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水循环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水循环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7 13:2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3.1水循环
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学习任务
通过不同区域的水循环示意图,能过说出三种不同类型水循环的环节、空间位置。并综合要素的角度理解水循环各环节的相互关系。
结合情境,能够运用综合思维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从水循环角度,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贵港君子垌客家传统聚落


贵港市所处的桂东南地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客家聚居区。聚居建筑形成“山—林—宅—水— 田”的初级空间格局。其构建了陂池水渠系统(拦截水源在山腰处建立陂池蓄水,利用水渠灌溉陂池之下的梯田)。在无水可聚的条件下,于宅前开凿半月形池塘,构成“建筑—农田”排水灌溉系统,形成排水、净化、储水、灌溉的良性循环。
贵港君子垌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图
自然界中的水在该聚落景观中的哪些圈层中运动?如何运动?
该聚落的人类活动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地球上的水体
固态水
气态水
液态水
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仅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地球水体的形式包括:固态水、气态水和液态水。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体,占全球水储量96.53%
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贵港君子垌客家传统聚落


贵港君子垌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图
自然界中的水在该聚落景观中的哪些圈层中运动?如何运动?
气态水
液态水
蒸腾
蒸发
降水
答: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运动,通过蒸发、蒸腾、降水等环节在该聚落中连续运动。
视频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根据发生的空间位置,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绘制贵港君子垌客家传统聚落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类型
发生的空间
相应的环节
特点及意义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蒸发、蒸腾、降水
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的水量很少,
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蒸腾
蒸发
降水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珠江流域主要以哪种水循环类型为主?绘制珠江流域的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
地表径流
蒸发
海洋
水汽输送
下渗
地下径流
降水
类型
空间
环节
意义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珠江最终汇入什么海洋?绘制海上的水循环。
蒸发
海洋
降水
类型
空间
环节
意义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蒸发、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具有重要作用。
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
②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
③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蒸腾),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④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公元5世纪,《宋书·天文志》中关于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是: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海水,使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古人认识到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古人对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科学吗?蒸发的海水去哪里了呢?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答:蒸发、径流
答:蒸发的海水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或水汽输送到陆地形成降水,汇集成径流,最终注入大海。
水量平衡
水在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
水资源既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消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收入-支出。
收入 大气降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融水的输入;
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
支出 蒸发、植物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促进水体的更新
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表-地球上不同的水体更新周期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促进地表物质的迁移
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距今6000年前至公元17世纪珠江海岸线的变化
珠江口历史上曾经发生两次海进与两次海退,带来了大陆架上泥沙的堆积,在基底地貌的基础上,为形成三角洲平原提供了必要条件。
地表形态的塑造 The shaping of surface form
-02
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水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塑造出丰富的地表形态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塑造地表形态
漓江东岸连片的喀斯特地貌
地形崎岖的云贵高原是东南亚与中国华南地区的水塔。无数激流在层层叠叠的山谷间激荡,交汇出奔流不息的西江。西江从云南东部奔涌而出,穿越黔东南的群山,滋养广西大地,最终穿越粤西地区,从珠三角入海。
水循环是地球上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伴随着吸收、释放热量的过程。
高低纬度之间的能量传输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完成,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
低纬度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没有逐年上升,是为什么?
