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貌观察的顺序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在观察该图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是(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2.图中的次一级地貌,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山地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2022河南郑州四十七中月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有(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4.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题组二 地貌观察的内容
(2022山东烟台招远二中月考)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E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6.F地与图中山峰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
A.260米 B.380米
C.360米 D.310米
坡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一般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建梯田的原因是( )
A.技术水平达不到
B.不利于水土保持
C.不能耕作
D.交通不便
8.下列地区修建公路成本最低的是(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能力提升练
题组 地貌的观察
(2021福建莆田一中期中)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X、Y为闭合等高线内的两点,a、b代表所在等高线的数值,粗实线代表河流。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图中河流流向是( )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自西南流向东北
C.自东南流向西北 D.自西北流向东南
2.闭合等高线内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
3.若某人在图中陡崖处探险攀岩,则其携带的安全绳至少应为( )
A.150米 B.200米 C.250米 D.300米
(2021陕西西安中学期中)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A.510米 B.540米 C.570米 D.590米
5.学生通过研学可( )
A.目测山峰海拔约915米
B.得知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C.得知在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
D.得知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2022湖北荆州石首一中月考)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该地夏季盛行东南风。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下列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调查发现,某类植物在乙地生长好,在甲地生长差,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甲地位于阴坡,光照不足
B.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C.乙地位于阴坡,蒸发量小
D.乙地位于背风坡,光照足
(2021山东泰安期末)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猎人登上山顶,最可能看到哪个地点的猎物(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在这次打猎中,猎人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猎人最有可能在图中哪两处捕获了这两种动物(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不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溶洞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2.图中石柱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
易错点2 凹岸和凸岸的不同影响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能正确表示MN河床横断面示意图的是 ( )
4.有关该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漫滩多洪涝,不利于农耕
B.河流阶地临近水源,适宜农耕
C.凸岸流速缓,不利于建港口
D.聚落宜临水分布于河流凹岸
易错点3 区分不同地貌的成因
(2022天津三中期中)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暖湿气流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回答下题。
5.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 常见地貌类型
(2021天津,3)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
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
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
(2020江苏单科,3)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湖南,15)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呈季节性变化。图1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图2为研究区同一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图1
图2
3.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
A.3月、5月 B.9月、7月
C.8月、6月 D.5月、9月
(2019课标Ⅰ,9—11)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5.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2019课标Ⅱ,10—11)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8.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2017课标Ⅱ,9—10)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21辽宁改编,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下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
沙丘 编号 测量 时间 长度/m 宽度/m 高度/m
① 3月 52.2 18.2 1.6
6月 53.8 18.5 1.8
9月 53.2 15.9 1.4
② 3月 80.0 14.7 2.3
6月 80.0 15.6 2.8
9月 53.2 13.4 1.5
③ 3月 52.1 13.2 3.1
6月 54.3 14.0 3.5
9月 49.3 15.6 2.8
(1)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
(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三年模拟练
(2022浙江A9协作体期中)下面为某地貌形成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2.图③中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
