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高考复习课导学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考点九 辛亥革命
学校: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授课教师:蒋存贤
一、单元线索梳理(近代中国1840—1949)
二、考点知识梳理
1.(革命准备)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
兴中会: 年11月,孙中山在 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同盟会: 年兴中会等骨干在 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以 、
、 、 ”作为政治纲领,创办机关刊物 。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 ,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易错易混点辨析
(1)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认为中国社会危机是“异种残之,外邦逼之”,解决民族问题“殆不可以须臾缓”。当时孙中山解决民族问题的策略准确地说是
A.异种残之——“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外邦逼之——“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C.异种残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邦逼之——“打到列强,除军阀”
(2)(判断题)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正式形成 B.开始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C.革命派开始积极发动武装起义 D.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和纲领
2.(革命过程)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年10月10日,湖北 人发动武昌起义,占领武昌。 年元旦孙中山在 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 ,采用 为国旗。
▲易错易混点辨析
(1)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不要混淆 建立时间分别为 和
(2)自1911年10月10日开始短短数月,辛亥革命浪潮席卷中国,请将以下相关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②清朝覆灭 ③武昌起义 ④《临时约法》颁布
A. ③②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3.(革命成果)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各民族一律 ;国民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利;确立 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 制。
(2)目的:直接——限制 ;根本:维护
(3)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 性质民主宪法,具有反对 制度的进步意义。
▲易错易混点辨析
(判断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课堂探究】 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条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
列各项之自由权……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材料三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四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国家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这个特点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材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3)材料三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4)材料四特别体现出《临时约法》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规定?
4.(革命意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堂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多角度分析探讨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1917
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 ──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四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五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方等《戴季陶传》
材料六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
材料七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革命。
(2)意义:
政治上:对内—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 制度,建立了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对外—客观上打击了 势力。
经济上:为 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3)局限性:未明确反 ,没有完成 任务,没有从根本改变中国的 。
▲易错易混点辨析
(1)(判断题)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但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其理由是
A.辛亥革命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辛亥革命取消列强在华的一切特权 D.辛亥革命后在中国建立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3)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富强之路 D.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
(4)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 甲同学 B.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三、考点演练
1、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所指的事件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联合其它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3、“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4、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纪念日前后,中山、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6个城市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几个同学看到该报后有如下讨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之所以在南京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B.之所以在广州举办是因为孙中山亲率领导了黄花岗起义
C.之所以在上海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D.之所以在武汉举办是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此爆发
5、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6、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7、在《临时约法》制定前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责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B.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C.清政府的阻挠?????????? D.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
8、(判断题)辛亥革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线索梳理
( )( ) ( ) ( )
《 》 《 》 《 》
列强侵略
1840 42 51 56 60 64 94 95 1900 01 05 11 12 19 21 24 27 31 37 45 46 49
反侵略
求民主
课件21张PPT。 必修一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5年小高考复习课单元线索梳理考点9 辛亥革命本课复习考点考点知识梳理革命准备革命过程了解兴中会成立和同盟会的成立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成果革命意义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革命准备)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
(1)兴中会: 年11月,孙中山在 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
(2)同盟会: 年兴中会等骨干在 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以 、 、 、 ”作为政治纲领,创办机关刊物 。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 。
影响: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1894檀香山团体1905东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民报》易错易混点辨析(1)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认为中国社会危机是“异种残之,外邦逼之”,解决民族问题“殆不可以须臾缓”。当时孙中山解决民族问题的策略准确地说
( )
A.异种残之——“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外邦逼之——“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C.异种残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邦逼之——“打到列强,除军阀”C(2)(判断题)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正式形成
B.开始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C.革命派开始积极发动武装起义
D.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和纲领易错易混点辨析BD2、(革命过程)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年10月10日,湖北 人发动武昌起义,占领武昌。
年元旦孙中山在 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 ,采用 为国旗。1911新军革命党1912南京南京五色旗易错易混点辨析
(1)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不要混淆,建立时间分别为 和 .19121927(2)自1911年10月10日开始短短数月,辛亥革命浪潮席卷中国,请将以下相关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②清朝覆灭 ③武昌起义 ④《临时约法》颁布
A. ③②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C(1)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
各民族一律 ;
国民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利;
确立 的政治体制;
特别规定实行 。
(2)目的:直接——限制 。
根本——维护 。
(3)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 性质
民主宪法,具有反对 制度的进步意义。全体国民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袁世凯独裁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封建专制3.(革命成果)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易错易混点辨析
判断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课堂探究:
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第一章总纲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国家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这个特点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材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以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平等、人民享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利材料三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四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3)材料三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4)材料四特别体现出《临时约法》的什么特点?
为什么这样规定?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的独裁专权4、(革命意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堂探究:
阅读材料,多角度分析探讨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请同学们阅读学案上的材料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
──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四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经济: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材料五 民国二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方等《戴季陶传》
材料六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
材料七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辛亥革命影响范围有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革命。
(2)意义:
A.政治上:
对内—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 制度,建立了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对外—客观上打击了 势力。
B.经济上:为 发展创造了条件。
C.思想上: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观念深入人心。
D.社会生活: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3)局限性:
没有明确反对 ,
没有完成 任务,
没有从根本改变中国的 。资产阶级民主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共和国帝国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民主共和帝国主义反帝反封建社会性质易错易混点辨析
(1)判断题: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但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其理由是( )
A.辛亥革命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辛亥革命取消列强在华的一切特权
D.辛亥革命后在中国建立了西方的政治制度BB(3)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富强之路
D.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
(4)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
甲同学: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BD考点限时演练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相应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