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地质灾害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4月13日在河北沧州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地震烈度都相同
B.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地震震级相差两级,相应的能量约相差两倍
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2.有关地震震级和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B.震级越低,烈度越大
C.震级与烈度无任何关系
D.烈度的大小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等有关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6日6时5分在印尼巴布亚省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本次地震震中周边200千米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5次,震中5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46米。下图示意本次地震震中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A.降水丰富
B.人类活动频繁
C.地势起伏大
D.位于板块交界处
4.本次地震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崩塌 D.海啸
5.本次地震发生在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会处,世界两大地震带是( )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印度洋地震带
③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④安第斯地震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题组二 滑坡和泥石流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6.图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7.我国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形区是 (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8.人类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①地震 ②泥石流
③滑坡 ④塌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2河北邢台一中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9.有关该地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全年高温
④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在山区考察或旅游时,若遇到大规模的泥石流,应选择的自救方式是( )
A.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
B.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快跑
C.站在原地立即大声呼救
D.向垂直于沟谷的两侧山坡快跑
11.为防御此类地质灾害,该地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22河北邯郸九校期中联考)受连日大雨影响,2021年7月3日,位于日本本州岛的静冈县热海市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日本此次泥石流的主要危害可能有( )
①当地房屋倒塌
②当地人员伤亡
③北海道新千岁机场飞机延误
④日本水稻大规模减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预防泥石流的合理措施为( )
A.修筑抗滑挡墙,减少山体的整体下滑
B.用拦挡、护坡等工程稳住松散物质及坡面残积物
C.在河流中上游设置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
D.在泥石流形成处设置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五校期中联考)下图为某河流河谷横剖面示意图,图中p处滑坡灾害多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若图中p处发生滑坡,大量土石堵塞河道,易形成( )
A.牛轭湖 B.冰蚀湖
C.堰塞湖 D.火山湖
15.为减轻上题所述湖泊溃坝危害,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撤离上游居民
B.开挖溢流泄洪通道
C.直接爆破摧毁
D.上游紧急开闸放水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地震
(2021河北唐山期末)苏扬老师在地理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防震抗震知识并进行地震应急演练培训时,为示意地震构造做了如下实验:将一根木棍用力折断,然后在黑板上绘制同心圆来表示地震波的传递(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木棍断裂之处,可用来表示地震发生时的( )
A.震中 B.震中距
C.震源 D.震源深度
2.听到地震应急演练警报响起,正在三楼教室上课的经纬同学较为科学的做法是( )
A.马上夺门而出
B.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
C.直接从三楼跳下
D.迅速藏身桌下并护住头部
(2020山东枣庄期末)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根据现场调查,皮山县多处老旧土坯房屋倒塌,皮西那乡受灾严重,倒塌房屋5 000余间。下图为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由Ⅵ到Ⅷ,烈度逐渐增大)。据此完成下题。
3.此次地震造成皮西那乡灾情严重的原因有( )
①距离震中较近
②位于皮西那断裂带附近
③房屋抗震能力差
④位于Ⅷ烈度区域范围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贵州遵义期末)2020年10月30日,土耳其西部发生6.6级地震,震中位于伊兹密尔附近的爱琴海海域。附近的希腊部分岛屿也有震感,希腊地震学工作者称地震为6.9级。此次地震在土耳其至少造成115人死亡,1 035人受伤。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此次土耳其地震有两个震级数据主要是由于( )
A.同一次地震具有多个震级
B.土耳其和希腊震源深度不同
C.测量技术和测量水平的差异
D.土耳其和希腊震中距不同
5.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有( )
①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②在商场应迅速从高楼跳下
③在教室可抱头躲在课桌下或窗边
④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2山东历城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门源发生6.9级地震,震中距离西宁市136千米,震源深度10千米。该地在接下来的几小时内发生了6次余震。
材料二 门源位于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交界处,此次门源地震导致兰新高铁停运,幸运的是未造成人员伤亡。
(1)分析此次青海门源地震发生的原因。
(2)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指出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3)简述此次门源地震灾害较轻的原因。
题组二 滑坡和泥石流
(2022浙江G2联合体期中联考)山体滑坡体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会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在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图1为我国西南某地滑坡示意图,图2为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7.滑坡发生后,图1所示区域坡面等高线示意图为( )
