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九月月考高二地理
时间:75 分钟分数:100 分
考试范围:必修 1、必修 2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太阳长波辐射 B. —大气长波辐射
C. ③—地面短波辐射 D. ④—大气逆辐射
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A. ①增强 B. 减弱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2021 年 6 月 16 日 16 时 48 分,在青海海西州茫崖市(38.14°N,93.81°E)发生了 5.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地核
图示地球内部圈层( )
①圈层由固体岩石组成,为岩石圈 B. 圈层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C. ③圈层为地壳,平均厚度为 33 千米 D. ④圈层为地核,软流层位于其顶部
在南极建设大型机场、发展南极航空运输网,将是我国由极地大国迈向极地强国的必经之路。考察队员曾在中山站附近发现一处“蓝冰”(蓝冰是密实化充分的冰川冰,在特殊的地形、气象条件下暴露于南极冰盖表面),适合机场建设。我国将在该地建设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蓝冰”区成为永久机场选址地点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力较小 B. 气温较高 C. 能见度大 D. 建设成本较低
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投入使用后,可以( )
①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物资运输效率 ③全天候科学考察 ④扩大科学考察范围
A. ①③ B. ①④ C. ③ D. ④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从购买动因看,目前政府补贴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一旦补贴调整,新能源汽车销量很可能急剧滑坡;相较同级别传统车,新能源车成本仍然很高,新能源车运营标准相对更高,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供给尚有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需求巨大 B. 国家政策支撑 C. 生产技术先进 D. 传统能源汽车衰落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汽车企业应该( )
A. 降低运营标准 B. 增加充电桩数量 C. 加大广告投入 D. 提高技术水平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图中,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 曲线是( )
A. ① B. C. ③ D. ④
上海市消费水平高,而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其原因是( )
热量、水资源丰富 B. 位置优越,耕地面积
C. 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水平高 D. 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2022 年 8 月 18 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突发山洪,造成 2 个乡镇 6 个村 1517 户 6245人受灾,其中 17 人死亡,17 人失联(截至 19 日)。经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现场查看综合分析此次灾害有三方面成因:一是近期连续降雨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或接近饱和;二是此次降雨时间短、强度大;三是 17 日晚强降雨导致河道流量突增至每秒 100 立方米左右,引发山洪灾害。下图是当时的水位状况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此次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属于风暴潮灾害 属于洪水灾害③与天气和地形因素有关④易在冬春季节发生
A. ①④ B. ③ C. ④ D. ①③
据记者了解,此次山洪还诱发的多起次生灾害为( )
A 泥石流 B. 冻害 C. 雷暴 D. 暴雨
下面哪些措施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最为可行( )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
植树种草,提高绿地面积
③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增加私人汽车数量
④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高大稠密的高档住宅楼
A. ① B. ③ C. ③④ D. ①④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多种方法,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我们应当( )
少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B. 把旧报纸投到“其他垃圾”桶中
C. 使用一次性餐具以减少消毒能耗 D. 更多选乘新能源汽车或公交出行
森林土壤一般分布在( )
湿润、半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 干旱、半干旱地区 D. 干旱地区
如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 纬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板块,秦岭、渭河横贯东西。目前 陕西省常住人口约 3870 万,是西北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省区,省会城市西安总人口突破 1000 万大关。下图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区域人口数量分布图。
简述陕西省人口分布特点。
指出陕西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并分析人口密度小的自然原因。
西安市总人口突破 1000 万大关,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根据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江西省略图和赣南脐橙图片(下图)。
材料二: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口北面水道与长江干流相连,水量占长江流域的 15%。长江与鄱阳湖水系之间形成了一种联动的江、河、湖关系。
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出鄱阳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材料三: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9~11 月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赣南脐脐橙已被列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荣获“中华名果”荣誉称号。赣南脐橙不仅占据了国内脐橙消费高端市场,还远销国际市场。
依据图文材料,分析说明赣南脐橙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请你为赣南脐橙的生产、销售及发展献计献策(答出两点)。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全球冰川面积达 160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11%,陆地冰川面积的变化与海平面的升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图为 a、b、c 三次冰期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变化示意图,其中 P 点海岸线变化较小。
指出 a、b、c 三次冰期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推测 P 点最可能的海岸地貌类型及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若不考虑海平面升降影响,推测 P 点海岸线未来进退趋势和原因。
2023—2024 学年度九月月考高二地理 答案解析
时间:75 分钟分数:100 分
考试范围:必修 1、必修 2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图中箭头代表 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太阳长波辐射 B. —大气长波辐射
C. ③—地面短波辐射 D. ④—大气逆辐射
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A. ①增强 B. 减弱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答案】1. D 2. D
【解析】
【1 题详解】
