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顾颉刚
怀疑与学问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揣摩本文的语言。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
整体感知
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如果要给课文换个题目你会用上面的哪句话?为什么?
整体感知
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这篇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文中哪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对做学问的作用?
整体感知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整体感知
(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现在,我想把这两个句子放在不同的段落,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文章开头第 段到第 段,提出了中心论点—— ;接着,第 段到第 段,作者论述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 段论述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整体感知
1
2
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3
5
6
学习议论文一定要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逻辑思维。请同学们思考:
如果把第六段放到第三段的前面去,可不可以?为什么?
揣摩语言
不可以,因为只有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他们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揣摩语言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句中的“一切”能删去吗?为什么?
(2)“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步骤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换?为什么?
揣摩语言
(1)不能删去,“一切”从范围上进行限制,意思是“所有”,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善于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没有例外。如果去掉,起不到强调作用。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不能调换。因为“怀疑”是“辩论”的前提,“评判”是“修正”的前提,这四步逐层深入,是递进关系。如果调换,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也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我们来做个小练习,对这篇课文观点、内容、结构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怀疑,看谁最具有怀疑精神!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后作业
1、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2、把课文的结构改为分总结构或总分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