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二节 土壤(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二节 土壤(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8 16: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土壤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观察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组成土壤的四种物质分别是(  )
A.岩石、有机质、水分、空气
B.砾石、矿物质、水分、空气
C.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D.岩石、砾石、有机质、水分
2.下列土壤以颜色命名的是(  )
A.黑土、水稻土
B.黑土、黄壤
C.水稻土、红壤
D.荒漠土、黄壤
  下面为森林土壤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
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
4.关于图中土壤各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
B.③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C.④层有机质在此积累,含量高
D.⑤层为坚硬的岩石
题组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022江西赣州教育发展联盟联考)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5.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  )
A.水分条件的变化
B.热量条件的变化
C.农业类型的差异
D.地势高低的差异
6.东北黑土相比南方红壤(  )
A.气温使土壤的增黏作用强
B.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C.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D.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7.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  )
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盆地
B.横断山区的高山草甸
C.南岭山区的针叶林带
D.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
  (2022山东济南历城一中月考)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土壤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8.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9.据图推测,该地土壤深度(  )
A.20 厘米处为淋溶层
B.40 厘米处为腐殖质层
C.60 厘米处为有机层
D.80 厘米处为有机层
题组三 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2022山东临沂一中月考)2021年东北某地9万多平方米黑土被盗挖。要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时间。抚州的王先生热爱在阳台种植花草,看到盗采黑土新闻后,决定不再网购黑土。他根据网上的配方(鸡粪∶牛粪∶草炭∶蛭石∶河沙=3∶3∶1∶1∶2)自行配置营养土。下图为黑土盗挖现场照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黑土多被用于育秧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等,除了黑土富含有机质,还因为(  )
①获取容易
②管理成本低
③土质疏松
④来自寒地害虫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配置营养土配方中有蛭石和河沙,其主要作用是(  )
A.提供矿物质
B.增大温差
C.固定并通气
D.提供无机盐
  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长的特点。把绿肥植物体就地翻压能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绿肥种植还能够提供饲料、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杂草以及节能减耗。近年来,“绿肥+”模式又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中悄然兴起。绿肥作物在我国分布很广,南北方种植的绿肥品种、种植季节和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江西省柑橘园里种植绿肥作物的作用是(  )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果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
C.调节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13.在松嫩平原上最适合的“绿肥+”模式是(  )
A.玉米套种绿肥
B.棉田套种绿肥
C.麦收后播种绿肥
D.收稻后播种绿肥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土壤的特性和成因
  (2022山东济宁微山二中月考)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体积组成表”。读表,回答下题。
土壤 水分 空气 矿物质 有机质
a 30% 20% 49% 1%
b 25% 30% 37% 8%
c 35% 15% 47% 3%
3.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分别是(  )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题。
甲 乙
4.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①缓坡   ②陡坡
③阳坡   ④阴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2022江西吉水中学月考改编)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含义。
①表示绿色植物的     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和   来实现。
(3)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            状况,影响土壤的       。
(4)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题组二 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
  (2021山东潍坊期末改编)甲地区(图1)多山地、丘陵,土壤瘠薄。当地人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有机肥、下层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图2),引水灌溉后,成为“欧洲蔬菜之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6.甲地区土壤瘠薄的主要原因是(  )
A.岩石风化弱   B.河流冲刷强
C.地表起伏大   D.光合作用弱
7.“三明治”结构的土壤中(  )
①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加水分蒸发
②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③黏土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抑制盐分上升
④沙土和黏土可以互换,有利于保持水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我国东北地区黑土有“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但近年来,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也迅速衰退。研究表明,黑土退化与翻耕有直接关系,因此科学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措施,即尽量少翻动土壤并在地面覆盖作物残茬。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有利于东北地区黑土形成的独特气候条件是(  )
A.夏季多暴雨   B.雨热同期
C.昼夜温差大   D.冬季湿冷
9.翻耕与黑土退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
A.土壤更加疏松,通气透水性增强,肥力下降
B.阳光杀毒灭菌,土壤中微生物减少,有机质无法分解
C.日晒雨淋,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肥力下降
D.改善生物的生存条件,肥力增加
10.保留残茬有效保护了土壤,具体表现在(  )
①减少风蚀、水蚀
②提高春季地温
③蓄水保墒
