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目标导学:
1.知道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原因、表现、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内容、影响。
3.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构建:
理思路课堂预习: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2.经济大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②直接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③其他原因:出现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2)爆发: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
①范围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时间长(1929—1933年)。
③破坏性大(工业产量下降,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4)影响:
①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流离失所。
②大量商品被销毁,生产遭到破坏。
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罗斯福新政
1.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2.开始: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内容:
项目 措施 具体内容 作用
金融业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了国家对金融体系的管理和控制;为工业生产恢复提供保障
工业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注意此项内容和“以工代赈”区分) (1)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有利于防止生产过剩 (2)协调了劳资关系
农业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稳定了农产品的市场秩序,保证了农民的利益
就业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典型事例:田纳西水利工程) (1)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 (2)扩大了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
社会 福利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开创了福利国家的先河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5.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经济: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政治: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易错易混】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非全球,苏联并未受到此次经济危机的破坏。
2.国家干预经济: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拓展延伸:
1.“新政”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2.“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经济危机之所以会爆发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而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它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调整,发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哪些启示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勇于探索创新。
(6)关注民生。
(7)走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发展道路等。
4.20世纪三位改革家——列宁、罗斯福和邓小平
人物 列宁 罗斯福 邓小平
措施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改革开放
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自由贸易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用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相同点 三人都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等;他们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国国情,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5.美国历史上颁布的重要文献
项目 《独立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全国工业复兴法》
不 同 点 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发表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颁布 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
思想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自由、平等 公平竞争
作用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 扭转了战局,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控,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共同点 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当堂练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1929年10月开始,美国股市在一个月内持续滑坡,约300亿美元市值蒸发殆尽,大批银行倒闭,公司破产,商品价格暴跌。这反映的是 ( C )
A.一战的爆发 B.冷战的开始
C.经济大危机 D.罗斯福新政
2.(2023·东营期中)在下图所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 ( A )
A.1929-1933年 B.1933-1936年
C.1937-1938年 D.1940-1944年
3.(2022 鸡西中考)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其中“新应用”指的是 ( B )
A.革新技术完成产品升级换代
B.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和危机
C.通过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4.(2021·汕头金平模拟)大萧条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向人民保证“把钱放在银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为此,他决定 ( A )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以工代赈,缓解就业问题
C.调整工业,防止生产过剩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以印第安人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 )
A.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
D.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6.(2022 泰安模拟)“各工业企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各企业的生产模式、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这一规定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 ( B )
A.整顿金融体系
B.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7.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状况的措施是 ( D )
A.复兴工业和“以工代赈”
B.社会救济和保护劳工的权利
C.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D.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8.(2022 雅安中考)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起先是给各州盖房、筑路、修桥、兴校提供贷款,后来是实施直接的联邦工程方案。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D )
A.稳定农产品价格
B.恢复银行信用
C.加强对工业指导
D.解决失业问题
9.(2023 周口月考)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下列选项与“Relief(救济)”这一内容相符的是( C )
A.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
C.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10.(2022·盐城中考)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 D )
A.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
B.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C.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D.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11.(2022·烟台模拟)“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2.(2023·南通模拟)下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和美国政策调整的部分内容,二者的共同点包括 ( A )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实行粮食税,与之前相比,税额降低了近一半;向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和技术等;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 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①改善人民生活 ②恢复发展经济
③实施“以工代赈” ④减少政府干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探索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道路,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 500万-1 700万人失业。罗斯福总统上任后,为了应对危机,兴建了大量公共设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工程不仅发展了水电、增加了就业,还减少了洪水灾害和水土流失……
——摘编自《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的经济状况及应对措施。
答:经济状况:工业产量下降;失业人数激增。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设施。
材料二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他的试验带有学习社会主义苏联的痕迹,其特点是什么
答: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材料三 罗斯福通过实施新政提高了国家对经济的垄断程度……但罗斯福新政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它“治标不治本”,经济危机成为美国社会中间歇式的“顽疾”。
(3)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治标不治本”揭示了新政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答: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14.(2021 株洲中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据[美]布林克利《美国史》等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答:成就: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问题: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新政哪些措施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视罗斯福为“救星”
答: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共同点。
答:都完善了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变单纯制度为混合经济状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目标导学:
