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踱步(duó) 勉强(qiáng) 随声附和(hé)
B.迁徙(xǐ) 投奔(bèn) 宽厚仁慈(cí)
C.惩罚(chéng) 周济(jǐ) 任劳任怨(yuè)
D.溺死(nì) 衙门(yǎ) 不辍劳作(c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横蛮 迁陡 托辞 瞩目
B.荣辱 榨油 碾转 聊叙
C.欺压 仁慈 逊色 通辑
D.诉说 慰勉 竭力 发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D.母亲沉痛的滔滔不绝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B.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获得许可,因此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C.在那些心胸宽广、性格温良的教师所教的学生身上,往往更具幸福感,更有自信心,更富创造力。
D.把新冠肺炎诊疗救治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患者、医院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救治,这是“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5.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
B. 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删去“通过”或“使”)
C. 2021年2月17日,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召开联合记者会在日本东京。(把“召开”改为“举行”)
D. 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
6.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比喻)
B.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反复)
C. 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排比)
D.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反问)
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年少时候,母亲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每一次从梦中醒来,都会看到母亲温柔的目光;每一次跌倒,都会得到母亲的搀扶。冬天里,________;夏天里,________;秋天里,________;春天里,________。
①母亲便是月亮,映着我们床前的明月光
②母亲就是小火炉,摸起来,暖暖的
③母亲就是一片绿荫,为我们遮挡太阳
④母亲就是暖阳,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强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二、综合性学习
8. 八年级2班同学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开展了以“感谢您,妈妈”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请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环节一:唱赞美母亲的歌曲
环节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丽同学作为活动主持人,想在结束语中用下面的句子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小题。
9. 阅读“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至课文结尾,完成下列题目。
(1)“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分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点,并体会其蕴含的情感。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课文14~17段内容,简析作者是如何把叙述、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母亲的馨香
①“去吃地锅鸡? ”一个朋友提议到。
②“可以”“可以”……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③我也十分喜欢地锅鸡汤。在火红的柴火下,煨出的一锅汤,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充满了记忆与温暖的味道。之所以情有独钟,是因为它是我童年中最丰盛的味觉体脸。
④我所成长的岁月,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物质康乏、生活贫困的时代,排骨汤、 包饺子、炖鸡汤一定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奢侈与欢喜。如果平时能吃上一两顿,那一定是有天大的喜事:或隆吏的贵宾莅临,或远方的亲成探访,或是经济上暂时的富余。总之,这一顿与肉食有关的饭,一定可以幸福好几天,回味好几天,炫耀好几天。
⑤父母都是特别勤劳的人。记忆里,母亲每年春天总会买很多的鸡雏,而且一下就是四五十只。那时候各家各户存储的粮食不多,而鸡是要靠粮食养大的。对于母亲的大手笔,邻居们往往很是惊诧,母亲笑而不语。
⑥几十只鹅黄的鸡雏在院子里很是可爱。圆溜溜毛茸茸的身子,如水般清澈的眼神,还有“叽叽叽叽”的叫声,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牵动着我好奇的目光。我有时依偎在样亲的身边,伸出手去摸它们,甚至央求母亲捉一只,掉在我的手心里,连手心被啄了一下,也觉得有说不出的亲昵与欢喜。母亲却常常不让我们靠近,怕我们的粗心与鲁莽,怕走路不小心,一脚踩踏了幼小的鸡雏,会令它们死于非命。鸡雏的成长也是伴随着意外,比如老鼠、黄鼠狼的偷盗,比如瘟疫的袭扰,比如猫儿的觊觎,比如急促的脚步。
⑦鸡雏在母亲温润的爱呵护下,渐渐长大。母亲找来两只大筐,两块破布,每天天不亮, 就将成群一分为二,放进筐里.蒙上破布,用绳系好。由父亲用一根扃担,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每当夕阳西下,父亲又披着月色星光,将两筐越来越沉的码堆挑回家去。
⑧小鸡渐渐长大,父亲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也许是心疼父亲的身体,也许是想改善一下寡淡的生活,有一天,母亲忽然说:“明天我们杀一只小公码来吃。”姐姐和我自然十分欢喜。
⑨杀鸡,褪毛,开膛,清洗,剁块,拌料,翻炒。母亲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在厨房不停地忙碌着。灶下红红的柴火上窜下跳,锅里的油“滋滋”的冒着热气,拌上粉面的鸡块被母亲倒进锅里,随肴锅铲的翻动,香味渐渐溢了出来。我在灶下咽着口水,总是不肯离开,眼睛一直盯着锅铲下那炒得干爽且两面全黄的鸡块。许是母亲看出了我的馋相,便从锅里挑出易熟的喷香的鸡肝,解一解我那按捺不住的馋虫。
⑩两斤左右的一只小鸡,似乎不够一家人的饕餮。母亲便和上一块面团,擀成宽宽的面片,在鸡汤炖好之后,下到锅里。然后全家人一起围坐在厨房里,一起享受这清贫生活里绝美的盛宴。
成年后的我,一直对地锅鸡汤不改初衷。父亲去世后,母亲在老家院子里独居。周末时,我也会买上一两只鸡,给母亲做鸡汤。然而,总是不如记忆里的味道。有一天,叉说起小时候吃鸡汤,母亲感概地说:“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内。我才想看多喂点码,留着给你们几个增加点营养,改善改善生活。鸡长大要吃很多粮食,让你爸挑着往把鸡放到野地里,还不是为了多省点粮食? ”
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母亲生存的智慧,父亲无私的辛劳;懂得了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父母拼尽全力,俯其所有,给予我们虽周全的护佑和最深沉的爱意。无教个日出日落,阴睛凤雨,父亲肩头一直挑着的,是那份沉句句的童任和对子女的无尽爱意!
