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夜间飞行的秘密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蝙蝠
雷达
蝙蝠 清朗 漆黑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探路 揭开
推进 障碍 反射 超声波 荧光屏
横七竖八 没头苍蝇
读一读
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想: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
全飞行呢
(3)问一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成三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段:(3至6自然段)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段:(7自然段)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里飞行很安全。
为什么飞机在夜间能够安全飞行?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雷达怎样工作的?
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这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
阅读第2自然段找到飞机在漆黑的夜里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
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
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
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
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蝙蝠眼睛特别敏锐。
这个反问句引起了下文,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个问题”就是上面提出的问题。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在什么环境下做的试验?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结论?
?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sāi)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第一次实验!
把蝙蝠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
Page 14
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第二次试验记录表。
试 验 条 件
试 验 情 况 第 二 次 试 验 塞住蝙蝠的 __________ 结 果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耳朵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Page 15
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第三次试验记录表。
试 验 条 件
试 验 情 况 第 三 次 试 验 封住蝙蝠的 __________ 结 果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嘴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
?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读课文第七小节,完成下列填空。
( )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 ) ( )。
天线
嘴
无线电波
超声波
荧光屏
耳朵
用“因为……所以……”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天线
荧光屏
无线电波
雷达探路原理
反射
障碍物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1、启示: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2、查字典比较“试验”和“实验”。
试验: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检验
查看
选词填空:
试验 实验
科学家经过反复(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常识课上,老师为我们做了“火烧纸杯”的( ),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试验
实验
推荐课外书籍:《奇妙的仿生学》 《动物和植物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