5.促进能量交换
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吸收、转化和传输,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
-04
地表形态的塑造 The shaping of surface form
-02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6.影响气候和生态
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
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拍摄的塔里木河沿岸景色
作为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分布着近1700万亩天然胡杨林,是南疆地区重要的绿洲生态屏障。
2022年7月6日,新疆启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作,这是2000年以来,新疆第23次向我国内陆第一长河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输水有效遏制了下游生态严重退化的局面,水区地下水水位抬升、水质好转,动植物物种和数量增加,水环境得以改善。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贵港君子垌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图
该聚落的人类活动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开垦梯田→坡度减小→增加下渗
开垦陂池→截留水源→改变径流
半月形池塘→水体面积增加→增加蒸发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宁夏气候干燥,蒸发旺盛,砂石覆盖层增加了地表粗糙度(2分),
可以削减地表径流(2分),增加下渗(2分)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6分)
探究活动
(2)读图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6分)
砂田蒸发量比裸田小(2分)。宁夏气候干燥,蒸发旺盛。砂石覆盖层能够增加下渗(2分)、抑制土壤水分蒸发(2分),因此砂田蒸发量要比裸田小。
探究活动
(3)读图3.5,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10分)
4月末砂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土壤含水量(2分)宁夏气候干燥,蒸发旺盛。砂石覆盖层可以削减地表径流(2分) 、增加下渗(2分) 、抑制蒸发(2分)、蓄水保墒(2分) ,在干早地区能起到有效保护性耕作的作用(2分)
探究活动
通过压砂法在沙漠和戈壁上种植西瓜也带来了不少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无疑是造成生态破坏。农户在压砂地连续种植硒砂瓜会导致土地板结,肥力日益下降,如果持续下去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还有就是破坏了当地的地下水系统,因为当地原本就非常干旱少雨,为了确保硒砂瓜在生长过程中的用水,很多农户挖井取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这一地区百姓的日常用水。
不久之前,中卫市政府出台了有关政策,确定从2021年开始,将停止部分地区的硒砂瓜种植,并将对一些压砂地实行退耕,全部种上植被或者恢复原本的土地用途。金银花和沙棘这两种经济作物将被作为硒砂瓜的替代者。
修建水库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
1.有利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 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不利影响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
A.a→f→h→d    B.e→f→h→d
C.c→a→b→d D.d→a→b→c
2.水循环中的 (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输送
C
D
▋课堂练习Class practice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循环和相互转化之中。据此完成3~4题。
3.若图中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 B.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C.丙地比乙地云量大 D.白天,a可示意陆风
4.若图中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乙、丙是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a施加影响最大
B.b代表水汽输送
C.乙处是海洋,丙处是陆地
D.d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C
A
5.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
(1)甲、乙、丙分别表示的循环类型是______ _ 、______ _、______ _ 。
(2)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 降水
植树造林,保护地表植被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6.在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
(1)图1所示水循环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2)水循环环节②名称为____________;下列能实现该环节是_______(选择填空)。
A.我国冬季的西北风 B.登陆陆地的台风 C.人工降雨 D.长江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B
6.在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
(3)说出在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地面对该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6.在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
(4)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对改善城市环境所起的积极作用。
植被浅沟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植被浅沟会增大蒸发量,使城市空气更加湿润清新。
学以致用
下图为某地梯田水田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该景观是通过主动改造哪一水循环环节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 (  )
A.地表径流 B.降水
C.蒸发 D.水汽输送
2.该措施会直接影响哪一水循环环节从而导致该地降水增多 (  )
A.蒸发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下渗
A
A
下图为我国某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图1)及该流域某河流一平直河段横剖面示意图(图2)。读图完成3~5题。
3.如果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可能直接导致 (  )
A.大气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量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加
B
4.对图示水循环过程的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
A.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
B.水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往复,因此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D.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是各自独立的系统,彼此互不干扰
C
5.若仅考虑地转偏向力,该平直河段的流向是 (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B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6~7题。
6.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植物蒸腾 D.下渗
7.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A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①②③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蒸发 蒸腾 降水 径流 B.蒸腾 蒸发 降水 径流
C.降水 蒸腾 蒸发 径流 D.蒸发 降水 蒸腾 径流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9.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11.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不影响地表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0~11题。
C
D
12.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多 B.b增多 C.c减少 D.d减少
1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4.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
A.枯水期水位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水质变差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2~14题。
A
B
C
解析:
第5题,据图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多,b减少,c增多,d增多,故A项正确。
第6题,植被浅沟可收集雨水。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第7题,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流量和流速会更加稳定。
答案:5.A 6.B 7.C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0~11题。
5.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 远大于2 000毫米 B. 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随堂巩固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5~7题。
6.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 坡面 B. 洪积扇
C. 河谷 D. 湖盆
随堂巩固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5~7题。
7.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 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高考链接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高考链接
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高考链接
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拓展训练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右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雨水花园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径流
2.下列不是雨水花园功能的是(  )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C.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
D.能够有效地去除雨水污染物
答案
拓展训练
答案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3~5题
3.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多 B.b增多 C.c减少 D.d减少
4.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C.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5.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
A.枯水期水位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水质变差 D.流量会更加稳定
拓展训练
答案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7.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拓展训练
答案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甲所示。乙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图甲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9.读图甲和图乙,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阻碍装置内部的地面辐射
节约水资源,从你我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