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西河池·七年级统考期末)方程的解是,则a等于( )
A.-8 B.0 C.2 D.8
2.(2022秋·广西崇左·七年级统考期末)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和不含二次项,则m为( )
A.2 B. C.4 D.
3.(2022秋·广西河池·七年级统考期末)如果单项式与是同类项,则m等于( ).
A.3 B.-3 C.2 D.1
4.(2022秋·广西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方程的解是( )
A. B. C. D.
5.(2022秋·广西防城港·七年级统考期末)定义一种新运算“”,其运算规则为,如,则方程的解为( )
A.6 B.5 C.0 D.3
6.(2022秋·广西百色·七年级统考期末)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则的值是( )
A.4 B.5 C.6 D.7
7.(2022秋·广西河池·七年级统考期末)若关于x的方程2m﹣5x=4与x﹣4=0的解相同,则m的值为( )
A.12 B.24 C.﹣24 D.﹣12
8.(2022秋·广西来宾·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通过移项变形错误的是( )
A.由,得
B.由,得
C.由,得
D.由,得
9.(2022秋·广西河池·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中,正确的是( )
A.由,得 B.,得
C.由,得 D.由,得
10.(2022秋·广西玉林·七年级期末)若方程的解为-1,则的值为( )
A.10 B.-4 C.-6 D.-8
11.(2022秋·广西南宁·七年级期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2.(2022秋·广西贵港·七年级统考期末)点A、B、P是数轴上不重合的三个点,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1,若A、B、P三个点中,其中一点到另外两点的距离相等时,我们称这三个点为“和谐三点”,则符合“和谐三点”的点P表示的数为 .
13.(2022秋·广西河池·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是方程的解,则m的值为 .
14.(2022秋·广西钦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是方程的解,那么y的值为 .
15.(2022秋·广西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方程的解是 .
三、解答题
16.(2022秋·广西玉林·七年级期末)我们规定: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则该方程为“差解方程”,例如:的解为,且,则方程是差解方程.
(1)判断方程是否是差解方程;
(2)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是差解方程,求的值.
17.(2022秋·广西崇左·七年级统考期末)观察下列两个等式:,,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的成立的一对有理数为“共生有理数对”,记为:.
例如:数对,都是“共生有理数对”.
(1)判断数对 ,是否为“共生有理数对”,并说明理由;
(2)若是“共生有理数对”,求的值;
(3)若是“共生有理数对”,试判断是否为“共生有理数对”,并说明理由.
18.(2022秋·广西南宁·七年级期末)解方程:
(1);
(2).
19.(2022秋·广西桂林·七年级期末)【阅读】
表示3与1差的绝对值,也可理解为3与1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可以看作,表示3与的差的绝对值也可理解为3与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探索】
(1)数轴上表示4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
(2)①若,则x=
②若使x所表示的点到表示3和-2的点的距离之和为5,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的和为____
【折叠】
小明在草稿纸上画了一条数轴进行操作探究:
(3)折叠纸面,若1表示的点和-1表示的点重合,则3表示的点与____表示的点重合.
(4)折叠纸面,若3表示的点和-5表示的点重合,则
①10表示的点和____表示的点重合;
②这时如果A,B(A在B的左侧)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2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则点A表示的数是___,点B表示的数是__;
③若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试求a与b 之间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
1.D
【分析】把代入方程即可得到一个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把代入方程,
得到:
解得.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的定义,方程的解就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2.C
【分析】由题意可以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问题答案.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
,
∵它们的和不含二次项
∴,
解之可得:,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多项式的应用,熟练掌握多项式的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3.A
【分析】根据同类项的性质: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单项式2x3y与5x2m 3y是同类项
∴2m-3=3,
解得:m=3,
故选:A.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同类项的性质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同类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4.C
【分析】方程移项,即可求出解.
【详解】解:方程,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5.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方程的解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5.A
【分析】根据新定义得到,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解:∵,,
∴,
解得,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新定义得到.
6.B
【分析】由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可得可求解 再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求解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由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可得:
解得:
所以方程为:,
又因为方程的解是,
所以
解得:
所以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方程的解的含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7.A
【分析】先由方程x﹣4=0可得x的值,然后代入方程2m﹣5x=4可求解m的值.
