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7 13: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给加点字选正确的该音,打“√”。(3分)
单薄(báo bó) 蒙昧(wèi mèi) 田埂(gēng gěng)
麦穗(huì suì) 睡眠(mín mián) 卵石(luǎn nuǎn)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jù shuō shà shí yú bō zhuāng jia
( ) ( ) ( ) ( )
dà dī fēng sú pàn tou pú tao
( ) ( ) ( ) ( )
三、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0分)
1.“千载难逢的太空授课,让我们收获了航天知识,感受到了祖国航天技术的强大。”这句话中的“载”在字典中有以下几种解释:
zǎi ①年;②记在书报上。
zài ③用交通工具装;④充满;⑤载……载……,用在动词前,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给下列词语中的“载”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2分)
千载难逢( ) 满载而归( ) 载歌载舞( ) 怨声载道(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8分)
( )彻云霄 锣( )喧天 ( )耳欲聋
低声( )语 窃窃( )语 ( )雀无声
(1)读第一行词语,我仿佛身处 的场景;读第二行词语,我仿佛身处的 场景。(填序号)(1分)
A.声音巨大、热闹 B.声音细小、安静
(2)我会仿照画“ ”词语的结构再写两个词语: 、 。(2分)
(3)你由以上词语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任选一个写一写。(2分)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半明半昧(昏暗) B.人声鼎沸(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
C.风号浪吼(号令) D.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刹那间就夺取了一个阵地。
B.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忽然下午下起了雨。
C.这位外科大夫手法娴熟,一会儿工夫就为患者包扎好了伤口。
D.当听到母亲病危的消息时,他顿时吓呆了。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爸爸一直教导我要做一个有 胸怀的人。
(2)这间卧室很 ,可以当主卧,小的那间就当次卧吧。
(3)一到秋天,这条 的大道两侧的银杏叶就会变黄,像黄色的蝴蝶。
A.宽敞 宽广 宽阔 B.宽广 宽阔 宽敞
C.宽阔 宽敞 宽广 D.宽广 宽敞 宽阔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夸张)
B.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比喻)
C.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拟人)
D.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排比)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一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饯塘江大潮的。
B.诗题“秋晚的江上”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C.本单元课文《繁星》表达了作者冰心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D.我们边读边想象文章中描写的画面、声音和味道等,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3分)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1分)
夜空中繁星闪烁,犹如 。
2.月亮静静地挂在天上。看,月光下 ;听,月光下 。(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 ,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
2.细细的溪水,流着 ,流着 。灰白色的鹅卵石 。哟,卵石间有 啊, !
3.《鹿柴》一诗中,以有声反衬无声的诗句是“ , ”,
以光亮反衬幽暗的诗句是“ , ”。
七、语文与生活。(6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四年级(1)班举办了一次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1分)

2.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了一些漫画,这些漫画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写在对应的横线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任选一幅漫画说一说。(5分)
① ② ③
我选 (填序号),我的看法: 。
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5分)
观潮(节选)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 )起来。
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2分)
2.选文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从“ ”“ ”等词语可以看出来。(1.5分)
3.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出浪潮形态的变化过程。(2分)
( )→一堵水墙→( )
4.选文最后一句从 和 两个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非凡气势和雄伟壮观 ,让人如临其境,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4分)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5分)
燕园秋色
北京的十月秋高气爽,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在习习的秋风中,我来到了北京大学校园——燕园观赏秋色。
踏进燕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排列整齐、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微风中,白杨树的叶子沙沙作响,不时还有些发黄的叶子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新扩建的( )的图书馆门前。那儿有一个大花坛。花坛中开着( )的鲜花,最外面是一片小红灯笼似的一串红,里侧是翠绿的冬青。花坛中最( )的要数菊花了。你看那菊花,有的如燃烧的火焰,光彩照人;有的黄红相间,美丽多姿;有的洁白如玉,小巧玲珑;还有的墨绿似翡翠,庄重大方。花坛前照相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流连忘返。
欣赏完美丽的花坛,我来到著名的未名湖畔,湖岸边的柳条随风摆动,像摆动着腰肢的少女,在向秋天问好。湖面上微波荡漾,一群群小鱼在湖中游来游去,嬉戏玩耍。水塔倒映在湖面上,爸爸告诉我这湖水塔影是北大的标志,也是燕园一景。
顺着湖边的甬道来到了一座小山的南麓(lù)。那里有一片宽阔的草坪,小草已经变黄,像一块黄绿色的地毯。草坪的中间矗(chù)立着几棵高大挺拔、被誉为“智慧树”的塔松。虽然已经是秋季了,可它们还是那么郁郁葱葱。围绕斯诺墓种着的银杏树的叶子也由绿变黄,秋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在树下堆积了厚厚的一层,踏上去如同踩在松软的海绵上。
草坪的西面就是有名的勺园,池塘里的荷花虽然已经凋谢,但荷叶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池边的龙爪槐叶子已经脱落,那龙爪般弯弯曲曲的枝条还是那样碧绿。
燕园的秋色美不胜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爱深秋时节的燕园。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1.5分)
万物复苏 富丽堂皇 引人注目 五颜六色
2.文中画“ ”的句子把 比作 。(2分)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燕园秋色的?根据提示完成填空。(4分)
4.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分)( )
A.总结全文 B.点明中心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2分)
你看那菊花,有的如燃烧的火焰,光彩照人;有的黄红相间,美丽多姿;有的洁白如玉,小巧玲珑;还有的墨绿似翡翠,庄重大方。
6.读到“花坛前照相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流连忘返”,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的画
面: 。
十、习作。(30分)
《走月亮》一文描绘的景色优美,画面温馨。你还记得你和亲人“走月亮”的某个情景吗?请调动你的多种感官,把当时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一、bó mèi gěng suì mián luǎn
二、据说 霎时 余波 庄稼 大堤 风俗 盼头 葡萄
三、1.① ③ ⑤ ④ 2.响 鼓 震 细 私 鸦 (1) A B (2)示例:亭亭玉立 栩栩如生 (3)示例:锣鼓喧天——运动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不时传来阵阵鼓声和呐喊声。
四、1.C 2.B 3.D 4.C 5.C
五、示例:1.深蓝色的幕布上缀着一颗颗耀眼的钻石
2.一群萤火虫在欢快地飞舞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
六、1.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潮来了 风平浪静 响声越来越大 水天相接 沸腾起来
2.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月光 布满河床 多少可爱的小水塘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3.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七、1.示例:创建美好环境,从你我做起
2.①乱扔垃圾 ②水污染 ③汽车尾气污染 示例:③ 汽车排放的尾气会污染空气,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平时要尽量做到绿色出行,多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八、1.示例:渐渐 颤抖 2.由远及近 再近些 越来越近 3.一条白线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4.样子 声音 示例:浪潮像无数匹战马奔腾而来的壮观场面浪潮咆哮而来时发出的巨响
九、1.富丽堂皇 五颜六色 引人注目 2.白杨树发黄的叶子 蝴蝶 3.景点:未名湖畔 勺园 景物:一串红、冬青、菊花塔松、银杏树 4.C 5.示例:你看那鱼儿,有的似一把小剑,来回穿梭;有的像潜水员,缓慢游动;有的像条金丝带,在水中翩翩起舞;还有的小如珍珠,成群地游过。 6.示例:花坛前,有的几人排好,以菊花为背景拍照;有的蹲下身子,让自己融入菊花丛中,留下了美好的样子;还有些菊花爱好者仔细地挑选角度,给每个品种的菊花都拍了照片……笑声、叫声,充满了图书馆前的花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