④增加有机质含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通过植被特点判断地理环境
  (2022山东临沂四县区期中联考)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对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2.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自然植被的是(  )
A.椰子树   B.樟树   C.榆树   D.茶树
3.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自然植被的是(  )
A.树冠浑圆,叶面光滑、无绒毛、稍硬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易错点2 割裂植被类型与气候类型之间的关系
  下图为亚欧大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图中自然植被相同的两地是(  )
A.a、b   B.b、c   C.a、d   D.d、e
易错点3 对土壤肥力的含义理解不透彻
  下图为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图中a、b、c、d分别表示(  )
A.空气、矿物质、水分、有机质
B.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C.水分、空气、有机质、矿物质
D.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分
6.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具有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
②能够生长植物的一定是土壤
③土壤矿物质的含量通常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④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腐殖质层深厚,是最适宜耕作的土壤。而分布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红壤却比较贫瘠。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下列关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高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冷湿,生物量小
B.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慢
C.全年气温低,生物循环旺盛
D.年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
8.红壤较贫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温高,风化作用较弱
B.植被多,有机质吸收多
C.降水多,有机质流失多
D.植被少,有机质来源少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植被
  (2021浙江1月选考,4)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题。
1.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水分
③热量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辽宁,8—9)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有选择地砍伐部分树木)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样地进行调查。下表为部分调查结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样地 幼苗密度/ 株·h 乔木蓄积量/ m3·h
无间伐区 1 500 3 935
轻度间伐区 1 900 2 721
中度间伐区 2 300 2 066
重度间伐区 5 700 1 983
2.依据表格信息可得(  )
A.间伐强度强的林区,幼苗生长条件好
B.间伐强度强的林区,林间裸地面积大
C.无间伐区光照条件最弱,幼苗生长环境最好
D.重度间伐区枯枝落叶层最厚,土壤肥力最高
3.该林区间伐主要是为了(  )
A.控制森林成林比例,节约水资源
B.增加地表径流,防止土地沙化
C.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2021湖南,6)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题。
4.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
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考点2 土壤
  (2018浙江4月选考,7)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完成下题。
5.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2017浙江4月选考,14—15)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6.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7.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三年模拟练
  (2022山东临沂一中期中)红树林多生长于河口或海湾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根系发达,有“海岸卫士”的美誉。图1为中国红树林保护区分布图,图2示意红树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1
图2
1.红树林所属的植被类型为(  )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
2.红树林根系发达,主要是适应红树林分布区(  )
A.高盐水生环境   B.四季分明的环境
C.土壤贫瘠的环境   D.风浪侵袭的环境
3.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有(  )
①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②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③防风固堤,保护海岸线
④为海洋生物提供生活场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辽宁沈阳郊联体月考)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60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沙土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5.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2022山东滨州邹平二中月考)某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红壤的肥力、酸碱性和疏松程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②大量施用化肥
③增施熟石灰
④掺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该区域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硬叶林
8.(2022广东深圳实验学校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日本九州中部低山区的阿苏草原是一片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面积230平方千米)。上千年来,当地农民在每年早春会对草原进行烧荒。经过世代的传承,该区域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特色草地农业系统。下图为阿苏草原位置示意图。
(1)指出阿苏草原所在地区气候类型和所对应的植被类型。
(2)在无人工维持的自然状态下,指出阿苏草原地区的植被类型可能的演变方向,并说明理由。
(3)简析当地农民对草原进行烧荒的意义。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C选项正确。
2.B 黑土、黄壤、红壤等都是以土壤的颜色命名的,水稻土是以种植的农作物命名的,荒漠土是根据难以生长植物的自然状态命名的。
3.D 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人类可以通过耕种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D选项符合题意。
4.B ②为腐殖质层,该层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A选项错误。③为淋溶层,该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B选项正确。④为淀积层,该层是淋溶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而不是有机质在此积累,C选项错误。⑤为母质层,该层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坚硬的岩石是母岩层,D选项错误。
