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使用地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使用地图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7 16:3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使用地图
【教学目标】
1.能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坡的陡缓与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3.能够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坡的陡缓与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地图的三要素,了解了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但是,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过地图吗?见过哪些类型的地图?使用地图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倾听了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地图是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用好这个工具,对我们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选用地图
教师先简单介绍地图的种类,让学生了解常用地图大致分为自然地理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自然地理地图如教材上的地形图、气候图、地震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政区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课件出示图2.7“选用地图”,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地图的作用,并对学生进行根据需要选用地图的能力训练。课件出示图2.8“卫星影像”和图2.9“航空影像”,这两幅图给学生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下的新型地图,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信息传递”的内容后,教师补充介绍一些遥感影像、电子地图方面的知识和应用。
◆认识地形
教师:我国登山健儿多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大家知道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
对!是8844.43米,可是登山队员们却说他们实际上只攀登了4800多米。
为什么同一座山峰会有两种不同的高度呢?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课件出示图2.11“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理解、比较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让学生自己解释珠穆朗玛峰两种高度的不同含义。接着完成“图上所得”,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
◆走进地形图
活动:展示地形模型,课件出示图2.13“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原理示意”,边演示边讲解。(地形模型可用大萝卜、泡沫塑料、泥巴自制。)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立体的地表形态是怎样转化成平面图形的,他们才能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提示:教师进而指导学生用拳头模拟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部位。具体方法是:握紧拳头,手背朝上在眼前平视,手背上突起的骨关节代表山峰,两个骨关节之间的低洼处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代表山脊,手指缝代表山谷,拇指和小指外侧相当于陡崖。在拳头的山峰上画几条等高线,课件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教师边讲边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图上地表形态的识别能力。之后,指导学生完成“积极参与”,理解等高线的特点,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点:
1.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
2.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等高线闭合,外低内高为山顶;等高线闭合,外高内低为盆地。
4.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5.两组对称的闭合等高线中间部位为鞍部。
6.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活动:(课件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让学生理解两点,一是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二是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高度表上的颜色,就可以判断某个地区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课件出示图2.14“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等高线的分布,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读图练习,以培养学生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的能力。教师可列表让学生比较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分布特征。
活动:教师出示一个山地模型,用刀沿山顶中央竖直方向切开,说明山地模型的切面就是剖面,将模型剖面直接按在黑板上,画出剖面的轮廓图。用同样的方法,沿模型山腰某点竖直方向切开,并将得到的剖面轮廓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剖面图?为什么同一个山体模型会有不同的剖面?地形剖面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