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天落叶纷飞 B.学校面包房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C.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 D.打扫卫生时灰尘飞扬
2.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下列诗句描述中涉及分子热运动的是( )
A.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B.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下面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5.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B.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引力大于斥力
6.新型冠状病毒直径为100nm左右,传播方式之一为病毒混杂在飞沫中传播(飞沫是指直径在0.005mm~2mm的小液滴),而制造医用口罩的材料间隔约为0.3μ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沫能飞出1m外,是因为飞沫在做分子运动
B.虽然新冠病毒很小,但它还是由分子构成的
C.医用口罩对新型冠状病完全没有防御的能力
D.制作口罩的材料,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7.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晶体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它在丙状态时最容易被压缩;在乙状态时具有流动性。则( )
A.甲状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 B.乙状态是固态
C.丙状态变为乙状态的过程是汽化 D.甲状态变为丙状态的过程要吸热
8.养过猫的人都了解,猫每次排泄完后都习惯用土或沙把“臭臭”埋起来,从而掩盖气味。如图所示,猫猫把榴莲当作屎一样的东西,尽管地板上没有土,它还要执着的做出刨土的动作,只想着赶快埋起来。猫闻到榴莲的味道是因为( )
A.分子很小 B.分子的热运动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填空题
1.花园里百花争艳,人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荷叶上相距很近的两滴水珠,会自动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经常关注天气的同学应该对PM2.5不陌生。PM2.5是指直径≤2.5μm的颗粒物,该颗粒物不易沉降,且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PM2.5______分子(选填“是”或“不是”)。
3.图中,将玻璃管中一定体积的酒精和水充分翻转混合后的总体积将会减小,说明 ___________,这种现象 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
4.中午放学,走进家门就闻到妈妈煎鱼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运动。如图所示,抽去板,过一段时间,发现上面瓶内的颜色变深了,这与上述现象的实质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5.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其分子模型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______ 图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______ 图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不确定;______ 图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6.新冠疫情期间,科学家为了说明戴口罩防护的重要性,用高速摄像机拍下打喷嚏的过程。如图所示,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气溶胶)组成高密度喷射物,最远可达8米,大量病毒随产生的小液滴传播开来。小明认为病毒随喷嚏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 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依据是小液滴的运动属于 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1,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______(填“水”“酒精”)至一半位置,再注入另一种液体直至充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______。
(2)如图2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方。(选填“上”或“下”)。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温度下______(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3)如图3,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了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