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总 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材及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食物、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口腔是 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唯一能被学生直接观察的消化器官。本课的教学将把学生从对食物的 研究引入到对消化器官的认识与探索,还要引领学生认识人体器官协同工作的特征。
育人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2.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功能各不相同。3.牙齿有三种,不同牙齿功能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牙齿形状特征、分布。2.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认真仔细观察和实事求是地描述牙齿的结构和运动特点。2.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在口腔里消化过程的研究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口腔对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牙齿、舌和唾液在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三种牙齿及其不同的功能。
难点:进行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分布的观察。
教学准备 馒头、镜子、学生活动手册、牙齿分布图、课件等。
教学评活动设计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育人目标及效果预设)
课题 导入 一、聚焦 1.课件出示吃东西的图片,问:食物的作用是什么? 食物吃进去后要经过一些器官的作用才能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消化。 2.食物首先进入口腔,食物在口腔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引入课题。 1.学生回答。 2学生思考初步回答。 创设生活情境,聚焦主题。
新课 教学 二、探索 1.观察记录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 (1)出示馒头,这是什么?想吃吗?请孩子们借助镜子观察馒头在自己口腔里的变化。 课件出示要求和注意事项。 (2)能说说自己的牙齿有哪些形状?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对比牙齿分布排列图。 (4)归纳小结牙齿的分布及其各自的作用。 2.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馒头在口腔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1)请8名学生扮演牙齿,1名学生扮演舌头,其余学生作为观察员。 (2)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3)研讨:“牙齿”们应该怎样排列? 演示和示范 (4)观察牙齿的运动。 “馒头”被门齿切断后会到哪里去了? 磨碎后的馒头和之前咀嚼5次后的馒头样子是否一样? 1.学生领取馒头和相关材料,边观察边记录。 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对比牙齿分布排列图。 2.学生回答 模拟牙齿的学生按实际牙齿的分布排列好,其他学生观察排列有没有问题。 请1名学生扮演“馒头”,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吃东西时牙齿是怎么运动的。 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回答。 明确自己的牙齿分布及各种牙齿的作用。 培养协作能力和仔细观察的习惯。
三、研讨 1.食物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经历了哪些过程? 2.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模拟活动,说一说牙齿和舌都担负了什么工作? 3.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以外,还有其他参与者吗? 4.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学生分组研讨 全班交流反馈。 学科认知: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课堂 小结 四、总结延伸 1.牙齿是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 2.介绍龋齿和正确的刷牙方式。 德性育人:树立保护牙齿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用牙刷牙习惯。
课堂学习评价设计(当堂效果检测) 学生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牙齿 舌 唾液 门齿 犬齿 臼齿 搅拌 湿润 (切碎(撕咬(研磨) 协调工作 加快消化
教学特色与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