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物理培训课件:研考明方向,反思找差距,定策抓落实(共8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物理培训课件:研考明方向,反思找差距,定策抓落实(共8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7 16: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9张PPT)
研考明方向,反思找差距,定策抓落实
一、从评价体系看2023山东高考物理试题
高考评价体系要义
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领教学
四层: 核心价值,科学素养,关键能力,基础知识
四翼: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
立德树人
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全面彰显高考的育人功能。
四层——高考考查内容——考什么
核心价值
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思 想,法治意识。
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历史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科学思想方法)。
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精神情怀,包含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等。
四层——高考考查内容——考什么
学科素养
学习掌握: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
实践应用:研究探索,实践操作,言语表达
思维方法: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
四层——高考考查内容——考什么
关键能力
获取知识能力群:言语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整理能力。
能够阅读和理解学科的各种主要文本、基本符号,能够客观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能够从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准确概括和描述学科所涉及基本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发现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隐含的规律或原理;能够对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科学知识网络 。
四层——高考考查内容——考什么
关键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群: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信息转化、动手操作、应用写作、言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科学收集、处理并解释实验数据;能够根据行为目标和面临的客观条件,设计或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能够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基于事实和逻辑的论证;能够根据方案的实践结果不断修证和改进方案;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四层——高考考查内容——考什么
思维认知能力群: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能够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辨,发表独立的、有创造性的看法;能够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同一个问题;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方法,发散地、逆向地解决问题;能够通过敏锐的洞察能力,发现复杂、新颖情境中的关键事实特征和有价值的新问题;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并科学地反思和验证自己的新结论,以确保新结论的可靠性。
物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和表现
能力维度 能力要素 描述能力的关键词
A学习理解能力 A1观察记忆 A2概况论证 A3关联整合 记忆、提取、辨识、确认、说明、归纳、概括、推理、论证、关联、整合
B应用实践能力 B1分析解释 B2推论预测 B3综合运用 分析、解释、推理论证、推理预测、综合调用、多方面多步骤推理论证、解决复杂问题
C迁移创新能力 C1直觉与联想 C2迁移与质疑 C3创建新模型 联想、关联、预测、判断、分析、拆解、迁移、问题解决、质疑、改进与综合、创新设计
四层——高考考查内容——考什么
必备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
对知识领域方面的要求: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掌握运用言语或其它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
对组织方式的要求:掌握并形成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包括整体知识框架以及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其中整体知识框架与基本事实以陈述性知识形态掌握并形成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以程序性知识形态掌握并保持;语言或符号表达的知识以程序性知识形态掌握并保持。
四翼——高考考查要求——怎样考
“服务选材”功能的着力点,“引领教学”功能的抓手。
基础性: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素养
综合性: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复杂情境的综合性
应用性:能够探索并解决日常生活、学术科研、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创新性:摆脱思维定势,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具备推理、设想并周密论证能力,具备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性
基础性包括学科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及情境的典型性。它要求以生活实践或探索中最基本的问题情境作为任务创设和基本知识能力运用考查的载体,对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掌握的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进行测量与评价。
综合性
综合性不仅针对学科内容,还包括情境的复杂性。从学科内容选择的角度看,综合性要求以多项相互关联的活动组成的复杂情境为载体,能够反映学科知识、能力内部的整合及其综合运用,体现对即将进入高校的学习者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纵向整合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应用性
