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2 10:0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法点拨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表现)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货币(交易媒介)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商人”名称的起源 古代商族始祖契的六世孙王亥很会做生意,经常率领很多奴隶,贩运货物到远处去做买卖。以后,做买卖成了商族人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商王朝覆灭后,商族人成了周朝奴隶。由于商族原是贵族,养尊处优,又被剥夺了土地和特权,只好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周族人鄙视生意人,在周人的心目中,做买卖的人就是商人,这就是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商业”、“商品”、“商旅”诸词也都由此而来。原始社会:原始商业产生商朝:出现了职业商人和货币。先秦时期——兴起秦汉到隋唐——发展宋元——繁盛明清——进一步发展商业的起源和发展一、古代商业的繁荣1、汉代商业 乡村商业活跃,商运活跃 2 、唐代:商旅往来频繁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
通,商业贸易、中外交流蓬勃发展;至宋元时期,
古代商业的发展更进
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
——(唐)元稹:
《估客行》 河北沧州出土的唐
宋时期的铁钱。一、古代商业的繁荣1、汉代商业 乡村商业活跃,商运活跃 2 、唐代:商旅往来频繁3、宋元:长途贩运,海外商运?清明上河图?局部一、古代商业的繁荣1、汉代商业 乡村商业活跃,商运活跃 2 、唐代:商旅往来频繁3、宋元:长途贩运 4、明代:会馆、商帮夏、商和西周的贝币 秦半两汉五铢开元通宝
二、货币的发展北宋 交子元代 纸钞明朝白银开始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康熙通宝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农产
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商业
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
体形成。实力最强的如
晋商、徽商等。“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
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
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
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
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
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
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
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
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
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乔家大院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尽管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但是今天的"徽商"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目前各类财富排行榜中,少有安徽人的身影。 “红顶商人”胡雪岩 历经百年,胡庆余堂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不二价”的诚信传统。 皇都胜迹图(明)南都繁荟图(明)繁华的清代京城前门市街 二、“市”的发展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城市的由来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
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
商业上的特点吗?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很不方便。“市”的发展汉代:西汉时已开辟海陆丝路,
商运活跃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东西九市”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
形成:“长安和‘五都—
洛阳、临淄、邯郸、宛
、成都’”及地方都会《汉书·地理志》《四民月令》反映乡村商业活跃,但没有专门市场六朝时期:出现了“草市”,设官职管理;都会城市有建康、山阴等简要说明古代“草市”的特征及出现的意义。特征: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地处交通便利,政府管理意义: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朝:“草市”普遍,“夜市”繁荣商业都会有长安、洛阳,尤其是广陵(扬州)称为“雄富冠天下”宋朝:“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突破原先的时空限制,
形成商业街——“《清明上河图》“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都市商业繁盛,都城汴京“市井最盛”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元时期商品远销东亚、南亚、东欧、北非等地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明清时期:明代,会馆和商帮出现
都市商业相当繁华明朝白银开始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清朝
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古代丝绸之路古楼兰遗址边城暮雨燕低飞,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
《凉州词》楼兰古城遗址海上丝绸之路路线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福建泉州六胜塔—
—古代海
上丝绸之
路的航标中外交往的见证泉 州 战国时期:都市商业集中 新朝:五都、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 唐朝:长安、洛阳、广陵 宋朝:汴京 清朝:苏州 四大名镇四、商业都会的掘起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富”“无商不活”。◆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商业交通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请思考,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政策金融交通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The First Praft Bank   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
 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
 ”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从日升昌领略到中华民族的商业智慧; 清代钱庄的票号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1、货币形态:从多样到统一(贝型—多样化—统一的圆形方孔—圆形)4、货币从单一到并行(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同时以钱为辅,形成了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四、货币的发展2、货币材质:从天然贝质到金属
货币再到纸币3、货币发行权: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商品经济(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汉武帝统一铸五铢钱秦统一货币北宋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纸币流通空前兴盛商代货币“贝”明代普遍通行的银元康熙通宝材料一:  
     战国秦汉时期快速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缓慢发展,
    隋唐时期恢复繁荣,
    宋元时期突破旧制,
    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 五: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发展阶段一、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先秦(1)商周时期——
商朝人善于经商,故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货币为贝壳
商业由官府控制
(2)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各国都城)和大商人
商人从政——吕不韦弃政经商——范蠡
“陶朱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四)隋唐时期: 表现:
城市繁荣:长安、洛阳、(两都)
益州、扬州 (扬一益二)
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
草市(农村)和夜市(都会)
对外贸易:广州; 市舶使
金融方面: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五)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不受时间限制
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四川)
各政权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海外贸易发达(远及亚欧非)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称赞子贡为“瑚琏”(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是对子贡能力的肯定。 商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交易之物莫不通——商品 商运 会馆 商帮市场、商业中心——均有无而通万物 商业的含义:
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市中的经营者大致有这样几种:一是由政府派出的官商;二是由国外而来的“番商”;三是“前店后坊”的作坊主;四是搞转手贩卖的坐商;五是由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行商。……丝绸、服装、珠宝、首饰、药材、皮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尤其是那些来自异域的番商,他们不仅带来了本国的土特产,还将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饮食,如“胡饼”、“毕罗”(即抓饭)、“三勒酒”、“龙膏酒”等传入中原,不但丰富了花色品种,而且使长安的市场增添了几分异国的情调。
——见《旧唐书·食货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