8.推测选择在图2所示岸坡开挖溢洪道的理由( )
A.地势低,方便引流
B.坡度陡,易于施工
C.土石松,容易开挖
D.易于控制溢出水量
(2021浙江湖州三贤联盟期中)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9.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滑坡 D.泥石流
(2022浙江新力量联盟期中改编)下图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题。
我国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简图
10.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关于其成因,叙述合理的有( )
①地形平坦
②夏季降水多且集中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为某年我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下题。
11.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12.(2021湖北荆州中学期中)读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泥石流多发生在哪个季节
(2)下列地区中形成泥石流的水源与其他三地不同的是( )
A.云南 B.广西
C.新疆 D.台湾
(3)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简述其自然原因。
专题强化练8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10分钟
(2022河南南阳六校月考)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地震是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形成的地面震动
②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③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④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
B.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C.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D.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3.(2022山东青岛胶州实验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震是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下表为印度尼西亚和智利各发生的一次地震基本情况。
时间(北 京时间)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 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
地点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智利
经纬度 3°19'N,95°51'E 35.8°S, 72.7°W
震级(M) 8.7 8.8
震源深度 30千米 60千米
伤亡 约29.2万人遇难、失踪 至少630人遇难
(1)列举地震带来的危害。
(2)分析印度尼西亚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多于秘鲁的原因。
(3)地震发生时,正在教室上课的师生应如何避灾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D选项正确。由于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地震烈度不一定都相同,A选项错误。发生地震时,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故地面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选项错误。震级每相差一级,能量约相差32倍,故震级相差两级,能量约相差1 000倍,C选项错误。
2.D 地震的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震级越高,烈度一般越大,但这不是一定的,因为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都有关系。故D选项正确。
易混提示 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震级是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故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是某地区地面在地震时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由于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故一次地震发生后,各地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千差万别,也就有多个烈度。
3.D 印度尼西亚位于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多发,选D。
4.C 本次地震发生在岛屿上,多山,容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故选C。洪涝和台风与地震没有关联性,A、B错;本次地震发生在陆地,而且震级较低,因此形成海啸的可能性较小,D错。
5.C 世界两大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故选C。
6.B 图中显示,西南地区是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
7.C 图中显示,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势高差大、地形崎岖的地区,在平原地区很少发生。
8.B 地震主要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与植被破坏没有关系;塌方多是人类不合理的工程建设造成的,与植被破坏的关系也不大;植被破坏后,地面缺乏保护,为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故B选项正确。
9.D 图中显示,该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且集中在夏季,说明该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多,且降水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最为集中,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应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由此可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
10.D 在山区遇到泥石流,要向垂直于沟谷的两侧山坡快跑,D选项正确。
11.D 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可以加固山坡上的松散物质,有效地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D选项正确。
12.C 泥石流的危害主要有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河道,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①②对;此次泥石流发生在小范围内,且不在北海道,所以③④错。故选C。
13.B 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主要是松散碎屑物质,故用拦挡、护坡等工程稳住松散物质及坡面残积物是预防泥石流的合理措施,B选项正确。
14.C 若图中p处发生滑坡,大量土石堵塞河道,易形成堰塞湖,C选项正确。牛轭湖是曲流被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冰蚀湖为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火山湖与火山活动有关,A、B、D选项均错误。
15.B 由所学知识可知,堰塞湖主要对下游居民造成威胁,A选项错误。开挖溢流泄洪通道可使湖水慢慢流出,降低堰塞湖溃坝的危害程度,B选项正确。直接爆破摧毁会导致湖水迅速下泄,造成较大危害,C选项错误。上游紧急开闸放水,会增加堰塞湖内水量,加剧溃坝风险,D选项错误。