5.A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图中显示,土壤从青到黄再到白,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生物越来越少,所以,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变化,A选项正确。
6.D 东北黑土相比南方红壤,土壤肥力高,即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这与东北地区气温低,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弱有关,故D选项正确。
7.B 黑土的形成与冷湿的气候有关。四个选项中,只有横断山区的高山草甸具有黑土形成的条件,故B选项正确。
8.C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各种生物的残体,即生物,C选项正确。
9.B 结合图中信息可推测,深度40厘米处有机质含量最高,为腐殖质层;深度20厘米处有机质含量较高,为有机层,故B选项正确。
10.D 黑土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透气,③正确;黑土形成于冷湿环境,冬季一般较寒冷,害虫少,④正确;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他地区需要时还需要购买,且东北地区禁止盗采黑土,获取不容易,①错误;管理成本主要与种植对象有关,②错误。故选D。
11.C 蛭石和河沙较鸡粪、牛粪、草炭密度大,重量大,在土壤中起固定作用,同时也起通气和透水的作用,C正确;蛭石和河沙在营养土中短时间内不会风化,不能提供无机盐和矿物质,A、D错误;蛭石和河沙与鸡粪、牛粪、草炭混合后,对土壤温差的影响较小,B错误。
12.B 柑橘园空间有限,在园中种植绿肥作物对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有限,不能改变果园小气候,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绿肥种植还能够提供饲料、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杂草以及节能减耗”可知,种植绿肥作物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B选项正确;绿肥作物对调整柑橘园温度、减轻冻害没有作用,C选项错误;柑橘一般种植在山坡地带,土壤水分容易流失,种植绿肥作物能够减轻水土流失,但绿肥作物生长快,吸收土壤水分能力强,甚至会与柑橘树争水,因此不会增加土壤水分,D选项错误。
13.A 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且大多为春种秋收,水稻、小麦秋收后已临近冬季,这时再种植绿肥作物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C、D项错误;松嫩平原盛产玉米,玉米的植株较高,种植绿肥作物对玉米的影响不大,故A选项正确;松嫩平原不适合棉花生长,B选项错误。
能力提升练
1.D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母岩层风化形成成土母质,低等生物在成土母质上着生,不断积累有机质,随后高等植物不断生长,有机质不断积累,最后形成成熟的土壤。依据以上叙述,图中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D选项正确。
2.C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3.B 水稻土主要是人们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发育而成的,水分含量最多,故c为水稻土;黑土肥力最高,有机质含量最高,故b为黑土。故选B。
4.D 从甲图中可知,缓坡土壤水分含量整体大于陡坡,从乙图中可知,阴坡土壤水分含量整体大于阳坡,故D选项正确。
5.答案 (1)光合 矿物质
(2)降水 气温
(3)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 质地
(4)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植物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生物之间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解析 (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实现的。(3)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并影响土壤的质地。(4)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主要能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即提供有机质、使营养元素富集、促使矿物质颗粒团聚、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6—7.C C 图示解析如下:
8.D 本题关键点在“独特”二字。夏季多暴雨,黑土流失严重,A错。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共性,并非黑土分布区特有,B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被的有机物积累,与黑土的形成无关,C错。黑土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分解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其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冬季降雪较多,气候寒冷湿润,黑土广布,故选项D符合题意。
9.C 翻耕加速了黑土退化。翻耕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使土壤更加疏松,通气透水性增强,但同时减弱了对日晒雨淋的抵抗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肥力下降。故答案选C。
10.B 保留残茬有效保护了土壤,具体表现在减弱了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的冲刷,进而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提升抗旱能力;削弱风力对表土的侵蚀;腐烂后还田,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故选B。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C 从两人的对话中可知,明明家乡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贝贝家乡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C选项正确。
2.C 由上题的分析得知,明明家乡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温带,代表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白桦树等,C选项正确。茶树主要分布于亚热带,椰子树主要分布在热带,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故A、B、D选项均错误。
3.A 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特点是四季常绿,树冠浑圆,叶面多革质、有光泽、无绒毛、较硬;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落叶阔叶林的特征;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属于针叶林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亚寒带;具有肉质的叶或茎属于干旱地区植物的特征。故A选项正确。
易错点拨 植被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由于植物都具有独特的生长习性,其生存和分布的地区,一定要符合其生长习性。故可以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来判断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也可根据分布地区的环境特征判断植物的形态特征。植株矮小、根系发达,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叶子硕大、嫩绿,说明该地区水分充足;叶子缩小为针状,说明该地区寒冷或干旱;植被茂密、树种丰富,说明该地区水热条件好。
4.C 图中a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地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荒漠或温带草原;d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e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d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植被类型相同。
易错提示 影响植被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气候。因此掌握了气候类型与植被类型的对应关系,就可以通过气候类型分布来判断各地的植被类型。气候类型和自然植被的对应关系如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温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