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A 错误; 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 错误;③为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C 错误;④为大气逆辐射,D 正确。故选 D。
【2 题详解】
人造烟幕的主要成分是水汽和二氧化碳,二者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防止农作物受冻,④增强,D 正确;人造烟幕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影响较小,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层越厚,削弱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层越厚,保温作用越明显。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2021 年 6 月 16 日 16 时 48 分,在青海海西州茫崖市(38.14°N,93.81°E)发生了 5.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地壳 4. 图示地球内部圈层( B. 软流层 ) C. 下地幔 D. 地核
A. ①圈层由固体岩石组成,为岩石圈 B. 圈层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C. ③圈层为地壳,平均厚度为 33 千米 D. ④圈层为地核,软流层位于其顶部
【答案】3. A 4. B
【解析】
【3 题详解】
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9- 41 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地壳厚度更大,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 10 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之中,不位于深度更深的软流层、下地幔和地核,A 符合题意,排除 BCD。故选 A。
【4 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应为地壳,由固体岩石组成,但它仅为岩石圈的上部,不是整个岩石圈,岩石圈还包括上地幔顶部,A 错误; 圈层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应为地幔,在地幔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B 正确;③圈层位于软流层之上,应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 100- 110 千米,C 错误;④圈层为岩石圈之下的地幔部分,而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之下,D 错误。故选 B。
【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9- 41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 70 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 5- 10 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在南极建设大型机场、发展南极航空运输网,将是我国由极地大国迈向极地强国的必经之路。考察队员曾在中山站附近发现一处“蓝冰”(蓝冰是密实化充分的冰川冰,在特殊的地形、气象条件下暴露于南极冰盖表面),适合机场建设。我国将在该地建设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蓝冰”区成为永久机场选址地点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力较小 B. 气温较高 C. 能见度大 D. 建设成本较低
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投入使用后,可以( )
①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物资运输效率 ③全天候科学考察 ④扩大科学考察范围
A. ①③ B. ①④ C. ③ D. ④
【答案】5. D 6. D
【解析】 【5 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蓝冰是密实化充分的冰川冰,故其硬度较大,支撑性能较好,能够承受飞机起降时对冰面造成的强大压力,所以在建设机场时不需要采取额外的工程措施来稳固不够坚实的冰川,故其具有建设成本较低的优势,D 正确;南极大陆气候整体表现为酷寒、烈风,故该地区不可能会风力较小、气温较高或是能见度大,ABC 错误。故选 D。
【6 题详解】
由于南极目前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故我国无需在南极发展国防事业,故该机场的建设不会增强我国国防实力,①错误;与海洋运输相比,航空运输速度较快,能够更快捷地将物资从我国运输到南极,并且还可以依托该机场,用直升机将物资快速的送到处在远处的科考人员手中,能提高运输效率, 正确;由于南极气候恶劣,且会出现极夜,并不是修建了机场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故不能实现全天候考察,③错误;机场投入使用后,科考人员可以依托机场,使用飞机进行考察,扩大了考察的范围,④正确。故 D 正确,ABC错误。故选 D。
【点睛】南极永久机场建设难度:南极永久机场首先是位置特殊。备选位置位于冰盖。冰盖好比盖在南极大陆上的一床“被子”,但它是运动的。要建永久机场,首先要找到冰盖运动比较均一、运动幅度小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问题,一年前中国已在备选地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冰流场观测。其次,冰盖上覆盖的几十米厚的松软积雪无法满足起降要求,需要对积雪进行“改造”。改造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先用雪铲、吹雪机对积雪进行初步处理,然后用压雪机压实,再辅以雪犁,将积雪变成摩擦力大的粒雪表面。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从购买动因看,目前政府补贴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一旦补贴调整,新能源汽车销量很可能急剧滑坡;相较同级别传统车,新能源车成本仍然很高,新能源车运营标准相对更高,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供给尚有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 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需求巨大 B. 国家政策支撑 C. 生产技术先进 D. 传统能源汽车衰落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汽车企业应该( )
A. 降低运营标准 B. 增加充电桩数量 C. 加大广告投入 D. 提高技术水平
【答案】7. B 8. D
【解析】
【7 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新能源汽车符合环保要求,但造价高,不利于推广,为此国家出台补贴政策,鼓励购买,所以目前市场不是主要因素,B 正确,排除A;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还不成熟,电池储量、续航能力、充电时间等亟待提高,排除 C;目前,传统能源汽车依然占据绝对 市场优势,排除 D。故选 B。
【8 题详解】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企业应着力解决技术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应着眼于政策支撑、合作协调、
技术标准、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工作。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标准,不利于企业创新和发展,不可取,排除 A;加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要协调解决的工作,排除 B;加大广告投入,提高营销水平,不能解决 根本问题,排除 C;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科技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推动行业发
展需要做的,D 正确。故选 D。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土地,资源,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地价,劳动力,技术,市场,交通等),不同指向型的工业类型,其主导因素略有不同。工业区位因素中,市场,交通,技术等方面变化较为明显,对其依赖度逐步提升。
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图中,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曲线是( )
A. ① B. C. ③ D. ④
上海市消费水平高,而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其原因是( )
热量、水资源丰富 B. 位置优越,耕地面积
C. 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水平高 D. 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答案】9. D 10. D
【解析】
【9 题详解】