善于观察各种现象,能够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问题,高度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与问题,具备良好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性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有机整合和运用作为考查目标,设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对即将进入高校的学习者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创新性
创新性要求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要求对即将进入高校的学习者在新颖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水平进行测量与评价。
五种能力要求
理解能力
推理判断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能力
2023山东高考试题(选择题)分析
整体评价:总体目标是关注科技发展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题型的特点如下:①试题灵活开放,考查考生的想象力。有多组正确答案和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供选择。②结构题适度开放,检验考生对物理本质的理解,引导中学物理在物理概念和方法的教学中注重物理核心素质的培养。③问题是有序的、开放的,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有序性。
1.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评价体系为出发点,突出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适当涉及创新性(实验14题)。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素养为导向,注重对物理核心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加强物理与科技前沿、生产生活的联系,突出核心价值、科学素养、关键能力的考查。对教学的引领作用突出。
2.发挥物理学科特点,加强对传统文化、劳动精神、生活实践的引导,价值导向突出。
3.加强情境化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创新性和综合性方面都有体现。 一是内容创新,如实验题14题,一是题型创新,结构不良题出现,形成多解(10题)
2023山东高考试题(选择题)分析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必备知识 基础性 能量观 前沿科技 理解能力
核心价值(爱国) 应用性 模型应用
学科素养(思维)
考查内容:能级跃迁,能量守恒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必备知识 基础性 力与相互作用 生活实践 理解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建构 计算
学科素养(思维)
考查内容:力的平衡,胡克定律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必备知识 基础性 相互作用观 前沿科技 理解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应用 数学运算能力
理解掌握(素养)
考查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必备知识 基础性 能量观 生活实践 理解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科学思维,模型建构 传统文化 运算能力
核心价值(传统) 科学态度与责任 跨学科实践
考查内容:机械能,功率,角速度。
题目特点:传统文化,物理与工程。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必备知识 基础性 力与相互作用 生活实践 理解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应用 物理与工程 信息加工
理解掌握(素养)
考查内容:光的干涉,干涉条纹分布,热胀系数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必备知识 基础性 力与相互作用 生活实践 理解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应用 知识的灵活运用
学习掌握(素养) 科学推理、论证
根据已知条件,怎样科学、简捷地表述每段和全程的运动?
考查内容:运动学公式,平均速度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必备知识 基础性 能量观 生活情境 理解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应用 数学运算
科学素养 综合性
考查内容:变压器,远距离输电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必备知识 基础性 力与相互作用、运动 生活实践 理解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应用 数学运算
科学思维 综合性 科学推理、判断
考查内容: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必备知识 基础性 能量观 工程实践(热机) 理解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科学思维 推理判断
科学思维 综合性 两种状态变化模型 数学运算
考查内容:气体的等压、等容变化,热力学第一定律
为什么多吸收了200J的热?怎样计算功?体积变化了多少?原来的体积怎样计算?内能增加怎样计算?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必备知识 基础性 力与相互作用 物理模型 理解能力,推理判断
关键能力 发散 应用性 模型应用,推理判断 数学运算
科学思维 结构不良试题 开放性
考查内容:振动方程,位置关系,周期性
A、B与平衡位置的可能位置关系?L与振幅间的关系怎样表述?
经过时间t,第二次过B点,经过的时间可能是几个周期?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科学素养 基础性 力与相互作用、能量 空间向平面转化 理解能力,推理判断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建构 模型转化
必备知识
怎样把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转化
1.A、B中涉及到的点从位置上看,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场强大小关系如何?方向关系呢?
2。画出ABCDEF面内的电场线、等势面分布图。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程序很重要!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科学素养 综合性 力与相互作用 模型应用 推理判断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应用 数学运算
必备知识 基础性 科学推理、论证 分析综合
V2>V1,说明MN受到的摩擦力向哪?大小是多少?MN受到的安培力向哪?大小是多少 MN电流大小、方向如何?