A.风化和堆积作用
B.溶蚀和沉积作用
C.搬运和堆积作用
D.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2021河北唐山摸底)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下图示意滑坡发生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Ⅲ、Ⅰ、Ⅱ
4.Ⅱ阶段,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的侧蚀拓展
B.滑坡体堵塞的作用
C.上游来水量加大
D.河床泥沙淤积增多
(2021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联考)风蚀坑是在地表富含沙源沉积物且具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以风为动力,并受人类活动等影响形成的地貌。下图为“青海省某县风蚀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该风蚀坑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①植被破坏严重
②风力强盛
③粉砂土层深厚
④坡度较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推测图示风蚀坑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
B.风蚀坑积水成湖
C.风蚀坑的深度、坡度会出现大小、陡缓交替的现象
D.风蚀坑面积不断扩大
(2021广东东莞大朗中学期中)“蓝窗”曾经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蓝窗”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蓝窗”的形成过程中( )
A.海浪堆积起主导作用
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
C.海浪侵蚀起主导作用
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8.下列地貌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沙滩 B.海蚀崖
C.风蚀柱 D.石钟乳
9.(2022河北唐山一中期中改编)阅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图1)、五种地貌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 ,乙处地貌主要为 。(填图2中序号)
(2)图2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 ,属于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 。(填图2中序号)
(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2中⑤地貌相关示意图,据此描述该地貌景观的沉积物从扇顶(一般为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到扇缘(冲积扇的扇体边界)的分布特点。
图3
10.(2021北京首师大附中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按物质组成成分可划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等。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岩体直面辽阔海域,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再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图Ⅰ示意山东省海岸线,图Ⅱ示意各种海蚀地貌。
图Ⅰ
图Ⅱ
(1)图Ⅰ中甲处为泥质海岸、乙处为基岩海岸,分别指出两种海岸的成因。
(2)海蚀穴、海蚀平台和海蚀崖的形成具有演化过程。请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三种地貌。
(3)岬角(向海洋突出的尖形陆地)向海突出,常形成海蚀柱、海蚀拱桥等。结合图文材料,描述海蚀柱的形成过程。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大,群山连绵,应为山地。
2.B 图中①是山脊,②是河谷,③是山坡,④是山峰,故B选项正确。
3.C 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及数值可以看出,该地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以丘陵、平原为主,中部有丘陵分布,中部高,西南、东北低,C选项正确。
4.D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状况,图中甲虚线处中间低两侧高,乙虚线处也是中间低两侧高,都为山谷,D选项正确。
5.C 依据图中山峰海拔和等高线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出E地以西第一条等高线的数值为300米,以东第一条等高线的数值为400米,由此可知E地的海拔大于300米小于400米,故C选项正确。
6.B 图中F地位于瀑布以下、桥梁以上,而图示整个河谷海拔在200~300米。而由材料可知瀑布的落差为72米,故F地的海拔应低于300-72=228米、高于200米。所以,F地与图中山峰的高差大于352米小于380米,其最大高差不超过380米,B选项正确。
7.B 陡坡由于坡度大,修建梯田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问题。B项正确。
8.A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修建公路成本最低,A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C 由于河流地处河谷,按照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以推断出图中的等高线由a向b海拔逐渐升高,再结合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依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C选项正确。对于河流流向的判断,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河流向等高线的开口方向流”。可用下面三个图(单位:米)分析说明:
甲图实线所在地区为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存在;乙图实线为山谷,但图中河流是由低处流向高处,故河流流动的方向错误;丙图实线为山谷,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由此可以判断出,该河流是自北向南流。故河流的流向可以总结为“河流向等高线的开口方向流”。
2.C 闭合曲线a中的X点,其海拔范围在(a-100)~a,闭合曲线b中的Y点,其海拔范围在b~(b+100),由于a、b两条等高线的差值为300米,故可以计算出闭合等高线内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在300~500米,故C选项符合要求。
3.D 图中陡崖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合,那么,该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是(4-1)×100≤H<(4+1)×100,即300≤H<500,所以,若某人在图中陡崖处探险攀岩,则其携带的安全绳至少应为300米,D选项正确。
4.B 从图中可以看出,桥梁下游有一瀑布,瀑布高差为52米,则桥梁的海拔范围大于352米小于400米,与山峰的高差范围小于563米大于515米,故B选项正确。
易错提示 在判断两条等高线之间某地的海拔范围时,一定要注意该地附近有没有标注其他地点的海拔或落差。如本题中,在桥梁西南面有一瀑布,尽管桥梁和瀑布的海拔范围都为300~400米,但由于瀑布的高差约为52米,所以,瀑布顶部的海拔大于352米,而桥梁又在瀑布的上游,故桥梁的最低海拔大于352米。
5.C 海拔不能准确目测,相对高度可以大体目测,A选项错误。水流方向具有以下规律:由高处向低处流,且与等高线垂直。由此可以判断出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B选项错误。甲地和丁地之间是一条河谷,中间无遮挡物,故在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C选项正确。欣赏瀑布应该在瀑布的下游,桥梁在瀑布的上游,故桥梁不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D选项错误。
