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妈妈的歌第一课时《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妈妈宝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妈妈的歌第一课时《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妈妈宝贝》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9-17 16: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妈妈的歌第一课时《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妈妈宝贝》课型唱综课
教材分析
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的作品,2拍,徵调式。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平日的生活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妈妈宝贝》清新简单,却流畅感人,歌曲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也表达了孩子们对妈妈深情的爱。歌曲结构简单,共四个乐句,按起承转合的形式发展。第-句曲调平稳流畅,前两拍的节奏和歌词“青青的草地”节奏紧密结合,后两拍在“蓝蓝天”时采用切分节奏稍作变化,使音乐变得有点活泼了。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后半句作了变化,其中的“6”一“5”音程的突然大跳更表现了孩子是妈妈宝贝的那种幸福和天真。第三乐句音乐作了变化,整体旋律低沉平缓,只在句尾的时候作了个上行跳进发展,表现出世界变得更辽阔。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音乐结束时重复了第四乐句的后半句,起到补充和收束的作用。歌曲采用了童声和女声两种演唱形式,有分有合,更好地表现了孩子和妈妈那种亲密无间的爱。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本年级对识谱与欣赏是弱项,只有及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总之,三年级的孩子就像是张雪白的纸,等着师生共同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画卷,
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
1.能用慢速深情轻柔的歌声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能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表演歌曲。
2.能正确分辨聆听作品《妈妈宝贝》的演唱形式。
3.能选择的合适的速度演唱歌曲,懂得音乐速度变化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
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难点
1.切分、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及结束句的演唱。
2.一字多音的流畅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课堂乐器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任务一:聆听尾声旋律
核心问题 1:师唱旋律,生做选择
师:亲爱的同学们,音乐课开始了。首先,请大家聆听老师演唱的一段旋律,听听看,老师的歌声描绘的是哪一个场景呢?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
师:哦,你选择的是妈妈抱着宝宝的这副图片,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
师:你对音乐的描述很准确,老师演唱的这段旋律速度很缓慢,力度也非常轻柔,就像妈妈温柔的哄宝宝入睡。
师:嗯,这种轻柔、缓慢的旋律特点都是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宁静的夜晚,妈妈温柔的哄宝宝入睡,还哼唱着好听的摇篮曲。
核心问题 2:生随琴模唱旋律师:接下来也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来哄睡小宝宝吧。师:请先听老师的琴声,在心里轻声地哼唱。学生活动:学生随琴演唱师:一起来师:宝宝在大家轻柔的歌声中安然入睡了。刚才呀,咱们这段旋律就是来自一首摇篮曲,但却不是妈妈唱给宝宝的。
【设计意图】创设摇篮曲音乐的情境铺垫。
任务二:多遍聆听,律动、表演,激发兴趣,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核心问题 1:初听歌曲,感知情绪
师:听听看,这是唱给谁的摇篮曲呢?请你边听边为下面的图片排排序。
师:歌曲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师:你听的真仔细,你们同意吗?
学生活动:同意
师:你是说,妈妈伏在桌上睡着了,小朋友走上前,帮妈妈把灯熄灭,她怕妈妈着凉,还贴心地给妈妈披上了小花袄。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你这么细心,生活中也一定是一个贴心的好孩子。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作《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核心问题 2.复听歌曲,律动感知
师:小的时候妈妈推动摇篮哄我们入睡,那你又想用怎样的动作推动摇篮里的妈妈入睡呢?
