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本单元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主题,从鲁迅先生的作品和别人写鲁迅先生的不同的题材的作品的角度来展现鲁迅先生的形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自读课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题目折行了,多了“——纪念鲁迅有感”字样。
副标题
揭示课题
臧克家 (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代表作有《难民》《老马》等。
1949 年,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 1949 年 11 月 1 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资料链接
译文: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旧帽子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破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1. 自读诗歌,读通诗文,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 再读诗歌,说一说诗歌中的“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
自读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一种是鲁迅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为人民甘做牛马的人。
每一小节都用对比手法写到了两种人。
第2、3、4 小节在内容上依次和第5、6、7 小节的内容相对应。
自读诗歌,说一说你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再读课文,发现区别
当朗读描写为人民甘做牛马的人的诗句的时候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当读写另一种人的内容的时候用憎恨的语气来读。
一种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
对照阅读第2和第5小节:
源自鲁迅的《自嘲》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
源自鲁迅的《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
对照阅读,思考这两种人的区别。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人,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对照阅读第3和第6小节: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的人,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取材于鲁迅先生的《野草》,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对照阅读第4和第7小节: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因为这种人是为了大多数人而活,他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所以人民爱戴他。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指的是那些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人民对这种人是憎恶的。
小组交流:诗中的两个“活”与两个“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聚焦第1小节,提升认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句中的“活”指的是生命还在,“死”指的是他活得毫无价值。这种状态叫作“虽生犹死”。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句中的“死”指的是生命已经不存在了,“活”指的是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种状态叫作“虽死犹生”。鲁迅先生正是这样的人。他的生命虽然不存在了,但是他的精神长存,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鲁迅先生关爱穷苦大众,与反动统治者和黑暗的社会作着斗争。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虽然鲁迅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祖国的昌盛,前赴后继,不断地努力进取。鲁迅先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一起归纳一下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吧。
回顾总结,归纳提升
思维导图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