【详解】解:由关于x的方程x﹣4=0可得:x=4,
∵关于x的方程2m﹣5x=4与x﹣4=0的解相同,
∴,
解得:;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
8.C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依次分析各个选项,选出变形错误的选项即可.
【详解】A选项,,移项,得,故A选项正确;
B选项,,移项,得,故B选项正确;
C选项,,移项,得,故C选项错误;
D选项,,移项,得,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正确掌握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D
【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题即可.
【详解】A. 由,得x=11,该选项错误.
B. ,得,该选项错误.
C. 由,得,该选项错误.
D. 由,得,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关键在于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
10.C
【分析】将代入原方程得到关于k的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将代入中,得,
解得,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明确方程的解的定义是本题关键.
11.C
【分析】方程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即可求出解.
【详解】解:移项和合并同类项,可得:,
系数化为,可得:.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2.或或5
【分析】依据“和谐三点”的定义,分点P在点A的左侧,在A、B之间,在点B的右侧三种情形解答即可,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点表示的数的差,大减小.
【详解】解:设点P表示的数为x,
∵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1,
∴,
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
∵A、B、P三个点是“和谐三点”,
∴,
∵,
∴,
∴;
当点P在A,B之间时,
∵A、B、P三个点是“和谐三点”,
∴,
∵,
∴,
∴;
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
∵A、B、P三个点是“和谐三点”,
∴,
∵,
∴,
∴.
综上所述,符合“和谐三点”的点P表示的数为:或或5.
故答案为:或或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定义新概念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定义的新概念的意义,分类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
13.2
【分析】将x=2代入方程解关于m的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将x=2代入2x+m=6,得4+m=6,
解得m=2,
故答案为:2.
【点睛】此题考查方程的解,正确代入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4.
【分析】将x=-1,代入方程,再解关于y的方程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2(-1)+y=1,
2+y=1,y=-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代入方程满足等式关系)是解题关键.
15.
【分析】方程移项,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详解】解: 2x-6=0,
移项得:2x=6,
解得:x=3,
故答案为:x=3.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方程的解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16.(1)是,理由见解析
(2)
【分析】(1)解方程,并计算对应的值,然后作出比较即可判断;
(2)解方程,根据差解方程的定义列式,解出即可.
【详解】(1)解:∵,
解得:,
∵,
∴方程是差解方程;
(2)∵,
解得:,
∵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是差解方程,
∴,
解得:.
∴的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与新定义:差解方程.解题的关键:①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②明确差解方程的定义,即方程的解.
17.(1)不是“共生有理数对”,是共“共生有理数对”,理由见解析
(2)
(3)是“共生有理数对”,理由见解析
【分析】(1)先计算,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新定义,可以判断(-2,1),是否为“共生有理数对”;
(2)根据新定义可得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再解方程即可;
(3)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对(-n,-m)变形即可判断.
【详解】(1)因为,
所以,即不是“共生有理数对”
又因为,
所以 即是共“共生有理数对”
(2)由题意得:,即解得:.
(3)是.
理由:因为,①
又因为是“共生有理数对”,所以
即 而 所以
由①式可知:
所以是“共生有理数对”.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新定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用新定义解答问题.
18.(1)
(2)
【详解】(1)解:,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得;
(2)解:,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得.
【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19.(1)6;(2)①-4或2②3;(3)-3;(4)①-12;②-1012;1010;③-2
【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距离的求法解题即可;
(2)①根据题意可得方程或,求出的值即可;
②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时,,求出符合条件的整数即可;
(3)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折痕点,再求解即可;
(4)①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折痕点,再求解即可;
②设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即可求解;
③根据①②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可求.
【详解】(1)表示4和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6;
(2)①,
或,
解得或,
故答案为:2或;
②使所表示的点到表示3和的点的距离之和为5,
,
与的距离是5,
,
是整数,
的值为,,0,1,2,3,
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的和为3,
故答案为:3;
(3)表示的点和表示的点重合,
折叠点对应的数是0,
表示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
故答案为:;
(4)①表示的点和表示的点重合,
折叠的点表示的数是,
,
表示的点和表示的点重合,
故答案为:;
②设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
,
解得,
点表示的数,点表示的数是1010,
故答案为:,1010;
③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且,两点经折叠后重合,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熟练掌握数轴上点的特征,两点间距离的求法,折叠的性质,利用中点公式解决折叠问题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