学生活动:用动作模仿推动摇篮师:你的动作非常温柔,看得出你对妈妈的用心。让我们随音乐一起缓慢、轻柔的推动摇篮,让妈妈也来感受摇篮的舒适和温暖吧。学生活动:生随音乐推动摇篮,感受摇篮的温暖。
评价任务:能准确感知歌曲情绪、跟节奏律动,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多遍聆听、有节奏律动、画旋律线等各种形式,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风格特点。多遍有效聆听也会加深对歌曲理解,感受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引导学生听“懂”歌曲,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好铺垫。
核心问题3.三听歌曲,乐器伴奏,感知长短音
师:从大家轻柔的动作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体贴和疼爱。(“叮叮”敲几下)三角铁清脆的声音,就像摇篮上叮叮当当的风铃声,调皮地它,也想哄妈妈入睡,仔细听,它都出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回答三角铁出现的地方
师:它出现在每个乐句最后一个字,都是长音。小风铃跟着音乐一起来试一试,没有风铃的同学轻轻地拍拍手。
学生活动:小模仿风铃演奏评价任务:同学们的节奏感真不错。
师:微风吹过,小树叶沙沙作响,你能听出它在哪里唱歌吗?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
师:听出来了吗?试着表现一下吧,没有树叶的同学用空气树叶来模仿。
学生活动:学生用树叶模仿唱歌
师:同学们的乐感真不错,小树叶们在每一个短音处沙沙作响。这时,风铃声又调皮的响了起来,让我们和小树叶一起,给妈妈送上温暖的陪伴。
(分组:小风铃、小树叶)
师:请小风铃和小树叶交换,我们再为妈妈送去温暖吧。
学生活动:用小风铃和小树叶为歌曲伴奏
核心问题 4.四听,感知旋律线
师:相信妈妈一定感受到了我们的温暖,夜空中的星星也被我们感动,高高低低的闪烁。伸出手指,来感受高低起伏的旋律吧。(伸出手指画旋律线)
学生活动:学生随音乐感知旋律线任务
三、学唱歌曲,多形式唱美歌曲
核心问题 1.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高低起伏的星星,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用歌声来表现,我先来,24句交给你们,(师范唱单手弹奏旋律)该你了
学生活动:学生随琴演唱
核心问题 2:难点处理:四度和切分节奏
师:你看,星星画出了的这道美丽的弧线(范唱+手划旋律线)你听,你来试一试。
学生活动:学生边划旋律线边演唱评价任务:同学唱的很准确。
师:(师继续唱:亲爱的妈妈呀······)
评价任务:大家唱的真动听。
师:交换试一试,你先来,听好前奏,预备,开始(单手弹奏)
学生活动:学生随琴演唱
核心问题 3:解决八度大跳问题师:你看,夜空中的星星高高低低(范唱+手势),这里的星星挂的再高一点,你们试试。
学生活动:演唱八度音程评价任务:
a再高一点 b声音再轻柔一点 c进步很大。(妈妈屋里......继续接龙)核心问题 4:完整演唱第一段师:怎样的声音来演唱,才不会打扰妈妈呢?
学生活动:生选择 A.高亢 B.柔和 C.低沉
师:你们同意吗?大家的音乐感受力都很强。
师:就让我们用轻柔、慢速、圆润的声音完整地来演唱第一段歌词
学生活动:随琴用轻柔、圆润的声音演唱。
评价任务:
A评(声音大)嘘!妈妈睡着了,声音再弱一些。
B评: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图谱、语言、游戏等方法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知和表现音乐形象。
核心问题 5:开口音“照了悄”发音师:要想把歌曲唱的更好,每一个字的发音也非常重要。读一读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朗读“照了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悄悄地读一读,师:月儿当头,学生活动:照(教师手势引导)评价任务:进步真大,同学们的歌声太动听了。
核心问题 6:演唱第二段歌词(双手弹奏)师:让我们把灯关上,让妈妈睡的更香甜,一起来唱一下第二段歌词。评价任务:你们的演唱真有感染力。
核心问题 7:演唱第三段歌词
师:伴着你们柔美的旋律,妈妈睡的格外香甜,第三段一起来试试看。
师:(轻轻走上前,给妈妈披上我的小花袄)轻轻地披,(继续唱)学生活动:随琴演唱评价任务:同学们唱的真不错,为你们点赞。
核心问题 8:演唱结束句
师:(师继续哼唱结束句)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
学生活动:回答熟悉,......
师:是的,就是我们开头演唱的摇篮曲的旋律,一起来试试看吧。
师:(师唱最后几个音)对妈妈的爱怎么也表达不够,你觉得应该怎么来唱这一句?
学生回答:意犹未尽、不舍......
