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统编版语文年级上册第1课《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统编版语文年级上册第1课《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7 14:5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景散文特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3.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春天的语言之美。
2.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意,体会散文的结构之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小学课文《匆匆》引出作者朱自清和课文《春》。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 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江苏扬州人,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今后我们还将学到他的另一篇作品《荷塘月色》。
文体知识
散文被誉为“美文”,它的美通过同其他三种文学样式的比较就显而易见了:①语言美。②结构美。③意境美。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本课学习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环节一: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1.检查课前预习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yùn niàng )窠巢(cháo )
宛转(wǎn)蓑衣(suō)
稀疏(shū)抖擞(dǒu sǒu )
2.听课文范读,闭眼静心感受春的秀美。
3.学生自由朗读3分钟;然后挑喜欢的段落班上朗读。
4.教师提出朗读时需注意的重音和停连。
明确:
(1) 重音,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着重号“.”标示。
例: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③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④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 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例: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5.有感情朗读: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环节二:理清思路,体会散文结构之美
1.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
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2.第1、2段和8、9、10段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盼春 赞春
3.在1、2问基础上引出文章结构:
明确:总—分—总
4.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例如:作者笔下春天的图画,我最喜欢的图画是春风图,喜欢的理由是: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课后作业
1.用今天学到的技巧朗诵全文并尝试背诵;
2.完成课本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
3.小练笔: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你熟悉的一种植物,最好能写出它的季节特点,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