6.D 依据图文信息,可以判断出②地东南方向有山丘阻挡盛行风,①③④三地都受盛行风影响,而④地所在地坡度更陡,对东南风的抬升更明显,故降水最多的是④地。
7.C 从图中信息可知,乙地为阴坡、背风坡,甲地为阳坡、迎风坡。题干告知某类植物在乙地生长好,在甲地生长差,说明乙地的土壤水分条件比甲地好。乙地尽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但由于位于阴坡,蒸发量也小,故土壤的水分条件更好,C选项正确。
8.C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地位于陡崖下,故猎人登上山顶看不到甲地的猎物,A错。乙地与山顶之间有山脊阻挡,猎人登上山顶看不到乙地的猎物,B错。丙地与山顶之间没有阻挡,故猎人登上山顶能看到丙地的猎物,C对。丁地与山顶之间有凸坡阻挡视线,故猎人登上山顶看不到丁地的猎物,D错。
9.D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②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为陡崖,故在这次打猎中,猎人最有可能在②处捕获了山羊。山谷地形可能有河流发育,③处等高线由低处凸向高处,为山谷,故猎人最有可能在③处捕获了水鹿。D对。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C 溶洞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为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故选C。
2.D 石柱为溶洞内的喀斯特地貌,为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选D。
易错提示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作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如峰林、峰丛、石芽、溶蚀洼地、溶洞等,其形成的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表示。二是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如溶洞中的堆积物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其形成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H2O+CO2↑表示。
3.B MN河床横断面属于河流弯曲处,该地M岸受河流水流离心作用属于凹岸,水深较深,侵蚀严重。N岸受堆积作用影响较强,因此其为河漫滩,水深较浅且多泥沙淤积。故B图符合题意。
4.D 河漫滩地区由于河水相对较浅且泥沙淤积,因此易发洪涝灾害,不利于农耕,A选项正确。河流阶地为河岸两侧位置相对较高的地区,其邻近水源,且由于位置较高不易受洪涝灾害影响,适宜农耕,B选项正确。凸岸流速缓慢,且泥沙淤积,河水较浅,不利于修建港口,C选项正确。聚落临水分布于河流的凸岸,因该地泥沙淤积、土壤肥沃且水深相对较浅,D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易错提示 学生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地判断凸岸、凹岸的所受外力情况及河水深浅情况。水流在凹岸冲刷河岸,表现为流水侵蚀作用,侵蚀下来的泥沙在下层流向凸岸,并在凸岸河床堆积;而在河流的表层,河水从凸岸流向凹岸。凹岸由于水流速度快,受侵蚀作用,而凸岸水流速度慢,受堆积作用,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必然出现河岸逐渐向凹岸移动,且凹岸河水较深、凸岸河水较浅的现象。可以借用下图加以理解和分析:
5.C 图中显示,沙山位于湖泊西侧海拔较高的地方,很显然,沙山不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因北部大别山影响,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从图中可知在该沙山的东北方向正好是鄱阳湖湖面,为东北风的通道,强劲的东北风将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湖底沉沙吹起,堆积在沙山上。由于沙山各处的坚硬程度不同,在东北风的吹蚀下,结构松软的部分受侵蚀严重,就形成了垄(脊)槽(谷)相间(高为垄、低为槽)的地形。之所以不是流水侵蚀形成,可以通过垄(脊)槽(谷)地形的走向判断(为东北—西南走向,与冬季盛行风向一致)。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A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是有可溶性岩石和流水。从材料中可知,甲地位于华北地区,也是石灰岩,但由于该地的气候与我国西南地区相比,年均温低、降水少,即水热条件差,故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与我国西南地区相比较低,A选项正确。
2.A 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其形成的基础之一是有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等。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没有可溶性岩石分布,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故选A。
3.D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这里冬春季节风力较大,且多东北风,大风将东北部的流动沙丘上的部分沙尘吹起,在河岸堆积,使得河道变窄,即L月是冬春季节。而夏季来临时,该地多降水,河流流量较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道加宽,即M月是夏秋季节。根据上面的分析,D选项符合题意。
4.D 黄河小北干流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导致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很大;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水的含沙量大,河道所经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故D选项正确。
5.C 河道属于水系特征要素,其摆动范围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因素。图中的小北干流左岸北部有汾河注入,南部有涑水河注入,右岸则无河流注入,说明其中段两岸可能地势较高,岩性坚硬,影响支流汇入,同时也影响河道展宽,故选C。
6.C 由图可知,渭河汇入黄河的河口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位置,渭河在主汛期时,流量和含沙量都大,使得河口处的河床抬高,水位抬高,导致其上游的小北干流水位抬高,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增强,故C选项正确。小北干流位于渭河入黄河口的上游,其水量和泥沙量均主要来自上游地区,渭河的水量和泥沙量对其影响很小,A、B选项错误。水位抬高,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明显,河床抬高,即河床变浅,D选项错误。
7.C 从材料中可知河流为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平原上多河流堆积物,且较为疏松。材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说明该平原较为干旱。由于是河流断流期间洼地增多增大,故不可能是流水侵蚀作用。而由于山前平原上的河流堆积物较疏松且较为干旱,又因该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故风力侵蚀作用明显,C选项正确。
8.C 由上题分析可知,洼地不断增多增大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说明该地的风力作用较强,强劲的大风会将细小的沙土吹走,土壤侵蚀严重,从而出现土地沙化现象,C选项正确。水土流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而洼地增多增大发生在河流断流期间,故不可能是水土流失;沼泽化是水分较多引起的,不符合题意;盐碱化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该地区水分较少,材料中没有涉及灌溉等人类活动,故A、B、D均错误。
