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目标导学:
1.了解倒幕运动的相关史实。
2.知道明治维新的性质、主要内容和影响。
3.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构建:
理思路课堂预习: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统治危机:
二、倒幕运动
1.背景: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2.发动: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3.概况: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同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
1.开始: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2.目的: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学习西方,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3.内容:
政治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
(1)积极: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6.启示:正视自身落后的国情;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不断调整充实自己。
【易错易混】
大化改新使日本确立了封建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拓展延伸:
1.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1)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倒幕派掌握了国家权力。
(3)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4)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有哪些
(1)有选择、有侧重地向不同国家学习。
(2)涉及领域广泛。
(3)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
(4)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的特点,未全盘西化。
3.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影响及为我们提供的历史借鉴
(1)对中国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历史借鉴:①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②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③改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④树立忧患意识,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
4.比较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项目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异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发展;农奴暴动 幕府统治腐朽;外国势力入侵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背景 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 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前提 尽量维护地主利益 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
内容 以废除农奴制为主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两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都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5.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
(1)革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2)独立战争:通过独立战争(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3)改革: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当堂练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2022 阜新期末)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这主要是因为 ( C )
A.明治政府推行地税改革
B.日本有尚武的传统
C.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严重
D.天皇制度正式确立
2.19世纪中后期,明治政府内阁提出:“欧洲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皆超绝东洋。移开明之风于我国,将使我国迅速进步。”这表明当时日本( C )
A.民族危机严重
B.准备对外开放港口
C.决心学习西方
D.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3.1869年7月,天皇批准各藩之“奉还”,却不再授封,而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所有权,使之成为地方官。这说明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D.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4.(2022 北京中考)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B )
A.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5.(2022 贺州中考)20世纪初,日本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装的男子;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这一现象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 A )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废藩置县
C.推行地税改革
D.建立新式军队
6.(2022 长沙期末)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倡导技术自主思想,鼓励团队精神,建立了电气研究所、工业试验所、中央试验所等14个大型研究所和各种专业研究学会12个。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政府 ( B )
A.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
B.建立本土化的科技体系
C.倡导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D.保留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
7.(2022·温州中考)1868年,日本确立“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急务”;1873年,聘请34名英国海军教官来日执教;1878年,日本自主制造的“清辉号”军舰访问欧洲。这些史实说明日本 ( C )
A.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B.面临尖锐社会矛盾
C.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D.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8.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的传统文化因素。由此可见,明治维新 ( C )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9.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刚进行了克里木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正忙于争夺欧洲霸权,美国正忙于内战,俄国正忙于1861年改革,都无暇顾及日本的事务和变革。可见,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 D )
A.倒幕派力量强大 B.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C.幕府统治的衰落 D.有利的外部环境
10.(2023·阜阳期末)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实现了近代化。这可以说明,明治维新 ( B )
A.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B.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C.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二、非选择题
11.(2022 宿迁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70-1871年,西方服饰、太阳历法以及星期天休假日就已经被采用了。1872年11月,一项法令确定西方服饰作为官方礼服,西服于是成为政府官员的规定服饰。1876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双排扣长礼服为正式场合的标准盛装。
1803年时,日本只有550个学校。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已经有了超过1.1万所学校,用以满足大部分人口的教育需求。1872年,一份国民教育计划要求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三级公共学校网络。
——马里乌斯 B.詹森
主编《剑桥日本史(第5卷)19世纪》
材料二 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成为主导力量。至1880年代,中央及地方官吏的74%仍是士族,昭和时代军部法西斯魁首东条英机等也是武士出身。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后,很快就对东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正是将自己迅速转化为压迫民族才使得日本迅速崛起。东条英机一上台就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统治到达了顶点。也正是太平洋战争加速了其军事扩张走向了终结,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了灭亡。
——摘编自朱东来《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治维新改革措施。
答:改革措施:学习西方生活方式,重视发展教育。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答:积极影响: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民族危机,使日本迅速崛起。消极影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给东亚弱国乃至世界带来灾难。
(3)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的发展中,我们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分别是什么
答:经验: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重视教育。教训:改革要彻底,走和平崛起之路。
12.(2022 周口模拟)(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明治政府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本民众承担了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和政治成本。1873年农民的土地税占据了农民谷物收益的40%—50%,在明治维新的开头几年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90%。购买工业设备的外汇主要来自低工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品出口。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明治天皇一改过去天皇涂脂抹粉之形象,以断发蓄须、军装戎马之形象做出表率,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明治时期思想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己任,通过刊物引导日本国民移风易俗,福泽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
——摘编自《明治维新如何让日本移风易俗》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答:危机:西方列强侵略,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幕府的统治遇到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答: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农民的土地税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日本皇室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或者生活习惯的示范作用,影响了日本的普通民众;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担当历史使命,积极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先进思想,引领社会习俗的变化;明治时期的教育家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