能力提升练
1.C 由图和材料可知,表示地震波的同心圆是由木棍断裂之处向外的,因此木棍断裂之处,应表示地震发生时的震源。故C选项正确。
2.D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在三楼教室上课的学生可以迅速藏身桌下并护住头部,D选项正确;若来得及逃跑,要听从指挥,有序逃到空旷的地方,不要马上夺门而出,那样容易被挤到,造成伤亡,A选项错误;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会错过避险和逃生机会,B选项错误;直接从三楼跳下会摔伤,C选项错误。
3.A 由图可知,皮西那乡距离震中较近,且附近有皮西那断裂带,加上老旧土坯房多,房屋抗震能力差,灾情严重。皮西那乡位于Ⅷ烈度区域范围内是地震破坏严重的表现,而不是灾情严重的原因。
4.C 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同一次地震震源深度相同;震中距不会影响震级;地震震级数据判断是对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大量台站测定结果进行算术平均,而不同的国家或机构测量技术和测量水平不同,所利用的台站资料存在差别,从而影响震级测定结果,因此此次土耳其地震有两个震级数据主要是由于测量技术和测量水平的差异。C正确。
5.B 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子下或床下,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自己被地震引发的掉落物伤害,①正确。在商场从高楼跳下会有生命危险,②错误。在教室可抱头躲在课桌下,但不应躲在窗边,躲在窗边可能会被破碎的玻璃伤害,③错误。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避免建筑倒塌造成人身伤害,④正确。所以选B。
6.答案 (1)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脉附近,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影响,地壳运动活跃。
(2)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
(3)当地地广人稀,人口和城镇分布稀疏;地震频发的地区,政府防震抗震宣传力度大,群众防震抗震意识强;等。
解析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门源地处青藏高原北缘,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交界处的祁连山脉附近,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影响,地壳运动活跃。(2)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等。(3)地震灾害较轻的原因主要从人口密度小、防震意识强等方面分析。
7.D 由图1可知,滑坡发生后,坡面变为沟谷,且呈阶梯状,等值线朝海拔较高的地方弯曲,并且疏密相间,D选项正确。
8.D 读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开挖溢洪道的地区并不是地势最低的地区,A选项错误。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B选项错误。开挖溢洪道的地区并不是堰塞体,土石较为坚实,C选项错误。开挖溢洪道的地区土石坚实,不容易被侵蚀,可以利用河道的宽窄深浅控制溢出水量的大小,D选项正确。
9.D 由桩林坝“安装在沟谷中”可知,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是沟谷,因为洪涝、台风、滑坡不一定发生在沟谷中,而泥石流的发生地主要在沟谷,故A、B、C均错误,D选项正确。
10.D 图解如下:
规律总结 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异同点
(1)滑坡的形成条件
①地质条件:地壳运动活跃;②地貌条件:地势起伏大;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覆盖度较差;④内外力(地震等)和人类活动(工程建设等)。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①地形陡峻;②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短时间内能汇集大量水流。
(3)两者形成条件的异同点
二者的形成条件,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地形、地质、植被等。二者形成条件的最大区别在于泥石流的暴发有一个特殊的条件,即水源条件。
11.A 云、贵、陕、青、冀、川6省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横断山位于藏、云、川交界地区,秦岭位于甘、陕、晋南部地区,故A正确;太行山位于晋、冀边界,雪峰山主体位于湖南(湘)境内,B不符合题意;大巴山大体位于川、陕交界地区,巫山位于渝、鄂边界,C不符合题意;祁连山位于青、甘边界,唐古拉山位于藏、青交界地区,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 (1)夏秋季节。
(2)C
(3)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我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岩体破碎,风化严重,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处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解析 (1)泥石流灾害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而我国在夏季和秋季降水较多,且多暴雨,故我国泥石流多发生在夏秋季节。(2)形成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有两类,即暴雨和冰雪融水。云南、广西和台湾夏季多暴雨,而新疆形成泥石流的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C选项正确。(3)地震多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震带(板块运动)方面回答;滑坡、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质、地形、气候等方面回答。
专题强化练8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1.C 地震是指地球地壳中长期积聚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是泥石流,①正确、②错误。地震与气象灾害并无关联性,③错误。地震可能导致山区的岩石破碎,故可能为滑坡提供物质基础,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④正确。故C项正确。
2.B 以目前的技术,人类无法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A错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B正确;滑坡的分布与地形关系很大,主要分布在地势起伏大的地区,C错误;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D错误。
3.答案 (1)损坏各类建筑物;使交通、通信中断;破坏工程设施等;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2)印度尼西亚人口密度大;地震引发海啸等次生灾害;正值旅游旺季,人员集中。
(3)如果楼层较低,可有序撤离,迅速跑到操场或广场等空旷的地方,注意双手护头,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果楼层较高,可迅速抱头躲在各自课桌下;切勿乘坐电梯逃生。
解析 (1)地震带来的危害可从直接危害和引起的次生灾害两方面来回答。(2)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引发了超强海啸,同时发生的时间正值当地海滩的旅游旺季,海啸来袭,伤亡较大,与秘鲁相比,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地人口密度大,所以印度尼西亚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多于秘鲁。(3)感受到地震之后,较低楼层的师生可以有序撤离到空旷的地方,注意撤离的过程中应护住头部,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或者电线杆以防被砸中;如所在楼层较高,应第一时间躲避,可以选择课桌下等结构稳固的地方;另注意地震可能引发断电,切不可乘坐电梯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