9.C 由图文材料中的“坡度骤减”及图例和比例尺可判断出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河流、沟谷众多;从图文信息中无法判断出岩石裸露;降水集中有利于洪积扇的形成,但不是洪积扇集中连片的原因。故选C。
10.B 结合图中比例尺推断该区域实地范围较小,特别是有洪积扇的部分,这么小范围的局部地区内,其降水和风化物粒径大小差异不明显。而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形成甲地洪积扇的河流较长且主要流经低山,地势起伏小,流速较慢,使得大部分砾石在河床沉积。故选B。
11.答案 (1)长度基本是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原因:冬春多西北风,降水少,河流西侧沙地上的沙粒被西北风搬运到沙丘处堆积;夏秋降水多,河流水位上升淹没河漫滩,在河水的搬运下沙丘变小。
(2)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植被能降低风速,使冬春风力搬运作用减弱,输沙量减小;植被具有涵养水源功能,使地表湿度增大,起沙难度增大,沙源减少;夏秋河水的侵蚀搬运不变。
解析 (1)读表可知,沙丘长度基本是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3—6月,降水较少且多西北风,风力作用强,大风将沙地上的沙子带过来,堆积在这里,使沙丘变长、变宽、变高。6—9月,多降水,河流水位升高,淹没河漫滩,在河水的侵蚀搬运下,沙丘长度、宽度及高度基本变小。(2)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恢复会增大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风力减弱,风力搬运作用减弱,被输送到沙丘的沙量减少;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会使沙地地表湿度增大,沙粒难以被风吹起,沙丘沙源减少;与此同时,夏秋河水对沙丘的侵蚀搬运作用不变。因此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
三年模拟练
1.C 从图中的溶洞、暗河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流水化学溶蚀和沉积作用发育形成的。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地貌,形成于海洋环境(①)。后由于地壳运动,地壳抬升,沉积在海底的石灰岩层露出地表(④)。由于所在区域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所以可溶性岩石受风化、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等作用,逐渐发育为喀斯特地貌景观(②)。地上逐渐发育为峰林、峰丛,地下发育了溶洞、石笋、石钟乳等景观(③)。故正确顺序为①④②③,C选项正确。
2.B 图③中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中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是碳酸钙长期沉积而形成的。B选项正确。
3.C 读图可知,Ⅲ阶段中只有古河道,还没有出现滑坡体,表示滑坡之前的情况,可以推断其时间是最早的;Ⅱ阶段中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并且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河面变宽,河流改道,古河道被废弃,可以推断其时间较晚;Ⅰ阶段中滑坡体部分被侵蚀,被拦蓄的河水下泄,蓄水减少,上游河段河面变窄,现代河道形成,可以推断时间最晚。所以,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Ⅲ、Ⅱ、Ⅰ,C正确。
4.B 读图可知,Ⅱ阶段,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蓄水增多,所以河面变宽,B正确。
5.A 粉砂土和地表植被对古风成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后,粉砂土松动易被侵蚀,古风成沙受风力侵蚀,逐渐形成风蚀坑;风力是风蚀坑形成的动力因素;粉砂土覆盖在古风成沙之上,土层较薄;坡度对风蚀坑形成影响不大。故选A。
6.B 在该区域植被不断遭破坏的情况下,风力、重力等会导致风蚀坑面积不断扩大,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在风蚀坑发展过程中,重力、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程度会发生变化,风蚀坑的深度、坡度会出现大小、陡缓交替的现象。该区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即使有时有一点积水,也会很快蒸发,故风蚀坑内不会积水成湖。故选B。
7.C 由材料可知,“蓝窗”位于海岛上的悬崖尽头,且形成于海岸,即海蚀崖处,则其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其与海浪堆积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关系较小。故选C。
8.B 由上题可知,“蓝窗”是海蚀地貌,海蚀崖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沙滩、风蚀柱、石钟乳分别为海浪堆积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选B。
9.答案 (1)① ③
(2)①④ ②③⑤
(3)从冲积扇的扇顶至扇缘,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或沉积物颗粒变小,或沉积物颗粒变细);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或沉积物厚度变薄,或沉积物厚度变小)。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甲处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峡谷,对应地貌主要为①;乙处为河口三角洲,对应地貌主要为③。(2)①—⑤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①(峡谷,流水侵蚀地貌)和④(溶洞,喀斯特地貌);属于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②③⑤(分别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均为流水堆积地貌)。(3)根据图2信息可知,⑤地貌为冲积扇。结合图3可知,冲积扇地貌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河流流出山口后,水流速度减慢,流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扇顶沉积物较多,自扇顶至扇缘,厚度由厚变薄;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10.答案 (1)甲处:流水堆积;乙处:海浪侵蚀。
(2)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
(3)岬角处岩石性质及结构不同,在海浪侵蚀作用下,两侧形成海蚀穴;随着海水的进一步侵蚀,岬角两侧海蚀穴被蚀穿而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即海蚀柱。
解析 (1)泥质海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基岩海岸是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2)海岸不断受到海浪的侵蚀,由于组成海岸的物质不同,相对松软的岩石或土块受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穴。经过海浪不断侵蚀,海蚀穴坍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浪侵蚀而不断后退,最后形成海蚀平台。(3)向海洋突出的尖形陆地——岬角,其两侧受海浪的强烈侵蚀,形成海蚀穴。海浪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穴被蚀穿而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最后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就形成了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即海蚀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