后来,母亲也和我们在人群中走散。所有时间里的人和事,一经逝去,便不再回来。一碗浓浓的鸡汤面,是我常常回忆的童年的美好与温暖,是我此生追忆不止的残块与遗憾,更是我铭刻心头的惦念与眷恋。
那一碗浓浓的鸡汤面,承载看成长岁月中父母多少浓浓的爱啊!
1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体现父母“生存的智慧”“无私的辛劳”的事情,写出四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
(1)我在灶旁咽着口水,不肯离开,贪婪的眼神一直盯着锅铲下那炒得干爽且两面金黄的鸡块。(赏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找来两只大筐,两块破布,每天天不亮,就将鸡群一分为二,放进筐里,蒙上破布,用绳系好。(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全文以“鸡汤”为线索,第⑤~⑧段却用大量笔墨叙写父母养鸡的艰苦经历。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朱德曾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深情地写道:“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本文作者也在文中写道:“一碗浓浓的鸡汤面,是我常常回忆的童年的美好与温暖。”两位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是否相同?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项,“强”应读qiǎng,“和”应读hè;C项,“济”应读jì,“怨”应读 yuàn;D项,“衙”应读yá。
2.D 【解析】A项,“迁陡”应为“迁徙”;B项,“碾转”应为“辗转”;C项,“通辑”应为“通缉”。
3.D 【解析】 D项,“滔滔不绝”形容说话连续不断,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成“三言两语”。
4.D 【解析】A项,前后不一致,应删去“能否”;B项,“加大……规范和管理”搭配不当,应改为“加大在这方面的管理力度”;C项,成分残缺,后面三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学生”,删去“在”和“身上”。
5. C 【解析】C项语序不当,可将“在日本东京”调到“召开”前面。
6. D 【解析】D 项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7. B
8. (1) 示例:绘感恩母亲的画作 写感恩母亲的书信 (2) 一曲美妙的音乐 抚慰我的悲伤 (3) 示例:妈妈,节日快乐!谢谢您这么多年为我付出的辛劳,您辛苦了!
9. (1)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2) 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10. 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11. 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12. 叙述从母亲得来教益;议论母亲的教益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寓含了对母亲去世的哀痛和怀念之情。叙述是议论、抒情的依据。作用: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13.①母亲每年春天总会买四五十只鸡雏,细心喂养。②母亲巧妙地把鸡装在筐里,便于父亲挑走。③父亲每天早上把鸡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傍晚又把鸡挑回来,节省粮食。④没钱买肉,就杀鸡给孩子们增加营养,改善生活。⑤一只小鸡,不够一家人的饕餮,母亲便在锅里煮面片,让全家人享受清贫生活里绝美的盛宴。(写出四件即可)
14.(1)这里指“我”看到鸡块,很眼馋,表现了“我”对鸡块的极度渴望。
(2)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将鸡装进筐里不让鸡跳出来,便于父亲把鸡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的方法,体现了母亲的智慧。
15.①为童年能吃到浓浓的鸡汤、给了“我”童年的美好与温暖做铺垫。②表现了父母的勤劳和智慧,体现了父母对儿女深沉的爱,突出了主题。③交代了“我”喜欢吃地锅鸡的原因。④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生动。
16.示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是勤劳、智慧的,对子女后辈疼爱有加。而朱德的母亲,除了勤劳、智慧,还有爱憎分明,深明大义,对朱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