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入学联考
学校 姓名 考生号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完成1-3题。
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圆形 B.正球体 C.椭圆形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3.关于地球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千米 B.地球的赤道半径约6357千米
C.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D.地球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
中国有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左图),分别位于文昌(20°N,110°E)、太原(39°N,111°E),西昌(28°N.102°E)、酒泉(40°N,100°E),根据以上信息完成4-5题。
4.左图中哪一个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四个发射中心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两幅经纬网图,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四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正确的是( )
A.①(60°S,110°W) B.②(70°N,100°E)
C.③(20°S,80°E) D.④(30°N,90°W)
7.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上 B.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C.②③两地都处在北半球 D.两阴影区面积大小一致
4月8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江苏扬州开幕。图1为园博会展区局部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8-11题。
8.每年4月8日正是北半球( )
A.秋季 B.冬季 C.春季 D.夏季
9.园博会开幕当天,地球大致运行到图2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10.为了达到最佳的采光效果,中国馆的建筑格局采用( )
A.坐东朝西 B.坐西朝东 C.坐北朝南 D.坐南朝北
11.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读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下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坡度最缓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下列地形剖面图能反映出MN线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
A. B.
C. D.
下图示意福建某山区地形及登山路线,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山区的最高峰位于图示区域的( )
A.东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东南部
15.途经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线是( )
A.甲 B. 乙 C. 丙 D. 丁
二、解答题(共55分)
16.读下面两幅图,按要求完成(1)-(4)题。
(1)读图1可知,纬线的形状是 ,最长的纬线是 ,又叫0°纬线。各条经线的长度 ,经线指示 方向。
(2)读图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纬度A ;B 。
(3)读图2,从南、北半球看,A点属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B点属于 半球。按高、中、低纬度划分,A点属于 纬度。
(4)读图2,A点位于B点的 方位。
17.阅读下图,完成(1)-(4)题。
(1)在暗室里,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由于地球不发光也 ,才会产生昼和夜。
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
(2)在图中北极附近弧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拨动地球仪,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便产生了 现象。
(4)昼与夜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变为昼,为晨线;由昼变为夜,为昏线。图中A、B连线为 (填“晨线”或“昏线”)。
18.某校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考察。下图为考察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5)题。
(1)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
(2)D点的海拔是 米;图中小河的流向是 。
(3)山顶甲在山顶乙的 方向。
(4)B、D两地坡度更陡的是 地。
(5)下列活动,更适合在C处开展的是______。
A.山地自行车比赛 B.攀岩 C.漂流 D.潜水
试卷第6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解析】1.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猜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所以题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②③④①。故选B。
3.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A错误;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B错误;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C正确;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大小,可以用三个数据来进行说明,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和地球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
4.C 5.D
【解析】4.甲为山西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A不符合题意;乙为甘肃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B不符合题意;丙为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C符合题意;丁为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丁文昌(20°N,110°E)、甲太原(39°N,111°E),丙西昌(28°N.102°E)、乙酒泉(40°N,100°E),四个卫星发射基地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的丁文昌发射中心,故选D。
【点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干米,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干燥少雨,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是发射航天器的理想场所。
6.B 7.A
【解析】6.读图分析可知,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判定,①地的地理坐标为(60°N,110°E),故A错误;②地的地理坐标为(70°N,100°E),故B正确;③地的地理坐标为(20°S,80°W),故C错误;④地的地理坐标为(30°S,90°W),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7.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①地纬度为60°N,在中高纬度分界线上,故A正确;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①地的经纬度为(60°N,110°E),②地的经纬度为(70°N,100°E),①地位于②地的东南方向,故B错误;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②地位于北半球,③地位于南半球,故C错误;两阴影区在经度跨度一致的条件下,纬度越低,面积越大,因此图中两阴影区面积大小不同,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A。
【点睛】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赤道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8.C 9.B 10.C 11.D
【解析】8.在北半球,一般把包括春分在内的3、4、5三个月划为春季,把包括夏至在内的6、7、8三个月划为夏季,把包括秋分在内的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把包括冬至在内的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每年4月8日正是北半球的春季,C正确;故选C。
9.园博会开幕当天是4月8日,地球大致运行到图2中的②段,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日期是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B正确;故选B。
10.由材料可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江苏扬州开幕,江苏省扬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即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为了达到最佳的采光效果,中国馆的建筑格局采用坐北朝南,C正确,故选C。
11.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D正确;春分是3月21日前后,夏至是6月22日前后,秋分是9月23日前后,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种移动叫作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12.B 13.C
【解析】1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处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缓,B正确,ACD错。故选B。
13.由图可知,该地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是个盆地;MN线是东西走向,剖面反映该地是中部低、东西两侧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为陡崖;相邻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呈闭合圈状,等高线的数值中心低,四周高为盆地。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4.C 15.D
【解析】14.从图上可知,图中最高峰为海拔1162米的山峰,本图有指向标,箭头指向为正北方向,1162米山峰位于该区域中的西北部,故C正确,ABD错,故选C。
15.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脊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四条登山路线中,丁线先经山谷后经鞍部,故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等高线山谷山脊区分方法是:“里大山顶,里小盆地”、“疏小密大,疏缓密陡”、“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16.(1) 圆圈或点 赤道 相等 南北
(2) 20°N,20°E 0°,0°
(3) 北 东 低
(4)东北
【分析】本大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经纬网定位、定向、定纬度地区、经纬线的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或点,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又叫0°纬线。各条经线都是连接南北极点,故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读图2 ,A点的纬度为20°N,经度为20°E;B点的纬度为0°,经度为0°。
(3)读图2,赤道以北为半球,故A点位于北半球,20°W到160°E属于东半球,故B点位于东半球,低纬度地区的范围是0°-30°,故A点位于低纬度地区。
(4)在经纬网上,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据此分析,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向。
17.(1) 不透明 昼半球 夜半球
(2)
(3)昼夜交替
(4)晨线
【分析】本题以地球上的昼夜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运动产生现象,晨昏线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球体,本身又不发光,在自转的时候就产生昼半球与夜半球不断更替的现象;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绘制如图所示: 。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不同地点的时间产生了差异,而且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图中A、B连线为晨线,该线是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过渡的分界线。
18.(1) 68 100
(2) 300 自西北向东南
(3)东北
(4)D
(5)B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相对高度、海拔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方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甲乙两山顶的海拔高度分别是578米和51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78-510=68米,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相差100米,所以等高距是100米。
(2)D点在图示中的300米等高线上,所以其海拔是300米,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小河西北处地势较高,东南处地势较低,所以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
(3)图中没有方位图例,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山顶甲在山顶乙的右上方,所以山顶甲在山顶乙的东北方向。
(4)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B、D两地等高线更密集的是D地,所以D地坡度更陡。
(5)C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合,是陡崖,陡崖处岩层几乎直立,适合攀岩,B正确;陡崖处坡度极大不适宜自行车比赛和漂流,AC错误;该陡崖处没有河流发育,无法潜水,D错误。故选B。
答案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