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3.14 秋天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3.14 秋天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31 16:05:29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 学 过 程
调整意见
一、导语设计
人们领略赤日炎炎的酷暑后,盼来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枫林霜叶的画意勾绘。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二、资料助读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1)根据拼音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肥shuò? qī?息 乌jiù??梦mèi? 清liè??枯hé???lián?刀 xī shuài? liáo kuò ?
(2)释义: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幽谷
朗读提示:《秋天》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美、意境美和结构美。
四、内容研讨: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4.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体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的诗句绘写出心中的秋景。
五.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六、学习小结。
1.《秋天》诗中各幅画面与画面里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他写这首诗时只有20岁。“少年心事当拿云”同学们请用你稚真的手笔,绘写出自已印象中的秋卷,我想,那是更精彩、更灿烂、更富有诗意的境界。
2.预设下节课问题:好的诗歌除了结构美、情景美、意境美外,还讲究语言美,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用的好词好句,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七、巩固练习。
1、仿写一首赞美秋天的诗 ;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秋天》 。
板书:
第17课 秋天
农家丰收图
热爱秋天
秋天 霜晨归渔图
赞美秋天
少女思恋图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 画一幅自已印象中的秋卷 。
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秋景图片欣赏、朗读诗歌、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比较中外诗歌来感悟诗歌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诗歌的意境美, 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与质朴的语言相映成趣。
教 学 过 程
调整意见
一、导语设计。
用幻灯片播放一组美丽秋景图,欣赏并回答下列问题,由此导入课题《秋天》:
说说看在秋天这个季节里你最容易联想到些什么?你喜欢这个季节吗?
想像诗意的秋天!
二、朗读诗歌欣赏:1.范读; 2.齐读;3.对读;4.组读。
评分标准:(1)清甜、明媚、快乐加5分;(2)整齐而有节奏加3分;(3)读准字音,有停顿加1分。
三、由学生逐小节朗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语言美。
第一小节赏析:请学生说说你都从这一小节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方法点拨:寻找关键词分析和判断修辞。
第一小节互动探讨:
1、这一节诗中哪些词写出了“丰收”?有什么妙处
答: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和肥硕的瓜果写出了农家的丰收之景和农民的丰收之乐。
2、这一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好处?
答:拟人。“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拟人写出丰收的景象;“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把秋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因秋收的丰硕而兴奋的感情,创造出喜悦,松弛,闲静的氛围。
3、仔细观察一下这一节诗的用词,它是从哪些感官来写农家丰收的景象?
答:(1)听觉:伐木声;(2)嗅觉:稻香;(3)视觉:肥硕的瓜果
第二小节赏析:请学生说说你都从这一小节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方法点拨:寻找关键词分析。
第二小节互动探讨:
1、这一节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秋天的早晨?答:冷雾 乌桕叶(落叶) 白霜
2、“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中的“游戏”一词好在哪里?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人格化。
3、用“游戏”写出了渔民怎样的心境?
答:秋晨渔船满载而归,此时渔民的心情欢欣、轻松而悠闲,用“游戏”写出了渔民此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第三小节赏析:请学生说说你都从这一小节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方法点拨:引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第三小节互动探讨:
1、第一句中寥阔是什么意思?草野为什么在蟋蟀声中更寥阔?
答:寥阔:高远空旷。秋季天高气爽,田野收获后显得更空旷,在入秋的蟋蟀叫声中,草野显得更加“寥阔”了 。
2、“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
答:那是放牛郎在夏夜吹响笛声,洋溢着芳香和热情。
3、这里是谁在问“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有什么诗意?
答:是牧羊女。牧羊女在思念放牛郎。
4、这里最后一句“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一词好在哪里?
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人格化。秋景在牧羊女眼中如梦幻一般的美,但牧羊女却在盼望着听到放牛郎热情的笛声,此刻,她的心里一定怀着喜悦和渴盼,而“梦寐”一词恰如其分的写出了牧羊女如痴如醉的微妙感觉。
四、比较阅读(2分钟)
秋 景 [美国] 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了艳红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带了一枚胸花。
问:请同学们谈谈这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答: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向组合、艺术风格上面都很相似,也都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学习小结。
《秋天》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  
板书:
第17课 秋天


作业
完成《名校课堂》的“积累运用”和《课外阅读》部分
反思
课件20张PPT。秋 天作者:何其芳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检测字音:
肥硕( ) 枯涸( )
丁丁( ) 清洌( )
寥( )阔 青鳊( )鱼
梦寐( ) 乌桕( )
背篓( ) 栖( )息 shuòzhēngliáomèihélièbiānjiùqīlǒu检测词义丁丁:拟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的声音。这里指伐木声。肥硕:栖息:芦篷:寥阔:(果实等)又大又饱满。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芦苇做的船篷。高远空旷。也作“寥廓”。干涸,没有水了。水清。睡梦。枯涸:清冽:梦寐:zX.x.K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评论家。生于重庆万县。原名何永芳。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等。另有多种诗学论著。新月派诗人。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汉园集》,史称“汉园三诗人”。导 入 新 课秋天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但是: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多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整体感知: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什么画面农家丰收图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什么画面霜晨归渔图霜晨归鱼图淡雅朦胧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什么画面少女思恋图牧女思恋图寥阔空远b.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明确: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喜爱、赞美的感情。
a.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明确:农家丰收图 晨霜归渔图 少女思念图
预习指导:课文拓展:作者向往秋天,热爱大自然,言语之间充满了溢美之词。让我们不觉得也想描绘一番心中的美景,那么我们就赶快拿起笔,仿照课文,写一写秋天的赞美诗篇吧!  ②、摘录诗句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滕王阁序》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
锡《秋词》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返回秋天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里?