根据CD的平衡,判断CD所受安培力方向,确定B2的方向。
电路中的总电动势大小?MN的电动势大小、方向?CD的电动势大小?V2的大小?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科学素养 综合性 科学探究 新实验情境 推理判断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迁移应用 数学运算
必备知识 基础性
考查内容:实验结论是表述,实验数据的使用,实验误差分析。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科学素养 综合性 科学探究 新实验情境 推理判断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应用 数学运算
必备知识 创新性
考查内容: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结论应用等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科学素养 综合性 力与相互作用、能量 生活情境 推理判断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迁移运用 数学运算
必备知识 创新性 新知识的运用
考查内容:抛体运动,能量转化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科学素养 综合性 力与相互作用 工程科技应用 推理判断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应用 数学运算
必备知识 基础性
考查内容:光的折射、全反射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科学素养 综合性 力与相互作用 物理模型 推理判断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模型应用 数学运算
必备知识 基础性 推理、论证
考查内容: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的中运动
四层(考什么) 四翼(怎样考) 学科素养(素养指向) 情境(题目载体) 能力要求(物理5种能力)
科学素养 综合性 力与相互作用、运动 物理模型 推理判断能力
关键能力 应用性 能量,科学思维 数学运算
必备知识 基础性 模型运用、推理论证
考查内容: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动能定理,动量定理
启示
1.一轮复习中的基础知识要放在首位
2.要重视高考评价体系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3.定位好习题、考试的功能,关注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
4.强化数学运算的训练
5.突出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
二、对往年高三教学问题梳理
1.教学计划的执行打折扣
进度计划:有进度计划,往往会因种种原因被打乱,形成前松后紧。
考试次数过多——考试、讲评占用时间多,拖了复习后腿
习题量大,处理不完——再加一节课
随意增加教学内容——再加一个小专题
目标计划:初始制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偏离,往往加大复习难度,常常会向高考靠拢,脱离学生实际——初心与实施过程不对应。
复习中教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如果教师乱了方寸,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就会做很多无用功。
二、对往年高三教学问题梳理
2.没有明确的复习指导思想
复习的系统性认识不够,对知识关注多,对技能、方法、情感方面的关注少。
学校复习的基本方法不统一,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不够,不能形成整个学校一盘棋,各自为战。
进度不统一,教学材料不统一,授课方法、对学生的要求不统一。
注重知识复习,缺乏方法指导,训练的科学性、目的性指向不明确。对学生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能力关注少。训练长期处于低层次。
二、对往年高三教学问题梳理
3.对复习内容缺乏规划
面面俱到、平铺直叙的复习是常见课堂,不了解学情,重点不突出,难点突破方法、途径上没有认真研究,不能形成具体措施。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重视不够,过多地追求结论性的东西,甚至在二级、三级结论上花费大量精力。物理本来不复杂,不要把物理教复杂!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不够,过程关注少,结果关注多。
应当强调基础性问题,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如力学问题从受力分析开始,力决定运动。电路问题从等效电路图开始,弄清电路的连接方式;热学问题从确定状态参量开始;光学问题从画光路图开始……
二、对往年高三教学问题梳理
4.课堂操作方面
(1)课型的特征性不明显,不同的课型同一种上课方法,学校、学科的教学没有特色。
知识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实验复习课没有具体的要素规范。
把知识复习课上成新授课、二轮复习课,过细、过粗都影响复习效果。
习题讲评课上成“对答案”或答记者问的课,教学针对性不强。
把习题讲评定位在“让学生会解这个题”上,教学要求低。
实验课仍停留在原始实验的层次,对一个具体实验的思想精髓、控制方法、采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特点,怎样得出的实验结论等揭示不够、领悟不深。
(2)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不能跳出新授课的环境局限,没有综合意识,视野不够开阔,复习课的特征不明显。
仍然停留在原来学习新课时的状态或水平上复习,没有知识间前后联系的意识,复习只能熟练知识,达不到融会贯通的要求。
没有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同一物理现象的意识;物理观念教育落实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支持二轮复习时建立知识体系。
对课堂容量和教学难度的把握上有偏差。
大容量与教学的重复性问题:习题的编排选择性差。
大容量与教学的深广度问题:是一对矛盾,不可能同时解决
二、三级结论的问题:加重学习负担
(3)在学生能力培养上
对《中国高考质量评价体系》学习和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利用该体系指导教学,在应用性、创新性方面学生有明显的欠缺。
例题、习题的讲解仅讲解答过程,不讲解题方案建立的过程,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落空。
只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方程,不让学生经历题目的全解过程,学生的运算能力、质疑能力、发散思维得不到训练。
得分率2.97%
如图1-3所示为按压式手动饮水机结构示意图,通过按压上面的按钮,可把气囊中的空气压入水桶中,把水桶中的水排出桶外,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小明同学为了测量按压一次进入水桶内的气体体积,在先按压几次,确保有水流出后,做了如下操作:让水桶中的水面下降h=10cm需要按压n次,称出水桶中水减少的质量m=5.72kg;要让水桶中的水面接着再下降h=10cm,则需要再按压(n+1)次。已知水桶的内径处处相同,每次按压都能把气囊中压强为P0、体积为V0的空气压入桶内,大气压强P0=1×105pa,水的密度ρ=1×103kg/m3,取g=10m/s2。根据以上测量数据,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出每次压入的空气体积V0?
