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目标导学:
1.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
2.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3.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知识构建:
理思路课堂预习:
一、冷战的发生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2)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障碍。
(3)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根源)
3.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
5.表现(美国方面为了有效推行冷战采取的措施):
(1)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最终称霸世界)
(2)经济上:推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①提出: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②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③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直接目的:控制西欧,根本目的:对抗苏联,称霸世界,政治目的: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军事上:1949年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6.两极格局形成标志:(苏联)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
7.冷战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8.冷战的实质: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二、德国的分裂
1.背景:
(1)分区占领: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可以说是冷战导致德国分裂)
2.分裂:
(1)西德:1949年9月, 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2)东德:1949年10月,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3.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4.柏林墙: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柏林墙”,成为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2.华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
(注意:两个文件内容相似,重点区分阵营。)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4.美苏冷战对峙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1)国际局势紧张,局部热战。
(2)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使世界维持相对稳定的局面。
(3)美苏军备竞赛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发展。
拓展延伸:
1.冷战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①直接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两国战时同盟的基础丧失。
②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③重要原因: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存在巨大差异。
(2)影响:
①积极:a.均势下的和平: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共存中的进步: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欧洲、日本、第三世界的崛起)。
c.科技迅猛发展:双方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双方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客观上推动了人类科技发展。
②消极:a.威胁人类和平: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b.导致国家分裂和局部战争:造成了德国、朝鲜等部分国家分裂,并引发了局部战争。
c.阻碍经济全球化:两大阵营的对峙阻碍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之处: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目的都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之处: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宣言书,也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则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的爆发宣告这一政治格局的终结。
(2)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体系,苏联解体标志着这一政治格局的瓦解。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维护世界和平的建议
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国与国之间,加强互信,合作共赢。
当堂练素养达标
1.(2023·滨州模拟)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C )
A.维护世界和平
B.社会制度的差异
C.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D.全面冷战的开始
2.(2022·漯河期末)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失败,美苏在基本人权、个人自由、宗教自由等方面的分歧越来越明显。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霸权。双方存在分歧的根源是 ( C )
A.宗教信仰 B.政治制度
C.国家利益 D.经济制度
3.(2022·随州模拟)1947年,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
着 ( B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冷战的开始
C.德国的分裂 D.两极格局的形成
4.如图漫画所描述的情形,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 C )
A.《九国公约》的签订
B.罗斯福新政推行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的建立
5.(2023·唐山期末)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 )
A.推进了冷战政策的实施
B.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
D.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
6.(2021·广州模拟)1948年,一名美国飞行员在每次飞越柏林时,将糖果绑在手帕做成的小降落伞上投下,因而成为柏林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得到其他飞行员仿效。有人认为,供应给西柏林的粮食被用来当作对抗苏联的武器。这件事的背景
是 ( B )
A.二战进行 B.德国分裂
C.东欧剧变 D.冷战结束
7.(2022·自贡模拟)1949年美国联合英、法、意等国,建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共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这表明 ( A )
A.美苏冷战加剧 B.两极格局形成
C.西欧走向联合 D.殖民体系崩溃
8.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欧美国家的力量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彻底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 )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轴心国集团的建立
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D.德国的分裂
9.(2021·广州模拟)据统计,1945—1985年全世界共进行了1 570次核爆炸试验,美苏分别占805次和562次;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防止“核平衡”被苏联打破,制订了“星球大战计划”。以上材料反映了 ( B )
A.美苏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C.美苏两国致力发展科技
D.两极格局正在走向崩溃
10.(2021·佛山模拟)基辛格认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这反映了 ( D )
A.核武器有利于维护世界秩序
B.美国在对峙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
C.和平共处是美苏的共同目标
D.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第16课 冷战