秋天就在我们的心田里,
它是一首诗,抒写着清新与宁静;
它是一幅画,描绘着成熟与丰收;
它更是一首歌,散发着热情与希望。
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喉讴歌秋天,
用五彩的画笔描绘秋天,
用真挚的情怀拥抱秋天.
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
去迎接人生的又一个秋天。2、你认为秋天还在哪里?试着仿写几句。 秋天漫步在山坡上。秋天活跃在果园里。秋天洋溢在笑脸上。秋天嬉戏在林阴里。课 堂 巩 固 练 习1、三幅秋景图分别有 一个中心句, 请说出来?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课 后 巩 固 作 业1、课外搜集有关“秋”的诗句(不少于5句)和散文(不少于2篇),准备在班上交流。
以“夏天”或“秋天”为题试一试,写一首诗歌。
课件22张PPT。秋 天作者:何其芳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比较中外诗歌来感悟诗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体会诗歌美妙意境。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导入 2、探究品味
3、归纳总结 4、拓展延伸
  ①、感受诗歌的情景美:
  a、诗中选择了哪些景物来勾画秋天?
(把这些词语勾划出来)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景物?(乡村秋景图)  稻香、瓜果、冷雾 乌桕叶(落叶) 白霜 溪水枯涸
(富有秋天特征)  b、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什么图?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一、复习导入。②、明确诗歌的结构美:
 这首诗共三小节,每小节都有一个中心句,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2.秋天游戏在渔船上3.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二:品味《秋天》的语言美与意境美1.朗读比赛, 评一评;2.用自已生动的语言描绘
三幅秋景图,议一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
牧女思念图
三 展开想像,描述图画◆农家丰收图: 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一)农家丰收图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1、这一节诗中哪些词写出了“丰收”? 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肥硕的瓜果2、这一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好处? 拟人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因秋收的丰硕而兴奋的感情,创造出喜悦,松弛,闲静的氛围。 3、仔细观察一下这一节诗的用词,它是从哪些感官来写农家丰收的景象? (1)听觉:伐木声
(2)嗅觉:稻香
(3)视觉:肥硕的瓜果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思考:你觉得这节诗写得好吗? 好在哪里?㈡ 霜晨归渔图◆霜晨归渔图: 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声…… 1、这一节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秋天的早晨?冷雾 乌桕叶(落叶) 白霜2、“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中的“游戏”一词好在哪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人格化。3、用“游戏”写出了渔民怎样的心境? 悠闲自得渔夫晨归图—淡雅朦胧 ⑵ 霜晨归渔图
(三)牧女思恋图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寥阔空远 ◆牧女思恋图: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1、第一句中草野为什么在蟋蟀声中更寥阔?寥阔是什么意思?寥阔:高远空旷
秋季天高气爽,田野收获后显得更空旷,在入秋的蟋蟀叫声中,草野显得更加“寥阔”了 。2、“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那是放牛郎在夏夜吹响笛声,洋溢着芳香和热情。3、这里是谁在问“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是牧羊女4、这里最后一句“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一词好在哪里?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人格化。秋景在牧羊女眼中如梦幻一般的美,但牧羊女却在盼望着听到放牛郎热情的笛声,此刻,她的心里一定怀着喜悦和渴盼,而“梦寐”一词恰如其分的写出了牧羊女如痴如醉的微妙感觉。 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清静
清远
清甜
清柔 诗人笔下的这幅美丽的乡村秋景图给我们创设了一种什
么样的氛围,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喜爱、赞美)
返回归纳总结:拓展阅读:
  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对此你有何感想? 秋 景
[美国] 狄金森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③、总结填空:诗歌应具备     的形式,     的形象,     的情感,     的语言,    的节奏。完整生动鲜明优美谐美返回 请同学们谈谈这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课 后 作 业1、名校课堂。
2、修改以“夏天”或“秋天”为题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