得分率11.6%
2
3
15.(7分)实验室有带阀门的储气罐A、B,它们的大小、形状不同,导热性能良好,装有同种气体,在温度为27℃时的压强均为P0。为了测量两储气罐的容积比,现用A罐通过细导气管对B罐充气(如图所示),充气时A罐在27℃的室温中,把B罐放在 -23℃的环境中。充气完毕稳定后,关闭阀门,撤去导气管,测得B罐中的气体在温度为27℃时的压强达到1.1P0,已知充气过程中A罐中的气体温度始终不变,且各处气密性良好。求
(1)充气完毕时A中的气体压强;
(2)容积比k=?
A
B
得分率24.6%
16.(10分)深海养殖技术在海洋渔业中被普遍推广。甲图为某深海大黄鱼渔场引进的单柱半潜式养殖网箱,乙图为其截面示意图。在乙图中,网箱的中央柱形容器是由横截面积为2m2,高16m的镀锌铁皮(不计铁皮体积)制成的空心圆柱体,可进水或充气,以此调节网箱在海水中的位置,使整个网箱按要求上浮或下沉;网箱与海水相通,是养鱼的空间,并与圆柱体固定在一起;网箱的底部用绳索悬挂质量为20t的铸铁块(不与海底接触),铸铁块相当于“船锚”,起稳定作用。已知制作网箱材料的总质量为10t,养殖网箱材料和铸铁块能够排开海水的体积为6m3,海水的密度按1.0×103kg/m3,大气压强按1.0×105Pa,g=10m/s2。在认为空气温度与海水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当网箱的底部下沉到海面下15m处静止时,求:
(1)空心圆柱体内气体的压强;
(2)通过计算说明从开始入水到该状态,需
要通过气阀向空心圆柱体充气还是对外放气;
(3)充入或放出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
得分率6.9%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某位同学在学习了“气体的等压变化”后,制作的气体温度计。它们是用截面积为0.1cm2的吸管分别与容积为250mL的易拉罐、和容积为15mL药瓶组成,开口处均密封良好。吸管的长度都是10cm。管内水柱长度分别是1cm、2c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测量的温度范围比乙大
B.丙测量的温度范围比乙大
C.液柱向上移动相同的高度,甲、乙吸收的热
量相同
D.液柱向上移动相同的高度,乙、丙对外做的
功相同
20℃

20℃

20℃

(3)组织学生学习方面——方法不多
学生间的展示、自评、互评、质疑、辩论少,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工作做的少;课堂生成和利用生成信息指导教学方面欠缺,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教师的独角戏仍然存在。
追求课堂的大容量是制约上面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教学观念和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还停留在“广种薄收”上——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处理几个题;处理的题越多,学生的收获就越大?教学效率受到质疑。
要树立个例解决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就不会追求题目的数量。
5.在教学素材的整合方面
(1)教学案的编排
知识复习上还是以知识填空的方式呈现,停留在记忆阶段,没有落实“情境——问题——方法——运用”这样的教学程序,把知识复习与方法总结,指导运用割裂开来,不能形成整体架构。
在疑点、难点的突破上,题目类型分得过细,加重了学习负担。如在电场力的性质中,平衡类问题,叠加类问题,曲线运动问题等等
在巩固提升上,问题的梯度不明显,引导不充分,方法、视野有局限只顾眼前,不考虑前后间的关联点。
在反馈练习上,过多重复性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与教学目标挂钩,练习的有效性受质疑。
二、对往年高三教学问题梳理
二、对往年高三教学问题梳理
(2)教材的利用方面
对教材关注不够,甚至脱离教材。教材在教学中的引领功能发挥不够,教材中的信息、资源等被忽视。
教材中的一些小栏目是值得重视的教学素材,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方面,或利用这些素材编制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题。把课内情境(如课本上的“做一做”)结合《课程标准》中的“例……”落实好。
教材和课标应当成为一轮复习的总抓手。解决学生表述不准确、理解不清晰、应用乱套等问题。
二、对往年高三教学问题梳理
(3)其他教辅材料的利用方面
整套搬用教辅材料,不筛选、不论证是否与教学实际要求相吻合,实行“拿来主义”。
多本教辅并用,让学生无所适从,每一本的利用率都不高,练习的层次不深入。
二、对往年高三教学问题梳理
6.考试与练习方面
考试的频次过多。一方面影响教学进度,另一方面也消弱了考试应有的功能。
考试命题与当前教学内容的吻合度不够;试题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不一致;题量与考试时间不一致等都会影响考试的质量和效度。
练习题的数量较大,练习的层次不深,仅局限在选择题、填空题上,计算题得不到训练。
试卷的讲评
只讲答案,不讲问题——重成绩轻分析,考试失去诊断功能;
只讲问题,不讲原因——盲而错、疑而错、会而错,原因不清导致一错再错;
只讲原因,不讲对策——方法、技巧及规范答题指导缺失,将试卷讲评课等同于一般的习题课;
只讲对策,不讲落实——缺乏落实手段和跟踪机制,短期效应难以形成良好习惯。
针对错因,区别对待;精准定位,定点清除——对症下药,斩草除根(大水漫灌式考试,雨过地皮湿式讲解)
一辆小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其运动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C.……
