: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制度:雅利安人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主要内容:
等级 等级名称 权利或义务
第一等级 婆罗门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首陀罗 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3.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易错易混】
1.古代印度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国家,它与今天的印度不是一个概念。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
2.古代印度的国王虽然掌管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但属于种姓制度中的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祭祀的僧侣贵族属于第一等级婆罗门,他们都是特权等级。
三、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外传: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
4.佛教传播示意图:
拓展延伸:
1.种姓制度的实质及影响
(1)种姓制度的实质:保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2)种姓制度的影响: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护统治及社会安定。
②消极:维护社会不平等,延缓了社会发展;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受限,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佛教的创立对中国的影响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有很大影响,是中国古代石窟佛像造型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渊源,如龙门石窟、白马寺。
【史料实证】
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原住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当堂练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 (2022·洛阳月考)如图是著名的摩亨佐·达罗遗址。从遗址看,这座城市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分为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这个遗址出现在 ( C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2022·大庆期末)某一时期古代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古代印度文明进入鼎盛时期,该时期是 ( C )
A.哈拉帕文明时期 B.摩亨佐·达罗时期
C.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D.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3.(2022·昭通期中)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孔雀王朝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孔雀王朝的首都是 ( C )
A.亚述城 B.巴格达
C.华氏城 D.开罗
4.如图是《印度简史》中的漫画“最高贵之人”。图中“最高贵之人”在印度的等级应是 ( B )
A.刹帝利 B.婆罗门
C.吠舍 D.首陀罗
5.到印度的中国朝圣者法显的记录: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必须拍击木板警告他人不要受到他们的污染。他记录的是 ( C )
A.佛教的众生平等 B.民众卫生意识强
C.森严的种姓制度 D.城市化水平较高
6.(2023 韶关期中)印度某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追根溯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原因是 ( D )
A.阿拉伯数字的创立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
D.种姓制度的影响
7.(2023 盐城期中)某制度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材料揭示了该制度之下 ( C )
A.政治特权世代相袭 B.抑制贪欲形成共识
C.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D.一切财产皆属国王
8.(2022·永州期末)佛教一度成为古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它能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D )
A.众生平等 B.因果轮回
C.职业世袭 D.忍耐顺从
9.(2022 鹤壁期末)佛教最初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广大贫民百姓;后来宣扬“忍耐顺从”,得到统治者的追捧,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该段文字意在说明 ( B )
A.佛教的教义 B.佛教发展原因
C.佛教的产生 D.佛教对外传播
二、非选择题
10.(2022 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等级森严的制度】
材料一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的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的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众生平等的宗教】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材料三 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两百年左右了,此时佛教已传播到南亚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的国教。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所学,分析种姓制度“等级森严”的表现。
答:主要依据:职业;所居地区;所居聚落等。表现: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
答: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佛教传播到南亚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国教的原因。
答: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支持;佛教提倡“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