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约公元前2070
夏商周
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古代君主制
贵族制(寡头制)
民主制并存
公元前221年
秦至清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912年
1949年
中世纪
封君封
臣制
近代
封建
专制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名为共和
实为专制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苏维埃政权
中国
西方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课程标准
民国时期(1912-49)
中共的
制度探索(192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今)
中国近
代至当
代政治
制度的
演变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3月)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土地革命时期(1927-36)
抗日战争时期(1931-45)
解放战争时期(1946-49)
角度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政权与制度建设 ⑴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 制度的诞生;⑵1912年3月,颁布《 》, ⑴1912年8月, 党成立, ⑵1913年,袁世凯制造“宋案”,并镇压 ; ⑶1914年,袁世凯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公布《 约法》 ⑴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宣告 时期结束
, 时期开始;⑵1946年通过国民党一党专制的《 宪法》;⑶1948年,国民党打出
“ ”招牌,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宪法 《 》 《 》 《训政纲领》和《 宪法》
特征
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
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民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
军政
训政
中华民国
行宪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诞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1912年2月12日,
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平等自由
责任内阁
根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及意义
意义:反对君主专制,保障民主;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责任内阁制
关于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法大纲》有很大不同,即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孙中山本来是坚决主张总统制而反对内阁制的,他之所以赞同在《中华民族临时约法》中改总统制为内阁制,显然有限制袁世凯专权以保障民主共和而维护民国的目的。正如宋教仁所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之上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是孙中山的善良愿望,真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在一个民主与法制观念极端淡薄而专制与强权仍在肆意很行的时代,一纸宪法条文终究是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的。
2、北洋政府时期
以1912年袁世凯篡权开始,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结束。袁世凯以及其后控制中央政府的皖系、直系均出身于北洋军阀,故称北洋军阀统治。
北洋政府代表大买办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内独裁对外卖国,但此时期,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2、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
特征:政党、社团繁多;各党派竞争激烈;实行独裁统治,民主共和有名无实;具有西方政党特征
原因:民主政治有所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念影响;
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局限性;国民党内部力量弱小;
材料1: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材料2: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这威胁到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材料3: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
1915年12月31日,下令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1916年1月1日,正式登上帝位
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唾骂中死去
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北洋军阀时期政党政治方面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概念解读:
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1924年-1927年
国共合作,发起国民大革命
孙中山患病于1925年3月12日
憾然去世
蒋介石接管国民党,成立国民革命军,这时部队是国民党和共产党混合军队
1926年,打倒列强,除军阀
从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军政
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到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1924年国民党一大到1928年占领北京
训政
革命党,即国民党,代表民众行使国家主权;同时,要在各地训练民众实行自治。通过选举县长、召开县代表大会和制定法律,以便县一级能充分实行自治,这样民众才能受到教育,准备进入革命的第三阶段,即民主的宪政时期。
1928年国民党完成形式上统一到1948年行宪国大后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
宪政
孙中山认为,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以后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孙中山的初衷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训政纲领》(1928)
国民党的现实
主权在民
一党专政
角度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政权与制度建设 ⑴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 制度的诞生;⑵1912年3月,颁布《 》, ⑴1912年8月, 党成立, ⑵1913年,袁世凯制造“宋案”,并镇压 ; ⑶1914年,袁世凯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公布《 约法》 ⑴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宣告 时期结束
, 时期开始;⑵1946年通过国民党一党专制的《 宪法》;⑶1948年,国民党打出
“ ”招牌,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宪法 《 》 《 》 《训政纲领》和《 宪法》
特征
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
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民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
军政
训政
中华民国
行宪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制;主权在民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内阁制
政党、社团繁多;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政党政治的尝试;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实行独裁统治,民主共和有名无实;具有西方政党特征
披着“训政”“宪政”的外衣,实行国民党专制和蒋介石独裁统治
◎1946年“制宪国大”
◎1948年“行宪国大”后,蒋介石、李宗仁分别就任总统、副总统
就在国民党“行宪国大”期间,延安重新被西北人民解放军收复,这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变动。会议闭幕的前一天,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中共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五一宣言》
合作探究
二、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表格归纳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背景
探索
意义
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各
地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
召开中华苏维埃大会,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制定宪法大纲。
是创建人民革命政
权的尝试。
抗日根据地逐步扩大,
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需要。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
民国地方政府;实行
“三三制”原则。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加强了抗
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战局的发展变化,
解放区的日益扩大。
在解放区设置行
政区,巩固人民
政权。
为新中国的政权
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区别 人民政协 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
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立法,任免,决定,监督
产生和组织方式 由协商产生 由选举产生
联系 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
经济基础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工具
行使权力主体 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权力机关原则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有权组织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 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组织。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相似点 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
代至当
代政治
制度的
演变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资共和制
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
国民党政府时期:一党专制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
“三三制”原则
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