D.……
不讲理的教学,题目讲得再多,也提高不了学生的能力!
二、对往年高三教学问题梳理
7.教学常规工作落实不到位。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反馈等。前两项工作基本是正常的,后两项工作往往被忽视。这与老师们的工作量过大有关。对于学生选择物理科目较少的学校应当在后面的两项工作中抓好落实。
二、对往年高三教学问题梳理
8.实验复习方面
仍然停留在说实验、讲实验的层次上,高一、高二时实验的欠缺仍不能弥补。
学生对基本的实验器材感到陌生,正确使用就感到困难。
对实验装置不熟悉,对实验的整体把握就不到位,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产生误差的原因、实验方案的改进就更加谈不上。
对实验方法、控制方法、获取实验数据的途径等理解不准确,物理实验思想没有领会。
对今年高三复习建议
做好复习规划
1.复习时间的规划
整体时间:上学期基本结束一轮复习,3月中上旬进行模拟考试。
考虑到寒假时间,复习时间约为5个多月,基本上是一个月一本书。
上半学期:必修1、2+选择性必修1(动量、振动与波动、光学)
下半学期:必修3+选择性必修2、3
三个轮次的复习指向
高三备考 备考方式 备考切入 构建内容 训练重点
一轮复习 单元复习 解题入手 构建基本知识 构建基本技能 强调技能训练
二轮提升 专题复习 题型入手 构建综合技能 强调建模训练
三轮冲刺 模拟训练 错误入手 构建应试能力 强调仿真训练
做好复习规划
2.复习目标的规划
要有明确的复习指导思想,科学定位一轮复习目标。目标要以评价体系为指导,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认知水平具体确定,不能“好高骛远”,一味强调“与高考要求相一致”。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轮复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高考要求。
三个层次的复习目标
A.知识记忆准确,理解到位,基本方法运用得当,初步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想方法。
B.知识熟练运用,具有用物理的观点、思想方法应用于生产生活意识。
C.可在知识区域小范围内进行综合运用。
参照学业水平5层级的要求确定复习目标
一中类学校 非一中类学校
高三年级(一轮) 水平2、3 水平1、2
高三年级(二轮) 水平3、4 水平2、3
水平 质量描述
1 (1)初步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将其与相关的自然现象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 (2)能说出一些所学的简单的物理模型;知道得出结论需要科学推理;能区别观点和证据;知道质疑和创新的重要性。 (3)具有问题意识;能在他人指导下使用所学的简单的器材收集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具有与他人交流成果、讨论问题的意识。 (4)认识到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对自然界有好奇心,知道学习物理需要实事求是,有与他人合作的意愿;知道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存在相互联系。
2 (1)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所学的常见的物理模型;能对比较简单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质疑和创新的意识。 (3)能观察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能根据已有的科学探究方案,使用所学的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初步的结论;能撰写简单的报告,陈述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 (4)认识到物理学是基于人类有意识的探究而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并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与他人合作;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会涉及道德与规范问题,了解科学· 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3 (1)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能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根据需要选用所学的恰当的模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能对常见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能恰当使用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对已有观点提出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物理问题。 (3)能分析物理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能在他人帮助下制订科学探究方案,使用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分析数据,发现特点,形成结论,尝试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能撰写实验报告,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 (4)认识到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兴趣,能做到实事求是,在合作中能尊重他人;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应考虑道德与规范的要求,认识到人类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
