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大气环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大气环境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31 08:58:41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校区 张慧玲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
2.学会利用示意图分析地理过程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探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观察实验烟雾在玻璃箱里是如何飘动的?ABC受热冷却冷却A’B’C’等压面弯曲规律:高压上凸、低压下凹高压低压低压高压低压高压1010(百帕)800(百帕)1010(百帕)地面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冷却形成高压;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高低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ABC受热冷却冷却热力环流高压低压低压高压低压高压B’A’C’1010(百帕) 探究一热冷冷热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形成海陆风。请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 陆风海风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等压线:在地图中,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的连线。 北南东西800北半球高空风790780770760(百帕)观察高空中风受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在风的形成过程中方向的变化情况,稳定后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探究二北半球近地面风10101000990980970(百帕) 观察近地面风受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在风的形成过程中方向的变化情况,稳定后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探究二(1)高空风归纳总结(2)近地面风 探究三 用 箭头画出图中甲、乙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并用 画出两地风向。
读我国部分区域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应用探究1、上图为某日午后石家庄与郊区气温示意图,简述此时气温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绘制此时市区与郊区的大气运动情况。东西应用探究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从环保角度出发,图中①②③哪一处适合建生态林?并说明理由。①②③东西应用探究4、只考虑热力环流情况下, ②处的风向为 风①②③东西东南应用探究Thank You !气压: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1、什么是气压?知识再现地 面2、什么是等压面? 假设地面质地均匀、受热情况相同,在同一高度空气密度相同吗?气压呢?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 知识再现(1)气压与海拔的关系
气压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AB3、气压的影响因素知识再现地 面地 面气压降低气压升高热空气受热—气温增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3、气压的影响因素空气受冷—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知识再现(2)气压与气温的关系:(3)气压与空气运动的关系: 右图中,弧线为等压面,虚线表示水平面。读图回答:
(1)A、B两点,气压较低的是_ 点,气温较高的是_ 点。在图中用箭头画出A、B 两地垂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
(2)C、D两点中,气压较高的是__ 点。在图中用箭头画出AB两地、CD两地间的水平运动方向。(3)图中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 ___ 。BBDA>B>D>CADBC 学以致用地 面等压面等压面高空近地面 学以致用热冷冷热陆风海风《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过程。
2.学会利用示意图分析地理过程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探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
预 习 案
【知识回顾】
1、什么是气压? 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2、什么是等压面? 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
3、气压的影响因素:
(1)海拔: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2)气温: 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受热—低压)
(3)空气运动: 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受冷—高压)
【阅读思考】
一、阅读P47、P48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当A地受热、B、C地冷却时,A、B、C三地的垂直方向上大气如何运动?请在上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
2、当A地受热, B、C地冷却时,近地面的A点气压值变 ,B、C点气压值变 ;高空中A′点气压值变 ,B′、C′点气压值变 。请在图中A、B、C和A′、B′、C′相应位置上标出“高压”与“低压”。
3、根据以上结论,你认为图中的1010百帕和800百帕的等压面会发生怎样改变?
4、高空、近地面的水平方向上,大气是怎样运动的?请在上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
二、观察课本图2-31,阅读P49文字内容,提取下列知识要点。
1、水平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 区流向 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 的原动力,是形成 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沿 的方向,由 指向 。
2、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空气达到匀速运动时,风向与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受 、 和
的共同影响,当空气达到匀速运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形成一个 。
我的困惑

探 究 案
【探究一】
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形成海陆风。请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

【探究二】
观察课本图2-31,思考:
1、高空风受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方向在风的形成过程中有无变化?稳定后的风向与等压线是什么关系?
2、近地面风受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方向在风的形成过程中有无变化?稳定后的风向与等压线是什么关系?
【探究三】
读我国部分区域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用 箭头画出图中乙、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并用 画出两地风向。

作 业 案
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为某日午后石家庄与郊区气温示意图,简述此时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1中绘制此时市区与郊区的大气运动状况。
3、从城市环保角度考虑,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图2中①、②、③哪一处适合营造生态林?请说明理由。
4、图2中②处的风向为 风。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校区 张慧玲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涉及的知识内容由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两个部分组成。教材中均以图文的方式呈现。热力环流中通过图2-30示意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流动与大气气压的变化的过程,再配以文字解释,学生能较易理解。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过程,图2-31将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合并在同一幅示意图中,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再配以正文与阅读部分,可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地理思维还较薄弱。该部分内容又较抽象,不易理解,并且涉及物理学科中气压、受力分析、力的合成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还未涉及,这些都给学生学习本课造成困难。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可设置预习案,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缩短课上用时,提高课堂效率。此外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从直观上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过程与风的形成过程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各种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读图启示法、归纳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媒体:ppt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石家庄是一个深受雾霾困扰的城市,每当有雾霾的时候,我们就急切盼望能来场风,今天我们就学习与风有关的大气运动知识。《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PPT]:展示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个实验。
[视频]:《热力环流实验》
[导入]:烟雾的这个运动过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同学们已经完成了预习案,那就让我们共同来分析整个过程。
阅读学习目标
观察实验现象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用实验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




