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必修二 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3、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新课导入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 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 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季风与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目录
0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单圈环流
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的情况下理想状态),形成单圈环流。
赤道
南极
北极
赤道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这样赤道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赤道低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三圈环流
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就形成三圈环流。
●以赤道为中线,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交错分布。
●气压带分布于赤道和南北纬30°、60°、90°附近。
地转偏向力影响
三圈环流
①低纬度环流圈
②中纬度环流圈
③高纬度环流圈
高低纬受热不均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以北半球为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移动规律: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分布:七带六风,相间排列。
移动幅度:5-10个纬度。
移动特点:滞后性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北半球夏季:陆地——低压
海洋——高压
北半球冬季:陆地——高压
海洋——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海洋比热容大
升温降温慢
陆地比热容小
升温降温快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北半球7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思考:南半球的气压带和北半球的高、低气压中心分布一致吗?
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因此其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高低压中心名称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高低压中心名称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1月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7月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其气压带往往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0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新课导入
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材料
问题
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不同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不同
气压带 中心气流 降水量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 升↑
多 雨
下 沉↓
少 雨
上 升↑
多 雨
下 沉↓
少 雨
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案例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1、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全年高温多雨;
2、东临大西洋,整个平原呈口袋状迎接大西洋水汽,海洋水汽可以长驱内陆,并在西部安第斯山形成丰富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北 东南信风带来丰富降水;
3、南赤道暖流经过,暖流经过的地区增温增湿,降水多。
思考:亚马孙平原为什么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气候成因: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典型地区:东南亚马来群岛地区 、 非洲刚果河流域 、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带
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干燥
湿润
干燥
干燥
湿润
干燥
多雨
高温
温和
寒冷
寒冷
温和
高温
高温
太 阳 辐 射 量 递 减
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不同风带(季风)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不同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如夏季风),水汽充沛,降水较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如冬季风),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案例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
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温和多雨)
气候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欧洲西部,其他大洲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例如:
●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交替控制。
案例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地中海气候最典型且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
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其他大洲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小结: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气候的影响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
大气环流
地面状况(地形因素)
(海陆分布)
洋流
太阳辐射
(纬度因素)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活动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苔原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少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气候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气候成因: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分布规律: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植被类型:亚寒带针叶林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严寒
气候成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分布规律: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植被类型:苔原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主要气 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 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降水稀少,夏季升温快,冬季降温快,冬夏温差大 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冬寒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气候成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植被类型:温带草原带与温带荒漠带
气候与自然景观
气候类型不同→水热组合条件不同→自然景观不同。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气候与自然景观
探究活动:与我国东南部同纬度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分布有全球最大的沙漠,而我国东南部降水丰沛,成为回归线上的“绿洲”,这是为什么?
撒哈拉沙漠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荒漠景观。
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植被茂盛,阔叶林景观。
03
季风与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夏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南季风。
北半球7月份季风环流形成
季风与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北半球7月份季风环流形成
季风与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冬季风
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
北半球1月份季风环流形成
季风与季风气候
夏季风的形成
气压梯度力
风
东南季风
东南信风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全球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与季风
亚洲(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季风与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分布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季风与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多雨、旱季少雨)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西南季风)
分布规律:北纬10°~25°(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成因: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夏季风(东南季风与西北季风)
分布规律: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04
随堂练习
气压带和风带
2019年10月,澳大利亚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这场大火燃烧了4个多月,火灾蔓延至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由环境监测卫星拍摄的2020年元旦前夜的图像显示,滚滚浓烟融合成一个巨大的团块,漂洋过海穿过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到达12000多千米外的南美洲。下图为烟云飘动轨迹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压带和风带
1.火灾持续期间,澳大利亚大陆( B )
A.西北部地区少雨 B.大部分地区炎热
C.西南部地区降水多 D.东南沿海处少雨季
2.将烟雾输送到南美洲上空的是( A )
A.高空西风 B.赤道低气压 C.高空信风 D.副热带高气压
气压带和风带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完成3~5题。
3.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B )
A.① B.② C.③ D.④
气压带和风带
5.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C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南美洲北部的圭亚那高原曾经是一片广袤的砂岩高原。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高原上较薄弱的部分被河流侵蚀殆尽,只留下一座座平顶山,其中最高的是海拔2810米的罗赖马山。下图1是圭亚那高原区域简图,图2是罗赖马山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从大气环流角度看,圭亚那高原( A )
A.1-2月受东北信风影响,多地形雨 B.1-2月受赤道低压影响,多对流雨
C.6-7月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稀少 D.6-7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7.圭亚那高原上平顶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岩浆喷出,流水下切 B.植被稀少,长期风化
C.水热充沛,侵蚀强烈 D.板块边界,地壳抬升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8.冬雨率是指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图中四地冬雨率最高的是( B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丁地所在国家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D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