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高中地理优质课比赛课件---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文档属性

名称 石家庄高中地理优质课比赛课件---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31 10:10:13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和移动魏欣欣 石家庄市第24
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课标要求:
1、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2、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及原因。河北省驰程海洋运输公司了解到:美国爱友松公司利用盛行风助航,
顺风航行,返航时避开逆风区,该公司的六艘海轮全年节约的燃料,折合资金36万美元!
该公司欲与我们科研所合作,想让我们为他们绘出一幅理想条件下能指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假设地表均一;
假设太阳直射点不发生移动;(直射赤道)
地球自转,考虑地转偏向力能力测验1、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随纬度的变化规律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3、高空的风和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的关系4、热力环流产生的原因抢答5、展示单圈环流假设地表均一;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考虑大气的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思考】
1.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为什么?
2.受太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怎样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气压带、风带随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赤 道 低 气压 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课堂小结:1、2、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 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 )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 c c达标检测 3、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 )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4、能够形成盛行西风带的一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B B5.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A90°N暖东北读图回答问题:1、该图是哪个半球的俯视图?
判断理由是什么?2、图中2气压带和6风带分别是什么?北半球。根据风向判断,
地转偏向力是向右偏。2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6为中纬西风带谢谢大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教学设计
授课人:河北栾城中学 魏欣欣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1、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目标分析: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材分析】:
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来学习本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的知识组成有:
?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热力因素、动力因素
?2、低纬环流和信风带
?3、中纬环流和西风带
?4、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
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本节内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
1、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与三圈环流及风带构成因果关系
?2、低纬环流和信风带、中纬环流和西风带、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构成并列关系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构成因果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同学们能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读“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学会读图的方法,能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2、通过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学生学会地理综合分析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学生能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
【教学重点】:
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的成因 ?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参考以下表格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
【导入】:学生是工程师,与驰程海洋运输公司合作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
把学生带入情景:我们是石家庄第24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接到项目,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
进入角色扮演
投入课堂状态
展示让学生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
的教学目标
情景设置:
【复习基础知识】
看学生是否能胜任该项目,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测验及培训
1、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3、风向的判断?高空的风和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的关系
4、热力环流产生的原因
5、展示单圈环流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复习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相关知识巩固其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基础
【老师与学生合作】分析全球大气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小组探究活动
把学生分为3对,小组竞赛积分
回答问题多且正确的,累计的分数较多。
老师与学生合作讨论:
老师示意,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一:在赤道和极地附近应该形成什么样的气压带?
学生:赤道附近因受热较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极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冷却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问题二:高空向高纬流动的气流能否到达极地附近?
为什么?如果不能,会出现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上升的暖气流在高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度附近的高空集聚,迫使那里的空气产生下沉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
近地面,空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右偏成为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带流向更高纬度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成西南风,最终偏转成与纬线基本平行的西风,称为盛行西风。
西风带与来自高纬的极地东风相遇之后上升分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向低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流向副热带高气压的上空完成中纬环流。
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成东北风,成为极地东风。
小组合作
分开讨论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体会气压带风带形成过程中的全球大气运动规律
绘图完毕
为驰程公司提出建议
提出质疑
太阳直射点是移动的,并不是常年直射赤道的。
(动画展示)让理解气压带风带具有一定的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用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
[学生思考]
问题: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都是上升气流,副热带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都是下沉气流成因一样吗?
【学生回答】
不一样。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由于气温特征而形成的气压带,我们称之为热力因素,由于地转偏向力或锋面引起的气流上升或下沉我们称之为动力因素。
让学生总结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
【课堂作业】:
在右图中适当位置填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风向。
【课堂小结板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度附近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南北纬60度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30度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度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中纬西风带(2个)
副极地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低纬信风带(2个)
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