一、热力环流
师生共同分析热力环流过程。
[板书]: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讲述]: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实验中烟雾之所以环形飘动就是这个原因。
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差异,导致不同地区气温不同,从而引起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运动。所以说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它普遍存在,大到高低纬度间,小到实验中的玻璃箱,下面我们就利用热力学原理分析海陆间的大气运动。
探究一 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形成海陆风。
请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
[转承]: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它是怎样形成的,在图示中大气的水平运动有高空也有近地面,那么不同高度的风有没有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下面的学习。
观察图2-31
[解读]:
此图为近地面与高空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的合并。
该图表示的为水平面上大气的运动,所以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判定原则。
图中直线表示的是等压线。在地图上,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的连线,
注意观察图例
[PPT]演示高空风的形成过程并讲解。
在高空水平面内存在气压差,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它的作用下,空气分子就会产生运动,因此可以说它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当空气分子一运动产生风时,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指向右,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不断偏转,最终受力平衡时就形成了稳定的风向。
探究二 观察课本图2-31,思考:
1、高空风受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方向在风的形成过程中有无变化?稳定后的风向与等压线是什么关系?
2、近地面风受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方向在风的形成过程中有无变化?稳定后的风向与等压线是什么关系?

[讲述]:与高空风相比,近地面风对我们的影响更大,所以我们重点来观察近地面风所受力与风向的关系。

(生答师评)。强调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呈锐角的夹角。
[转承]:在现实中,等压线分布往往不是均匀平直的,例如探究三中我国部分区域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探究三
读我国部分区域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用 箭头画出图中甲、乙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并用 画出两地风向。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因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并对大气水平运动—风有了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将这些原理与方法应用到学习生活中,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们作业案中安排了关于石家庄热岛效应的产生以及城市污染的缓解等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认真完成。
参照预学案,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热力环流过程的分析。
观察并回答
学生绘制并回答
观察并理解
观察思考并作答
观察思考并作答
观察思考并作答
思考回答
预演案的设计与使用,可减少该部分内容的课堂用时,并且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
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在热力环流后出现的该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并且图中信息量过大学生不易消化。通过对该图一些信息的解读,帮助学生读图并理解风的形成过程。
学生的受力分析等内容理解较差,通过对高空风的形成过程讲解,可帮助他们提高对近地面风的认识。
为绘制实际风向作准备。
提高学生对于等压线图的判读能力,将风的相关知识落实到位。为后面的课程打基础。
提高绘图能力。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应用地理原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作业
作业案
板书设计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过程。
2.学会利用示意图分析地理过程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探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
预 习 案
【知识回顾】
1、什么是气压? 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2、什么是等压面? 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
3、气压的影响因素:
(1)海拔: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2)气温: 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受热—低压)
(3)空气运动: 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受冷—高压)
【阅读思考】
一、阅读P47、P48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当A地受热、B、C地冷却时,A、B、C三地的垂直方向上大气如何运动?请在上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
2、当A地受热、B、C地冷却时,近地面的A点气压值变 ,B、C点气压值变 ;高空中A′点气压值变 ,B′、C′点气压值变 。请在图中A、B、C和A′、B′、C′相应位置上标出“高压”与“低压”。
3、根据以上结论,你认为图中的1010百帕和800百帕的等压面是否发生改变?请在图中表示出来。
4、高空、近地面的水平方向上,大气是怎样运动的?请在上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
二、观察课本图2-31,阅读P49文字内容,提取下列知识要点。
1、水平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 区流向 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 的原动力,是形成 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沿 的方向,由 指向 。
2、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空气达到匀速运动时,风向与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受 、 和
的共同影响,当空气达到匀速运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形成一个 。
我的困惑

探 究 案
【探究一】
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形成海陆风。请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

【探究二】
观察课本图2-31,思考:
1、高空风受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方向在风的形成过程中有无变化?稳定后的风向与等压线是什么关系?
2、近地面风受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方向在风的形成过程中有无变化?稳定后的风向与等压线是什么关系?
【探究三】
读我国部分区域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用 箭头画出图中甲、乙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并用 画出两地风向。
作 业 案
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为某日午后石家庄与郊区气温示意图,简述此时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1中绘制此时市区与郊区的大气运动状况。
3、从城市环保角度考虑,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图2中①、②、③哪一处适合营造生态林?请说明理由。
4、图2中②处的风向为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