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二单元
6 散步
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上)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Q1: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时间
初春
地点
南方的田野上
人物
“我”、母亲、儿子、妻子
原因
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经过
结果
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整体感知
Q2:理清全文思路。
①“我”劝母亲散步
→
③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
②全家一起散步
④“我”决定委屈儿子
→
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
→
→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Q3: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互敬互爱
其乐融融
研读课文
Q4:《散步》这一标题有什么作用?
(1)既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
(2)是全文的线索。
(考点)分析标题的作用
(1)表明写作对象;
(2)体现主要内容;
(3)贯穿全文的线索;
(4)揭示情感主旨;
(5)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
研读课文
Q5:本文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A5:
(1)开门见山
(2)直接交代了地点、事情的起因和人物
研读课文
Q6:阅读第二段,找到为后文埋下伏笔的句子。
A6:
(1)句子: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为下文写由“我”决定走那条路及背母亲埋下伏笔。
Q7:你如何理解?
研读课文
Q7:如何理解“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A7:
生活的重担已从母亲肩上转到“我”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研读课文
Q8:阅读第三段,找到一个暗示母亲身体情况的词语,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Q8:
(1)词语:“熬过”
(2)“熬过”,表现了“我”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对母亲度过严冬的欣喜之情。
研读课文
Q9:阅读第四段,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A9:
(1)描写了南方初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
(2)渲染出春天之美、生命之美,暗示了母亲熬过严冬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展现出一家人散步时的欢乐心情。
研读课文
Q10: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分歧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1)“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2)母亲却要依从孙子,走小路。
(3)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起走小路。
研读课文
Q11:家庭成员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请概括其原因。
A11:
(1)母亲听“我”的;
(2)儿子听“我”的;
(3)妻子在外也听我的。
Q12: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
A12:
(1)母亲年迈走路困难;
(2)不愿意一家人分开
(3)“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研读课文
Q12:阅读第七段,说出本段的描写方法,并赏析。
A12:
(1)语言、动作、景物描写
(2)景物: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图,衬托出母亲愉悦的心情,也照应了上文“小路有意思”。
研读课文
Q13: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A13:
(1)一个老人,代表着已经过去的时代和世界;
(2)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
(3)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
(4)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研读课文
Q14: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妻子的认识。
母亲
我
妻子
性格温顺;善良、无私、关爱家人
严格、孝顺、善良
温柔、贤惠
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记叙一家四口春日散步的情景,从祖孙三代之间温馨的亲情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同时包含着肩负众人的中年人对于家庭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小结
散步
开篇点题:
散步路上
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