消费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需要的资源数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小,因此,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④曲线体现出当消费水平越高时,人口合理容量越小,是负相关曲线,D 正确。① ③曲线与人口合理容量均呈正相关,ABC 错误。故选 D。
【10 题详解】
上海市消费水平高,但人口合理容量大,其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开放程度高说明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提高本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D 正确。上海热量、水资源丰富,而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是该区域的相对稀缺资源,与题意不符,A 错误。上海市面积较小,耕地面积小,B 错误。上海市矿产资源相对贫乏,C 错误。故选 D。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地区开放程度以及生活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地区开放程度等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而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2022 年 8 月 18 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突发山洪,造成 2 个乡镇 6 个村 1517 户 6245人受灾,其中 17 人死亡,17 人失联(截至 19 日)。经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现场查看综合分析此次灾害有三方面成因:一是近期连续降雨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或接近饱和;二是此次降雨时间短、强度大;三是 17 日晚强降雨导致河道流量突增至每秒 100 立方米左右,引发山洪灾害。下图是当时的水位状况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此次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属于风暴潮灾害 属于洪水灾害③与天气和地形因素有关④易在冬春季节发生
A. ①④ B. ③ C. ④ D. ①③
据记者了解,此次山洪还诱发的多起次生灾害为( )
A. 泥石流 B. 冻害 C. 雷暴 D. 暴雨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 题详解】
风暴潮,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风潮”等,它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
(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而此次灾害是强降水导致河水流量突增引起的山洪,属于洪水灾害,①错误, 正确;这次
灾害既与强降水有关,也与山区的地形有关,特别是山谷的集水作用,③正确;当地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④错误,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12 题详解】
山区的强降水很可能诱发泥石流灾害,A 正确;山洪与冻害、雷暴无关,BC 错误;暴雨是导致山洪爆发的原因,不是山洪诱发的灾害,D 错误。故选 A。
【点睛】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下面哪些措施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最为可行( )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
植树种草,提高绿地面积
③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增加私人汽车数量
④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高大稠密的高档住宅楼
A. ① B. 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将人口和工业分散出去,建设立体交通道路,缓解城市交通道路拥挤问题,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环境质量,控制人口增长,改善居住条件。增加私人汽车数量会加大城市污染和交通拥挤状况,建筑物高大密集,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① 对,③④错误,该题选 A。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多种方法,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我们应当( )
少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B. 把旧报纸投到“其他垃圾”桶中
C. 使用一次性餐具以减少消毒能耗 D. 更多选乘新能源汽车或公交出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少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A 错误;把旧报纸投到“其他垃圾”桶中不是正确的回收利用资源的方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B 错误;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了制造这些餐具时的碳排放,C 错误;更多选乘新能源汽车或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能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D 正确。故选 D。
森林土壤一般分布在( )
湿润、半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 干旱、半干旱地区 D. 干旱地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森林土壤一般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此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故 A正确;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主要植被为草原和森林,故 B 排除;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主要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故不可能发育森林土壤,故排除 C、D,因此排除 B、C、D,选择 A。
【点睛】半湿润地区是指干燥度为 1 1.50 的地区,包括东北平原大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南部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我国半湿润地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400 800mm。海南岛西侧降水量虽大于 800mm,但因终年高温.蒸发量大,也属此类。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是湿润地区森林带和半干旱地区草原带的过渡带。耕地大多是旱地,水田只分布在有灌溉的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是黄褐土、黑钙土、栗钙土
等。湿润地区是指干燥度<1.00 的地区。我国湿润地区降水量一般在 800mm 以上,空气湿润·蒸发量较小,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如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纬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C 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D. 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中数值线变化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海水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线段③为海水温度线;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由此判断线段①为海水密度线;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可以得出线段 为海水盐度线。由此可以得出,赤道附近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B 正确,排除 ACD。故选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板块,秦岭、渭河横贯东西。目前 陕西省常住人口约 3870 万,是西北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省区,省会城市西安总人口突破 1000 万大关。下图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区域人口数量分布图。