5.B 判断时一定要注意图中的孔隙和土壤固体,a、b为孔隙,c、d为土壤固体,故a、b为空气和水分,c、d为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中含量最大的是矿物质,故c为矿物质,d为有机质,a、b含量相近,二者的比例也是经常变化的,故a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水分。综合以上分析,B选项正确。
6.C 土壤的本质属性是能够生长植物,①正确;土壤能够生长植物,但能够生长植物的却不一定是土壤,如植物营养液中可以生长植物,但植物营养液不是土壤,②错误;衡量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③错误;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④正确。故C选项正确。
7.B 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枯枝落叶多,有机质积累多,加上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慢,故土壤腐殖质含量高。B选项正确。
8.C 红壤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森林茂密。所以,枯枝落叶多,有机质来源多,但由于该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有机质流失也多,C选项正确。
易错提示 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也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最能体现肥力的因素是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是生物残体,而植物的枯枝落叶是生物残体的主要来源。所以,植被覆盖率的高低是影响肥力高低的因素之一。而气候又是决定有机质分解速度的主要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能够加快有机质的分解和流失,而冷湿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流失。由此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森林、草原丰富且气候冷湿的地区土壤肥力较高,而植被稀少且高温的地区土壤肥力较低。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A 从陆地到水底,洞庭湖区的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因此,地形和水分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洞庭湖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为水稻土,其热量和土壤条件在小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差异,③④错误。故选择A项。
2.A 由表格可知,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幼苗生长条件好,A正确,C错误;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裸地面积小,B错误;重度间伐区,间伐强度大,枯枝落叶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故选A。
3.C 由材料可知,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间伐有利于幼苗生长,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但间伐后幼苗密度较高,耗用水资源,故不是为了节约水资源,A错误;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不间伐也能防止土地沙化,B错误;林区间伐后继续封山育林,没有发展林下经济,D错误。故选C。
4.C 根据图示区域的经纬度范围进行区域定位可知,该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自治区以北,与内蒙古西部地区相比,该区域降水量较多,植被应为草原,野火应该为草原火,C项正确。
5.B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高 低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大兴安岭西侧草原,草类茂盛,草类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多,而且该地纬度较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弱,有机质积累多,故选B项。
6.C 地质、地形是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影响要素。
7.A 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A选项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小,B选项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主要提供有机质,C选项错误。草地植被根系密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利于有机质富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林地高,D选项错误。
三年模拟练
1.B 从红树林保护区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其分布的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属的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故B选项正确。
2.D 根据材料中“根系发达,有‘海岸卫士’的美誉”这一信息,再结合其分布地区多大风的特点,可以推测其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主要是适应风浪侵袭的环境,D选项正确。红树植物的细胞,可以把高盐度的海水过滤成淡水,然后通过新陈代谢,把盐分从体内排出去,从而适应高盐水生环境,与发达的根系关系不大,A选项错误。其根系发达与四季分明和土壤贫瘠的环境关系不大,B、C选项错误。
3.C 红树林可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它还具有防风削浪、固岸护堤、保护海岸线的功能,③④正确;红树林生长地为浅海滩涂地带,水域浅,难以为船舶提供避风场所,①错误;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是城市内道路绿化带的主要功能,而不是红树林的主要功能,②错误。故选C。
4.A 据图可知,塞罕坝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选项正确。
5.A 塞罕坝南坡为阳坡,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土壤的湿度较小,不利于树木的生长,A选项正确。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要多,B选项错误。光照和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选项错误。由于该地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北坡的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D选项错误。
6.B 红壤具有肥力低、酸性强、较为黏重等特点。所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施熟石灰可以降低土壤酸性,掺沙可以提高土壤疏松程度。而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环境污染。
7.A 红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A选项正确。
8.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
(2)演变方向:由草原向森林(常绿阔叶林)演变。
  理由:本区域水热充足(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森林的生长。
(3)防止草原向森林演化(或保持草原生态稳定),维持畜牧业发展;增加草木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
解析 (1)依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确定该草原所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进而判断出其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水热条件适合常绿阔叶林生长,故在无人工维持的自然状态下,该草原植被会演变成森林。(3)当地农民对草原进行烧荒,可以快速将植被变成草木灰,加快土壤肥力的提高,还可以防止当地植被向森林演化,同时还可以烧死病菌、虫卵,减少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