(3)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发展,你认为不同的社会力量应该怎样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答:面对社会发展,政府应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府要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先进知识分子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教育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目标导学:
1.了解倒幕运动的相关史实。
2.知道明治维新的性质、主要内容和影响。
3.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构建:
理思路课堂预习: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 统治之下。 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 掌握实权。
2.统治危机:
二、倒幕运动
1.背景: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2.发动:一部分 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3.概况: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 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同年,倒幕派结束了 ,改年号为“ ”。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 。
三、明治维新
1.开始: 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2.目的: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学习西方,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3.内容: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 推行地税改革,以“ ”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 提倡“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
(1)积极: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实现了 ,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 的道路。
6.启示:正视自身落后的国情;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不断调整充实自己。
【易错易混】
大化改新使日本确立了封建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拓展延伸:
1.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1)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倒幕派掌握了国家权力。
(3)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4)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有哪些
(1)有选择、有侧重地向不同国家学习。
(2)涉及领域广泛。
(3)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
(4)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的特点,未全盘西化。
3.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影响及为我们提供的历史借鉴
(1)对中国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历史借鉴:①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②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③改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④树立忧患意识,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
4.比较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项目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异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发展;农奴暴动 幕府统治腐朽;外国势力入侵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背景 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 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前提 尽量维护地主利益 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
内容 以废除农奴制为主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两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都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5.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
(1)革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2)独立战争:通过独立战争(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3)改革: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当堂练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2022 阜新期末)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这主要是因为 ( )
A.明治政府推行地税改革
B.日本有尚武的传统
C.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严重
D.天皇制度正式确立
2.19世纪中后期,明治政府内阁提出:“欧洲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皆超绝东洋。移开明之风于我国,将使我国迅速进步。”这表明当时日本( )
A.民族危机严重
B.准备对外开放港口
C.决心学习西方
D.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3.1869年7月,天皇批准各藩之“奉还”,却不再授封,而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所有权,使之成为地方官。这说明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D.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4.(2022 北京中考)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
A.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5.(2022 贺州中考)20世纪初,日本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装的男子;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这一现象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 )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废藩置县
C.推行地税改革
D.建立新式军队
6.(2022 长沙期末)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倡导技术自主思想,鼓励团队精神,建立了电气研究所、工业试验所、中央试验所等14个大型研究所和各种专业研究学会12个。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政府 ( )
A.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
B.建立本土化的科技体系
C.倡导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D.保留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
7.(2022·温州中考)1868年,日本确立“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急务”;1873年,聘请34名英国海军教官来日执教;1878年,日本自主制造的“清辉号”军舰访问欧洲。这些史实说明日本 ( )
A.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B.面临尖锐社会矛盾
C.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D.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8.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的传统文化因素。由此可见,明治维新 ( )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9.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刚进行了克里木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正忙于争夺欧洲霸权,美国正忙于内战,俄国正忙于1861年改革,都无暇顾及日本的事务和变革。可见,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 )
A.倒幕派力量强大 B.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C.幕府统治的衰落 D.有利的外部环境
10.(2023·阜阳期末)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实现了近代化。这可以说明,明治维新 ( )
A.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B.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C.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二、非选择题
11.(2022 宿迁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70-1871年,西方服饰、太阳历法以及星期天休假日就已经被采用了。1872年11月,一项法令确定西方服饰作为官方礼服,西服于是成为政府官员的规定服饰。1876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双排扣长礼服为正式场合的标准盛装。
1803年时,日本只有550个学校。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已经有了超过1.1万所学校,用以满足大部分人口的教育需求。1872年,一份国民教育计划要求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三级公共学校网络。
——马里乌斯 B.詹森
主编《剑桥日本史(第5卷)19世纪》
材料二 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成为主导力量。至1880年代,中央及地方官吏的74%仍是士族,昭和时代军部法西斯魁首东条英机等也是武士出身。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后,很快就对东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正是将自己迅速转化为压迫民族才使得日本迅速崛起。东条英机一上台就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统治到达了顶点。也正是太平洋战争加速了其军事扩张走向了终结,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了灭亡。
——摘编自朱东来《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治维新改革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的发展中,我们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分别是什么
12.(2022 周口模拟)(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明治政府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本民众承担了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和政治成本。1873年农民的土地税占据了农民谷物收益的40%—50%,在明治维新的开头几年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90%。购买工业设备的外汇主要来自低工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品出口。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明治天皇一改过去天皇涂脂抹粉之形象,以断发蓄须、军装戎马之形象做出表率,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明治时期思想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己任,通过刊物引导日本国民移风易俗,福泽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
——摘编自《明治维新如何让日本移风易俗》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发展,你认为不同的社会力量应该怎样承担好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