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扶不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命题,如何化解“扶不扶”的矛盾与冲突?
典亮你我: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壹 从“法制”到“法治”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贰 从艰苦奋斗到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导入新课
第 10 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选必一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概念解析
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法制:指一国的法律制度。
法治:与人治相对,以宪法和法律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体系,指一种治国的理论、
原则、方法和理念。“法治”比“法制”更完整、更全面。
两者关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20世纪50年代
社会主义法制初创年代
文化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初期 20世纪80年代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法治建设完善时期(依法治国时期)
中共十八大以来
全面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讲四美三热爱
爱国主义教育
法治建设进程
精神文明建设
195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会议名称:
会议成果:
临时宪法
“为了发扬民主,为了加强经济建设,为了加强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就要办选举,搞宪法。”
——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
会议背景:
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资匮乏,百废待兴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法治建设之征:齐启程 初创造
(20世纪50年代)
1954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会议名称:
会议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也称“五四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
1966—1976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坚持三大原则
研究国内外的各类宪法
毛泽东带领的起草团队呕心沥血
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政治制度
立法制度
司法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初创期(20世纪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影响:
①政: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②经: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 1954年9月15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从左至右依次为: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
成就:
意义: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
②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阶段特点:法律集中在政治领域,
主要是建章立制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归纳总结
1.(2023·海南卷·8)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
“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1912—1927年 B. 1927—1937年
C. 1949—1956年 D. 1978—1992年
2..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该法律的颁布( )
A.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D.标志着我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院内经受了又一次被打得鼻青脸肿“坐喷气式飞机”的残酷批斗之后,刘少奇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民主和法制观念淡薄。
教训: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严重破坏:
文革时期(1966—1976)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978.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名称:
改革开放标志
会议成果:
十六字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欧洲文艺复兴
资产阶级革命
《人权宣言》
1982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也称82年宪法)
克服缺点,与时俱进
八二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四部宪法。它是在五四宪法成果基础上,扬弃和否定七五宪法、七八宪法的糟粕,作了大量修改、补充的版本,是四部宪法中比较好的一部宪法。它总结了此前的治国教训,特别是汲取“文革”违宪毁宪的教训,是为防止“文革”重演而制定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针对性。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我国当前现行宪法。12月4日,是我国的“宪法日”。
现行宪法,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八二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五四宪法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
制度保障”
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
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P58“学习拓展部分”
保障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②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进程
(3)新的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0)
目的:成就:
意义:
阶段特点:法律较多地涉及经济领域,为改革开放服务
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归纳总结
1992
党的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
1993 年宪法修正案
1982 年宪法
1993
法治建设要做好服务工作
1997
中国十五大
会议名称:
会议成果: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次完整提出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法治建设之征:市经体 高要求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载入宪法
1997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1997—2012)
1999
2004
2010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的完善和改造。
二者关系: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法治是法制的前途和归宿
二者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一字之改对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在于,目标更明确,使之有了必然的精神内容;将更严格地遵守执法原则;从重视制度建设,发展为既重视制度,又重视国家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①1997年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②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②1999年和2004年《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进程
(4)依法治国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成就:
意义:
归纳总结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今)
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进程
(5)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②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载入国家根本法。
党的领导:
立法:
法治:
司法:
①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归纳总结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今)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进程
(5)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③2020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
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
特色的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物权
第三编 合同
第四编 人格权
第五编 婚姻家庭
第六编 继承
第七编 侵权责任
附则
整合70年民事法律规范;
汲取5000优秀法律文化;
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
体现社会主义人民利益愿望;
体现对人民权利平等保护;
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特色:
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阶段特点: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归纳总结
阶段 内容 意义
1949年 《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开始法治建设历程
20世纪50年代 《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宪法》、《组织法》 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
20世纪80年代 修改《宪法》、《刑法》、《诉讼法》、《经济合同法》 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20世纪90年代
——2010年 “依法治国”、“尊保人权”入宪 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十八大以来 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宪法修正案》、《民法典》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思考:结合表格分析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呈现出的特点?
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
注重实践
继承发展
宪法主体
曲折发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3.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 B.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4.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这体现的是( )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5.1979—2009年,我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企业破产法、著作权法、收养法、证券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这些法律的制定( )
A.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全方位回应了群众对民生关切问题 D.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有益的经验
6.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十六大提出“坚持依法执政”;中共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执政理念追求党政同责 B.对依法治国认知的深入
C.积极推动政府转变职能 D.开始践行法治国家理念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背景:
成就:
意义:
①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局;
②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雷锋: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掏粪工人时传祥: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
焦裕禄: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
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孟泰: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李四光: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
华罗庚:最迷糊的店铺伙计、最优秀的数学家
思考点:下面这些建国初期的“明星”身上折射出怎样的精神和风尚?
艰苦奋斗的精神
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①涌现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归纳总结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2. 改革开放后
①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图三
“文明行业”授牌
图二
“全国文明村镇”授牌
图一
“全国文明城市”授牌
②90年代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城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对促
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③1994年,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④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归纳总结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形成过程:
意义: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归纳总结
黄大年(地球物理学家)曾经说:“中国要有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生足矣!”七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不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振宁
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1957年接受研制核武器任务,告知妻子“调动工作”后,整整消失了28年。
▲ 杨善洲(1927—2010)云南保山人,曾任保山地委书记等。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2011年,杨善洲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英勇奋斗、艰苦奋斗
20世纪80年代
五讲四美三热爱
21世纪以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世纪90年代
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文明城市、村镇、行业)
爱国主义、以德治国
二、从“救国”到“强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1979年,无锡第三十四中学开展了关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的“三美”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经过团中央的协调发动,“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到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五讲四美”同“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这一口号的提出( )
A.体现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经历了从底层自发向官方推广的历史进程
C.反映了调节人际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
D.忽视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
8.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B.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 D.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9.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新的法治环境。下列
史事中,回应了这一时代呼唤的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建设方针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
10.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
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
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
A.长征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大庆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合作探究】 我国法律制定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材料 自新中国成立至2007年底,我国先后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行政诉讼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物权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见。2008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从此,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常态。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宪法和各种法律制定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特点:①高度重视人民意愿,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②人民依法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创:20世纪50年代
徘徊:“文化大革命”时期
新发展:改革开放后
完善:20世纪90年代至今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