师:嗯,意犹未尽,不舍,难忘......你描述的很生动(哼唱)你们来。
评价任务:你们的歌声也让老师感到意犹未尽。
核心问题 9:完整演唱歌曲师:让我们跟着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妈妈吧。
学生活动:跟伴奏完整演唱。评价任务:太美了,从你们的歌声里,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满满的爱。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通过歌声表达情感,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任务四、编创实践,拓展表现(加入二声部)
核心问题
1.风姑娘出现师:听到大家美妙的歌声,风姑娘也想加入。听,它来了。(教师范唱二声部)(月儿当头照,预备,开始)
师:你们听到风声了吗?学生回答:听到了。(教师示范)
核心问题 2.学唱风姑娘的旋律师:大家听的很认真,就让温柔的风姑娘和我们一起哄妈妈入睡吧!来试试这段旋律。(弹奏单音旋律)
学生活动:学生随琴演唱二声部师:a可以再轻柔一些吗?b把祝福送得更远一些,吸气。
核心问题 3.分组合作二声部师:真不错,分组来试试(分组风姑娘)。评价任务:同学们配合很默契。
核心问题 4.师伴唱,生沙锤伴奏师:听,窗外下起了小雨,(师范唱+沙锤),小沙锤请起立,一起来。沙沙的小雨声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丝活力。
核心问题 5.分组合作,完整表现歌曲师:悠扬的旋律回荡在夜空,就让我们共同奏响这首动听的摇篮曲吧!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二声部(演唱组,风姑娘)、小树叶、小雨、师演奏三角铁。评价任务:我们配合的太默契了,真是一场完美的小小音乐会,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母爱伟大而平凡,也让我们为妈妈点个赞。
【设计意图】运用二声部的方式,对歌曲进行再创作,激发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合作意识。
任务五、综合拓展深化主题(欣赏《妈妈宝贝》)
核心问题 1.初听问感受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妈妈爱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还记得那些温暖的回忆吗?一起来看(出示学生与妈妈的合影,背景音乐《妈妈宝贝》)
学生活动:观看照片,同时欣赏音乐师:老师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妈妈和宝贝们甜蜜的回忆,的确令人难忘。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老师也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作《妈妈宝贝》。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妈妈和孩子的爱,幸福......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希望下课后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核心问题 2.复听问演唱形式师:你听到歌曲中都有谁在演唱了吗?学生活动:回答妈妈、宝贝师:所以这首歌的演唱形式应该是(选择)学生活动:生做选择师:没错,歌曲采用了童声和女声两种演唱形式,像是妈妈和宝贝亲切的对话。师:如果是像爸爸一样成熟的男性的声音呢?
学生活动:回答男声师:没错,同学们真聪明,相信大家已经能熟练区分这几种人声分类了。
核心问题 3.三听演唱情感升华
师:妈妈、宝宝优美的歌声,你想用什么温暖的动作为他们伴舞呢?
学生活动:学生用动作为歌曲伴舞评价任务:a你真有想象力。b你真有爱。c你真有创意。
师:最后,就让我们跟随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对妈妈浓浓的爱吧!谁来扮演我的女儿,我们来领唱。(第一段师生,第二段齐唱)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妈妈宝贝》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按照旋律进行律动,更加自然畅快的表达情感,引导学生利用舞蹈动作抒发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聆听美、感受美、表达美。
任务六、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核心问题:师小结师:音乐课就要结束了,但爸爸妈妈的爱却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用优异的表现去回报我们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学生活动:唱响《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总结,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升华学生情感体验,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增强文化理解。
学后反思
母爱始终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课两首作品都是表现这一主题的歌曲。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让学生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激发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本课以音乐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创设情景,整课堂贯穿情感线,同时也不忘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学习。导入部分直接切入情境,通过演唱摇篮曲,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安静、祥和的气氛中。在多遍聆听歌曲中,通过律动、表演等丰富的形式感知歌曲,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为学唱歌曲做充足的准备。在学唱环节也利用图谱、语言、游戏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知和表现音乐形象。最后拓展部分《妈妈宝贝》的欣赏更是将母爱的主题推向高潮,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升华学生情感体验,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增强文化理解。当然,本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学习新歌后,如果能鼓励学生积极地创作和表演,激发他们的创作意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重心下移,放手给学生,这样的话,整堂课就会显得更饱满有意义,也更加贴合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挖掘,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