4 (1)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能正确解释自然现象,综合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能恰当使用证据证明物理结论;能对已有结论提出有依据的质疑,采用不同方式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3)能分析相关事实或结论,提出并准确表述可探究的物理问题,作出有依据的假设;能制订科学探究方案,选用合适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分析数据,发现其中规律,形成合理的结论,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能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对科学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和反思。 (4)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创造性工作;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内在动机,坚持实事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能依据普遍接受的道德与规范认识和评价物理研究与应用,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5 (略)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较高要求
每个层级中有四项内容,分别对应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在制订课时教学目标时,针对教学内容,结合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目标。
(1)——物理知识,物理观念。
(2)——物理方法,科学思维。
(3)——物理研究,科学探究。
(4)——物理与生产生活,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学指导思想的规划
注重《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复习中的指导作用,在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方面,有计划地在三个轮次的复习中进行渗透,让学生通过复习适应高考的要求。
高考的大部分试题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科技专利、重大科技成果、国外教材等资料为素材背景编写,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真正融会贯通的学生脱颖而出,使“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的收益大大降低,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
一轮复习要坚持面向大多数学生,坚持基础性为主的原则,坚持做好各环节的落实工作。
教学内容的规划
1.研究学情和考情
明确那些是学生会的,那些是高考考查的(例)
2.兼顾知识和科学素养、关键能力
3.精心编写教学素材:例题、练习、考试题的选编
4.强化运算、实验技能的训练
5.强调教材在复习中的作用
强调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必要性:监督管理、时间保障、交流共享、同伴互助
集体备课的要求:准确定位、科学整合、适度拓展、精益求精
集体备课的内容:考情分析定方向;学情分析查漏洞 ;教材分析明脉络 ;习题加工提效率;分工明确抓落实;遵循流程定学案。
在课堂教学上
1.要突出复习课的特点,跳出新授课教学的环境,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间的前后呼应,突出基础性兼顾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复习,对知识理解更加准确,运用得当、合理,能够自觉地利用物理观念看问题,运用物理思想、方法处理问题,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在课堂教学上
2.一轮复习立足基础,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科学思维上下功夫。强调思维的逻辑性、规范性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如规律的使用条件的判断,画受力分析图、轨迹图、光路图,正确使用图像图表获取信息等;突出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案建立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坚决杜绝向学生传授过多的二级、三级结论或总结过多的方法的做法,不要给学生加重学习负担。
在知识内容上:做减法,不做加法——不要把物理教复杂!