1.知道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原因、表现、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内容、影响。
3.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构建:
理思路课堂预习: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2.经济大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 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②直接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 。
③其他原因:出现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2)爆发: 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
①范围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时间长(1929—1933年)。
③破坏性大(工业产量下降,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 人数激增)。
(4)影响:
①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流离失所。
②大量商品被销毁,生产遭到破坏。
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罗斯福新政
1.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 。
2.开始: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
3.特点:采用 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内容:
项目 措施 具体内容 作用
金融业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 》,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了国家对金融体系的管理和控制;为工业生产恢复提供保障
工业 加强对工业的 (中心措施) 通过《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 》,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注意此项内容和“以工代赈”区分) (1)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有利于防止生产过剩 (2)协调了劳资关系
农业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 》,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稳定了农产品的市场秩序,保证了农民的利益
就业 推行“ ”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典型事例:田纳西水利工程) (1)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 (2)扩大了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
社会 福利 建立 制度 通过《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开创了福利国家的先河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5.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经济:新政期间, 开始了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政治:新政增强了 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 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没有改变 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 矛盾。
【易错易混】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非全球,苏联并未受到此次经济危机的破坏。
2.国家干预经济: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拓展延伸:
1.“新政”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2.“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经济危机之所以会爆发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而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它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调整,发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哪些启示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勇于探索创新。
(6)关注民生。
(7)走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发展道路等。
4.20世纪三位改革家——列宁、罗斯福和邓小平
人物 列宁 罗斯福 邓小平
措施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改革开放
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自由贸易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用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相同点 三人都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等;他们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国国情,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5.美国历史上颁布的重要文献
项目 《独立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全国工业复兴法》
不 同 点 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发表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颁布 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
思想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自由、平等 公平竞争
作用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 扭转了战局,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控,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共同点 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当堂练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1929年10月开始,美国股市在一个月内持续滑坡,约300亿美元市值蒸发殆尽,大批银行倒闭,公司破产,商品价格暴跌。这反映的是 ( )
A.一战的爆发 B.冷战的开始
C.经济大危机 D.罗斯福新政
2.(2023·东营期中)在下图所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 ( )
A.1929-1933年 B.1933-1936年
C.1937-1938年 D.1940-1944年
3.(2022 鸡西中考)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其中“新应用”指的是 ( )
A.革新技术完成产品升级换代
B.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和危机
C.通过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4.(2021·汕头金平模拟)大萧条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向人民保证“把钱放在银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为此,他决定 ( )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以工代赈,缓解就业问题
C.调整工业,防止生产过剩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以印第安人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
A.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
D.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6.(2022 泰安模拟)“各工业企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各企业的生产模式、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这一规定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 ( )
A.整顿金融体系
B.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7.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状况的措施是 ( )
A.复兴工业和“以工代赈”
B.社会救济和保护劳工的权利
C.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D.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8.(2022 雅安中考)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起先是给各州盖房、筑路、修桥、兴校提供贷款,后来是实施直接的联邦工程方案。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稳定农产品价格
B.恢复银行信用
C.加强对工业指导
D.解决失业问题
9.(2023 周口月考)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下列选项与“Relief(救济)”这一内容相符的是( )
A.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
C.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10.(2022·盐城中考)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 )
A.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
B.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C.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D.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11.(2022·烟台模拟)“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2.(2023·南通模拟)下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和美国政策调整的部分内容,二者的共同点包括 ( )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实行粮食税,与之前相比,税额降低了近一半;向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和技术等;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 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①改善人民生活 ②恢复发展经济
③实施“以工代赈” ④减少政府干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探索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道路,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 500万-1 700万人失业。罗斯福总统上任后,为了应对危机,兴建了大量公共设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工程不仅发展了水电、增加了就业,还减少了洪水灾害和水土流失……
——摘编自《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的经济状况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他的试验带有学习社会主义苏联的痕迹,其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罗斯福通过实施新政提高了国家对经济的垄断程度……但罗斯福新政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它“治标不治本”,经济危机成为美国社会中间歇式的“顽疾”。
(3)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治标不治本”揭示了新政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14.(2021 株洲中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据[美]布林克利《美国史》等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新政哪些措施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视罗斯福为“救星”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