简述陕西省人口分布特点。
指出陕西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并分析人口密度小的自然原因。
西安市总人口突破 1000 万大关,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关中地区人口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省会西安市;陕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少;陕南地区居中。
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等。
西安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连接处,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共同促使西安市的发展壮大;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稳中向好,城市化水提高;创 新活力加速释放,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城市辐射功能增强,国家政策支持等,
从而吸引大量人口集聚。
【解析】
【分析】本题以陕西为材料,设置 3 道小题,涉及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 1 详解】
读图可知,陕北 560 万人,关中 2200 万人,陕南 880 万人;说明陕西省人口分布不均;关中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其他两个地区人口数量较少。
【小问 2 详解】
读图可知,陕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数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原因是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受流水侵蚀作用,水土流失导致地表沟壑纵横,耕地面积有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等。
【小问 3 详解】
西安具有连接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优越位置,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古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地处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众多,城市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较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城市辐射功能增强,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政策支持等吸引大量人口集聚。
根据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江西省略图和赣南脐橙图片(下图)。
材料二: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口北面水道与长江干流相连,水量占长江流域的 15%。长江与鄱阳湖水系之间形成了一种联动的江、河、湖关系。
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出鄱阳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材料三: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9~11 月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赣南脐脐橙已被列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荣获“中华名果”荣誉称号。赣南脐橙不仅占据了国内脐橙消费高端市场,还远销国际市场。
依据图文材料,分析说明赣南脐橙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请你为赣南脐橙的生产、销售及发展献计献策(答出两点)。
【答案】(1)增加蒸发量;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调节地表径流等。
亚热带气候区,水热充足,适合脐橙种植;9~11 月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积累;山地丘陵地形,排水好,适合种植果树;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
做好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加强脐橙生产合作,形成品牌规模效应;发展网上销售,增加销售渠道;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品种质量;发展脐橙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等。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的影响因素,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其变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 1 详解】
鄱阳湖面积大,湖区的蒸发量大。同时,水量大,增加了下渗量,则增加了地下径流。湖泊对湖泊下游河流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以调节地表径流的变化。
【小问 2 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9~11 月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当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合脐橙的种植。同时,9 月至 11 月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果实品质高。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多山地丘陵地形,排水条件较好,适合种植果树。靠近赣江,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得益于其优良的品质,赣南脐橙远销国内外市场,其市场需求量大。
【小问 3 详解】
可以加大区域品牌的建设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产品附加值增高,还可以通过发展脐橙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需要加强脐橙的生产合作,提高种植规模,形成品牌规模效应,提高脐橙的生产量。当地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脐橙的品种质量。为了促进其脐橙的销售,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电商平台发展网上销售,增加销售渠道。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全球冰川面积达 160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11%,陆地冰川面积的变化与海平面的升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图为 a、b、c 三次冰期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变化示意图,其中 P 点海岸线变化较小。
指出 a、b、c 三次冰期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推测 P 点最可能的海岸地貌类型及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若不考虑海平面升降影响,推测 P 点海岸线未来进退趋势和原因。
【答案】(1)气温最高的时期:冰期 b。理由:气温高时,陆地冰川融化多,海平面高,海岸线更靠近陆地,冰期 b 海岸线更靠近陆地,说明冰期 b 时气温最高。
地貌类型:海蚀崖。主要的外力作用:海水侵蚀。
进退趋势:向陆地方向退缩。原因:海蚀崖多为岩石海岸(岩石海岸泥沙淤积少,海岸线受泥沙沉积变化小),岩石海岸受海浪侵蚀较明显,海岸线逐渐向陆地退缩。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三次冰期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等值线判断、外力作用、海岸线进退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 1 详解】
冰川融化越多,海水的淡水来源越多,而且冰川融化加速也反映了气温的升高,气温升高,海水膨胀,体积变大,也会使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冰期 b 海岸线更靠近陆地,说明冰期 b 时气温最高。
【小问 2 详解】
P 地位于几次冰期的海岸线附近,受海浪影响较大,海水侵蚀严重而形成海蚀崖。
【小问 3 详解】
若不考虑海平面升降影响,需要考虑入海泥沙沉积(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海浪侵蚀(使海岸线向陆地推进),据上题分析可知 P 地为海蚀崖,岩石海岸受海浪侵蚀影响大,岩石海岸受海浪侵蚀较明显,海岸线逐渐向陆地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