目标导学:
1.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
2.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3.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知识构建:
理思路课堂预习:
一、冷战的发生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 状态。
2.背景: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2)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障碍。
(3)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 的巨大差异。(根源)
3.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开始标志:1947年,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 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
5.表现(美国方面为了有效推行冷战采取的措施):
(1)政治上:推行“ ”。(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最终称霸世界)
(2)经济上:推行“ ”,即 。
①提出: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②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 。
③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直接目的:控制西欧,根本目的:对抗苏联,称霸世界,政治目的: )
(3)军事上:1949年在华盛顿成立了“ ”( ),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6. 形成标志:(苏联)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
7.冷战结束标志:1991年 ,冷战结束。
8.冷战的实质: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二、德国的分裂
1.背景:
(1)分区占领: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1948年,“ ”爆发。(可以说是冷战导致德国分裂)
2.分裂:
(1)西德:1949年9月, 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 ”或“ ”。
(2)东德:1949年10月,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 ”或“ ”。
3.影响:欧洲 的局面基本形成。
4.柏林墙: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柏林墙”,成为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成立,简称“北约”。
2.华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 ”成立,简称“华约”。
(注意:两个文件内容相似,重点区分阵营。)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 形成。
4.美苏冷战对峙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1)国际局势紧张,局部热战。
(2)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使世界维持相对稳定的局面。
(3)美苏军备竞赛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发展。
拓展延伸:
1.冷战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①直接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两国战时同盟的基础丧失。
②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③重要原因: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存在巨大差异。
(2)影响:
①积极:a.均势下的和平: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共存中的进步: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欧洲、日本、第三世界的崛起)。
c.科技迅猛发展:双方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双方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客观上推动了人类科技发展。
②消极:a.威胁人类和平: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b.导致国家分裂和局部战争:造成了德国、朝鲜等部分国家分裂,并引发了局部战争。
c.阻碍经济全球化:两大阵营的对峙阻碍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之处: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目的都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之处: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宣言书,也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则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的爆发宣告这一政治格局的终结。
(2)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体系,苏联解体标志着这一政治格局的瓦解。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维护世界和平的建议
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国与国之间,加强互信,合作共赢。
当堂练素养达标
1.(2023·滨州模拟)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护世界和平
B.社会制度的差异
C.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D.全面冷战的开始
2.(2022·漯河期末)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失败,美苏在基本人权、个人自由、宗教自由等方面的分歧越来越明显。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霸权。双方存在分歧的根源是 ( )
A.宗教信仰 B.政治制度
C.国家利益 D.经济制度
3.(2022·随州模拟)1947年,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
着 (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冷战的开始
C.德国的分裂 D.两极格局的形成
4.如图漫画所描述的情形,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 )
A.《九国公约》的签订
B.罗斯福新政推行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的建立
5.(2023·唐山期末)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
A.推进了冷战政策的实施
B.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
D.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
6.(2021·广州模拟)1948年,一名美国飞行员在每次飞越柏林时,将糖果绑在手帕做成的小降落伞上投下,因而成为柏林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得到其他飞行员仿效。有人认为,供应给西柏林的粮食被用来当作对抗苏联的武器。这件事的背景
是 ( )
A.二战进行 B.德国分裂
C.东欧剧变 D.冷战结束
7.(2022·自贡模拟)1949年美国联合英、法、意等国,建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共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这表明 ( )
A.美苏冷战加剧 B.两极格局形成
C.西欧走向联合 D.殖民体系崩溃
8.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欧美国家的力量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彻底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轴心国集团的建立
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D.德国的分裂
9.(2021·广州模拟)据统计,1945—1985年全世界共进行了1 570次核爆炸试验,美苏分别占805次和562次;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防止“核平衡”被苏联打破,制订了“星球大战计划”。以上材料反映了 ( )
A.美苏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C.美苏两国致力发展科技
D.两极格局正在走向崩溃
10.(2021·佛山模拟)基辛格认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这反映了 ( )
A.核武器有利于维护世界秩序
B.美国在对峙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
C.和平共处是美苏的共同目标
D.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