在技能方法上:关注养成教育,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效率,追求学习实效。
在课堂教学上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情境清晰、问题准确。知识的复习要以情境加问题的形式放给学生自主复习。利用“情境的化问题” 推动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平时考试中的落实,选材联系学生日常化生活实践情境、大自然、体育运动、科技前沿、物理学史、科学探究情境和社会进步。着眼于培养学生在面对一段涉及物理知识的现实情境描述时,自觉地把描述的文字转化为相应的物理图景,再进一步把该图景转换为解决问题的物理条件。让学生经历从易到难的过程,从基础拓展能力。高考就是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没有情境不命题——没有情境不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
无情境不命题有目共睹,无情境不教学任重道远。从目标上看,只重知识,忽视过程与方法,更忽视意义与价值的习得。从内容上看,局限于教材与习题,忽视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链接,使知识成为一座“孤岛”。从实施上看,“教师只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有没有教,而没有很好地去思考学生真的在学习吗?、“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没有学会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成长需求没有得到尊重,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无止境的加班加点,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从评价上看,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养。
在课堂教学上
定位好教师的课堂角色
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有目标指向地加大计算题的训练,提高练习的深层次,得出最终结果。
教师不要替学生做他们该做的工作。当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降低台阶。
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提供情境,布置任务,指导帮助,组织交流,验收评价。
在习题讲评上
例题、习题、考题的讲评,要在学生吃透问题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试做后,有针对性地讲评。讲评学生的认识误区,讲评学生思维的障碍,讲评学生行为习惯的欠缺,达到通过讲评学生能独立完成问题,并有所感悟的目的。
“讲”要为学生树立标准,起到示范作用。即审题、获取有用信息;从受力特点上认识物理过程;判断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怎样用规律描述过程;不同过程的物理联系;临界状态;解题过程的展示,题后的反思等。
“评”要多角度地评价。如评题目本身(来源、科学性、欣赏、批判);评考查的角度(知识、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建立模型的能力、运算、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评学生的表现(知识欠缺、认识偏差、复杂过程的分解、规范性、运算)。评解题的启示。
评价的渠道要多元。
一辆小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其运动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C.……
D.……
不讲理的教学,题目讲得再多,也提高不了学生的能力!
在习题的选编上
一轮复习的习题编选,要注意两类习题。
一是知识复习用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编写,利用应用型问题,引领学生复习知识,认识方法。
二是巩固提升用题。在复习知识,认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具体问题进行强化。这类习题的功能定位,既有“巩固”又有“提升”,所谓“巩固”,就是巩固复习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理解更准确,运用更熟练,使总结的思维方法、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得到体验和落实;所谓“提升”,就是在基本的、小范围内的综合问题的处理上有所提升,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上有所提升,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所提升。
习题的功能就是利用习题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展开对知识的复习,对物理方法的体验。
知识复习用题
例(关于平抛运动的复习):如图所示,让小球从
坐标原点沿x轴正方向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
(1)说一说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条件,画出小球做平抛
运动的轨迹,在轨迹上标明某一点的运动方向
(2)写出小球从抛出经t s后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速度(大小和方向),求出从t s到(t+1)s时间内的位移
大小和速度的变化量(大小和方向)
(3)比较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异同。
利用具体情境和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和处理方法,比较相关知识间的联系,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形式,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复习。要想确保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就要精心编制习题,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y
x
v0
例(关于开普勒三定律的复习):火星和地球都围绕太阳运行
(1)画出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大致运动轨迹。
(2)根据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说一说地球从近日点到远日点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你能从哪些方面论证你的结论。
(3)地球和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征?
(4)说一说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为什么不会相交?
巩固提升用题(以具体实例说明)
例(仍以平抛运动为例):如图3所示,半径为1m的半圆弧,竖直放置,A、B为过圆心的水平直径。现让
小球从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v0做平抛运动。
(1)若小球经过0.4 s落在圆弧上,求小球的
初速度v0
(2)若从A点抛出的小球,分别落在圆弧上P、M、N三点,试比较三个小球的初速度和在空中运动时间的关系
(3)从A点抛出的小球,能否垂直(与圆弧的切面垂直)打在圆弧上?若能,求出v0,若不能,说明理由。
A
P
B
M
N
图3
例3:在倾角为θ的山坡顶端有一敌人的碉堡,已知炮弹的出口速度是v,要想让炮弹水平击中碉堡,如果你是炮手,应该将大炮放在距离碉堡多远的地方?怎样调整炮筒的仰角?
