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8 17:2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大气的组成
  (2022广东深圳实验学校月考)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在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
2.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的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为(  )
A.臭氧含量增多
B.氧气含量增多
C.水汽含量增多
D.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2022河南郑州十校期中改编)下表为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题。
主要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臭氧 1×10-6
二氧化碳 0.038(变动)
3.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主要气体成分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B.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下图为干洁空气的组成成分和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下列对于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成分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氧气,氧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B.a—氮气,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C.b—氧气,氧是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D.b—氮气,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题组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2022山东潍坊四中月考)研究表明,云南低纬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读下表数据,完成下面两题。
台站 纬度 (°N) 经度 (°E) 海拔 (米) 对流层顶高 度(千米)
思茅 22.78 100.97 1 302 17.04
蒙自 23.38 103.38 1 302 16.97
昆明 25 102.39 1 889 16.97
5.相对于蒙自,思茅的对流层顶高度高,主要原因是思茅(  )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高
C.气候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纬度低,近地面大气温度高
6.近年来三地的对流层顶的高度都略有增加,原因是(  )
A.土地石漠化   B.环境污染
C.生态破坏   D.全球变暖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7.关于图中各层对人类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b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C.c层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D.b层有臭氧层,可以吸收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有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022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在距离地面1 000千米的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完成下面两题。
8.“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②气压逐渐降低
③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④臭氧含量逐渐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  )
A.对流层 大气上界 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C.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层
D.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0.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影响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面辐射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人类活动
12.下列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航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5℃
能力提升练
题组 大气的垂直分层
  (2021江苏盐城五校期中联考)25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 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到达海拔82.7千米的高空,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其高度、温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C.递增→递减→递增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①②大气层划分的依据是气温的变化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D.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
  (2021福建福州八县市期中联考)臭氧层的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3.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而增加
4.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2022安徽太和中学月考)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的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据此结合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符合材料所述现象的大气层是(  )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③
6.从大气质量考虑,一天中最不适合进行室外锻炼的是(  )
A.清晨   B.上午   C.午后   D.傍晚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水的相变会产生云、雨、雪、雾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选C。
2.D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比例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含量减少。故选D。
3.C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A不符合题意。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符合题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不符合题意。
4.C 图中a表示氮气,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b表示氧气,氧是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5.D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纬度越低,近地面气温越高,对流层大气对流越旺盛,对流层顶高度越高。思茅纬度低于蒙自,故思茅对流层顶高度较蒙自高,D选项正确。
6.D 近年来三地的对流层顶的高度都略有增加,表明三地的大气对流更旺盛,这与近地面气温升高有关,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D选项正确。
7.D b层中的臭氧,可以吸收更长波长的太阳紫外线,而可以吸收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的是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故D项符合题意。
8.A 地球大气层越往上,空气密度越小,气压越低,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弱,则太阳辐射逐渐增强,①②③对。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因此臭氧含量并不是由下到上逐渐减少的,④错。故选A。
9.D 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从地面到1 000千米高空依次经过上述三个分层。故选D。
10.A 地球大气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依据图中的高度,可以判断出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且最底部的气温约为-60℃,故①曲线符合题意。
11.C 平流层大气中含有臭氧,可以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从而导致该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2.D 电离层在高层大气中,A错;该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故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B错;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旺盛,不可能以平流运动为主,C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大气层最底部的气温约为-60℃,最顶部的气温约为-5℃,故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5℃,D对。
能力提升练
1.C 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到达海拔82.7千米的高空,随后下降。结合图示气温曲线,飞船下降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高层大气下部、平流层和对流层,其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递增→递减→递增,C选项正确。
易错提示 本题易因审题不清而错选A项。注意题干强调的是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其与“上升过程”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
方法技巧 记忆大气层的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可以将英文字母“W”顺时针旋转90°,即“W”,从中可以判断自下而上,气温的变化依次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C 图中显示,①为对流层,随纬度的增加而变薄,该层由于有大量的水汽和杂质,且对流运动旺盛,故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A错误、C正确。②为平流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故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D错误。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B错误。
3.C 图中显示在60°S—80°S附近地区臭氧总量随着年份的推移递减,其中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C对。而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A错;臭氧总量并不完全随纬度增高而递减,B错;臭氧总量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无关,D错。
4.B 臭氧可以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若臭氧总量减少,会使得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减少而气温有所降低,A错误、B正确。酸雨区面积和臭氧多少无关,C错误。臭氧总量减少,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强度也会增强,D错误。
5.B 材料中显示,图中①②③均位于对流层,对流层的温度变化规律一般是上部冷、下部热。但若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的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由此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前提是“上热下冷”,图中气温符合这种变化状况的是②,故B选项正确。
6.A 一旦出现逆温层,大气中的污染物就会堆积起来,不易扩散,空气质量就会下降,这时也就不适合人们在室外锻炼。而逆温层的气温垂直分布特点是上热下冷,一天中从上午到傍晚,随着太阳高度的升高,近地面温度越来越高,上冷下热越发明显,不会形成逆温层;而从傍晚到次日清晨,近地面降温幅度大,到太阳出来前出现当日最低气温,此时最容易出现逆温。故A正确。
规律总结 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
(1)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是: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对流层大气的对流运动正常。(2)逆温现象的表现:①随着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摄氏度。一旦出现逆温现象,对流层大气的正常对流运动就会受阻,近地面大气的污染物就不能及时得到扩散,大气的污染程度就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