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达标选题附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据统计我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B.可以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4、北京奥运会使用了一种易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液体有机化合物R作燃料,充分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环保奥运的理念.据实验测得2.2克R完全燃烧生成6.6克二氧化碳、3.6克水.下列关于R组成的叙述中正的是( )
A.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5、在化学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H2O C.H2O2 D.SiO2
6、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需要太阳光
C.需要可燃物 D.需要与氧气接触
7、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B.扑灭森林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8、已知反应X2+3Y3=2Z,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agX2与b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b)gZ
C.若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b)
D.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2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C+CO22CO B.CO+Fe2O32Fe+CO2
C.Ca(OH)2+HCl=CaCl+H2O D.2KMnO4K2MnO4+MnO2+O2
10、某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进行如图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对比,证明可燃物在有水的条件下不能燃烧
B.②③对比,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更高
C.缺少“水中红磷不燃烧”的对比实验
D.实验过程中试管塞可能会被冲开
11、下列对有关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冰雪融化—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B.CO有毒但CO2无毒—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校园里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12、向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35 5 9
反应后质量/g 0 X 5 43
A.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甲一定为单质
D.X=7
13、关于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条件是点燃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8
1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物质的燃烧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5、下列有关氢气、一氧化碳、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是气体 B.都具有氧化性
C.都具有还原性 D.都属于单质
16、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
二、填空题。
17、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请说出灭火的原理。
(1)做实验时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______
(2)扑灭森林火灾时,常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
(3)用嘴吹灭蜡烛。_____
18、常温下,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化酸,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氯化氢和一种单质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9、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人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能燃烧的是________(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_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21、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全社会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
(1)在炉灶中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2)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两步:①SO2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发生氧化反应后得到SO3;②SO3 与水化合形成硫酸。其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低碳生活”是倡导减少___________的排放。
(5)氢气能作为燃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查阅图表资料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SiO2)可以制得硅,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X的化学式是 。
三、简答题。
23、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
四、实验题。
24、某小组同学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三个实验。
编号 实验过程 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选填“<”“>”或“=”)
实验1 将蜡烛固定在木块上,称得总质量为mg;其燃烧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ng m ______n
实验2 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xg,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yg x______y
实验3 将铜片、硝酸银溶液分别放置在两个烧杯中,称得总质量为ag(含烧杯),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称得总质量为bg(含烧杯) a ______b
(1)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2)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 ____________中进行,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五、计算类题。
25、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试计算:电解7.2t的水,能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达标选题附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据统计我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答案】C
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B.可以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答案】D
4、北京奥运会使用了一种易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液体有机化合物R作燃料,充分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环保奥运的理念.据实验测得2.2克R完全燃烧生成6.6克二氧化碳、3.6克水.下列关于R组成的叙述中正的是( )
A.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答案】A
5、在化学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H2O C.H2O2 D.SiO2
【答案】B
6、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需要太阳光
C.需要可燃物 D.需要与氧气接触
【答案】A
7、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B.扑灭森林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答案】C
8、已知反应X2+3Y3=2Z,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agX2与b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b)gZ
C.若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b)
D.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2
【答案】C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C+CO22CO B.CO+Fe2O32Fe+CO2
C.Ca(OH)2+HCl=CaCl+H2O D.2KMnO4K2MnO4+MnO2+O2
【答案】A
10、某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进行如图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对比,证明可燃物在有水的条件下不能燃烧
B.②③对比,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更高
C.缺少“水中红磷不燃烧”的对比实验
D.实验过程中试管塞可能会被冲开
【答案】D
11、下列对有关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冰雪融化—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B.CO有毒但CO2无毒—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校园里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C
12、向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35 5 9
反应后质量/g 0 X 5 43
A.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甲一定为单质
D.X=7
13、关于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条件是点燃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8
【答案】C
1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物质的燃烧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15、下列有关氢气、一氧化碳、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是气体 B.都具有氧化性
C.都具有还原性 D.都属于单质
【答案】C
16、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
【答案】A
二、填空题。
17、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请说出灭火的原理。
(1)做实验时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______
(2)扑灭森林火灾时,常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
(3)用嘴吹灭蜡烛。_____
【答案】(1)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2)撤离可燃物 (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8、常温下,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化酸,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氯化氢和一种单质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1)+1 (2)Cl2+H2O═HCl+HClO (3) 2HClO===2HCl+O2
19、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氮气;CH4 +2O2 CO2 +2H2O
20、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人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能燃烧的是________(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_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答案】(1)a;B (2)P2O5
21、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全社会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
(1)在炉灶中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2)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两步:①SO2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发生氧化反应后得到SO3;②SO3 与水化合形成硫酸。其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低碳生活”是倡导减少___________的排放。
(5)氢气能作为燃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充足的氧气或空气 光合作用 O2+2SO22SO3
二氧化碳 2H2+O22H2O
22、查阅图表资料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SiO2)可以制得硅,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X的化学式是 。
【答案】(1)28.09;非金属; (2)+4; (3)CO。
三、简答题。
23、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
【答案及解析】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填:采用清除可燃物的方法灭火。
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火上浇油是增加了易燃的可燃物,使燃烧更加旺盛,故填: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旺盛。
四、实验题。
24、某小组同学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三个实验。
编号 实验过程 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选填“<”“>”或“=”)
实验1 将蜡烛固定在木块上,称得总质量为mg;其燃烧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ng m ______n
实验2 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xg,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yg x______y
实验3 将铜片、硝酸银溶液分别放置在两个烧杯中,称得总质量为ag(含烧杯),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称得总质量为bg(含烧杯) a ______b
(1)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2)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 ____________中进行,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答案】>;<;=。 (1)CaO+H2O═Ca(OH)2。 (2)密封。
五、计算类题。
25、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试计算:电解7.2t的水,能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设制的氢气的质量为x t
2H2O2H2↑+O2↑
36 4
7.2t X
36:4=7.2t:X
X=0.8t
答:制的氢气的质量为0.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