在习题的选编上
知识复习用题,需要老师设置恰当的物理情境,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推动学生进行知识复习,在涉及较多的知识内容时,可以通过多问、多变等形式尽可能利用一种情境涵盖多个知识点,在对这些问题进行验收、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复习知识,体验方法,用于指导下面的巩固提升题的解决。
巩固提升用题,老师在备课、选题时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尽可能避免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练习,在一个具体情境中解决多个问题,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知识体系。
在习题的选编上
要有意识地提供一定区域内的综合(小范围综合)。例题习题的讲解也要跳出知识环境,题量要降,层次要深。
关注生产、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物理模型相联系的能力,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这方面的问题。
问题来源①从书本上的素材中设置问题,如“做一做”、“科学漫步”、“STSE”栏目中的相关信息中,寻找命题点;②从课程标准中的“例……”设置的学生活动中挖掘;③从生活事实、事例中命题;④从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前沿科技着手。
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物理观念,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科技发展。一轮复习时,题目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例1:在建筑工地上堆放的沙子,
无论堆的大小,其圆锥的顶角几
乎都是相等的,这是为什么?
例2:雨滴滴落在平静的水面上,激
起的水波向外传播时,都是呈圆形的,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两个水滴同时滴
入水面,形成的两列水波,一定能发
生干涉现象吗?海浪总是垂直到达海
岸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例3:如图所示,容量足够大的圆筒竖直放置,水面高度为h,在圆筒侧壁开一个小孔P,筒内的水从小孔水平射出。设水到达地面时的落点到水面的距离为x,小孔P到水面的距离为y,短时间内可认为筒内水位不变,重力加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从小孔P射出的速度大小为
B.y越小,x则越大
C.x与小孔P 的位置无关
D.当 时,x最大,最大值为h
利用动能定理
利用动量定理
P
h
x
y
v
在有效练习上
练习的起点要与学生的水平对应,要求过高、过低都会降低练习的有效性。教学中要努力达到给学生的每个题目都是有效练习,这就需要老师要精选练习题,降低数量,提高针对性。
练习的量的控制:应当以一定比例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为准(一中类学校应达到70%,二中类学校应控制在50%)。
练习的层次:练习题的形式要与高考试题对该部分内容考查方式对应,有变化的要兼顾。
练习的反馈:有练就要有评,要评就要有针对性,要想有针对性,就需要搜集信息,就要抓好检查落实。检查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学习小组之间的检查,教师有目的性的抽查,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课堂抽查等。
在实验教学上
高三的实验教学,要在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上下功夫,利用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个例,使学生在实验器材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得出和正确表述实验结论、实验后的反思与评价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要让物理实验思想深入学生心灵!
要做到这些,仅仅通过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完整的复习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复习措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实验的基本需求,做到能让学生做的实验,不演示;能演示的实验,不用视频;能用视频的实验,不用动画模拟。要努力补上高一、高二对实验的欠缺。不同轮次的复习在策略上也应当有区别。
复习实验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在实验方法上、在实验装置的类比上、在实验方案的构造上进行拓展,如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需要让学生明确
怎样获得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需要测量什么数据?
用什么器材测量这些数据?怎样安装实验装置?怎样组织实验步骤?
需要控制什么?怎样处理获得的数据?
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完成实验?
实验的启示——该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上,测量时间上、处理实验数据上)
如果要测量速度与位置的关系又如何设计实验?
让实验器材进教室。
物理实验不存在有毒害性问题,为解决实验场地、时间的局限制约实验教学的问题,可以让实验器材进教室。建议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一个实验器材橱,按照老师列出的实验清单,每学期把相关的实验器材分配到各班级,班级明确专人保管。每到该做什么学生实验时,任课教师提醒物理课代表,编好实验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午饭后、晚饭前的时间在教室里进行实验。这样既能化解实验场地不足的限制,也能有效地解决实验时间短缺的问题,还能解决实验器材不足带来的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