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周周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将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B.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C.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原因在于毛泽东诗词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D.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了前进动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沁园春·雪》一词中,毛泽东把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出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了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D.就个体而言,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还特别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D.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4、结合材料二内容,请简要分析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
5、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并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走老山界
谭谈
①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②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③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④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舜皇山原名红云山,更名舜皇山是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此山一条修炼多年的孽龙得道后,作恶多端,茶毒生灵,轩辕黄帝的后裔舜帝巡山到此,决心为民除妖。他得天神之助,浴血奋战,几经劫难,终于除去孽龙。人们为纪念舜皇功德,将此山更名舜皇山。
⑤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站在这里,放眼望去,远处浮在云雾里的三座山峰,似乎如骏马在天际间奔跑。而近处山崖上,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咯而下。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
⑥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这块碑石告诉我们,这里是1934年冬,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一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当年,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和红五、红八、红九军团走进舜皇山,翻越老山界,到达广西资源县油榨坪集结。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⑦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这时,又一队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个个神情庄重。他们是长沙邵阳商会一批成功的商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到来的前夕,走进老山界,跋涉红军长征路,学习红军精神,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每天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
⑧如今,有一个汉子,又走进了这座山,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他和我们一道,沿这条傍着小溪的古道踏步而下。沿溪两岸,一丛丛野生茶树,正冒出新芽。我忍不住摘下几丛,放嘴里咀嚼。开始,有一股苦涩味,而嚼着嚼着,竟有丝丝的甜味出来了。清冽的山溪水,就在脚下撒娇似的流动,我躬下身去,用手捧上山泉水,和着嚼碎的野茶,吞下肚去,味道特别极了。
⑨近年来,都市里的人,纷纷追求生活的原生态。深藏在这山谷小溪边的野茶,根须扎在山泉水边,汲着微量元素丰富的山泉水,枝叶长在云雾中,收纳极鲜极净的空气。然而,品质如此上乘的东西,这些年来,藏在深山人未识。守着这些宝贝的山民,依然没有摆脱贫困。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弃他在美国已有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他不进行任何人工干预,只组织当地村民采摘散生在涧谷间的野茶,又聘来农大的茶业专家,指导加工,生产出了香型独特的野生红茶、白茶和黑茶,受到了消费者欢迎。眼下正是野茶开摘的时节,一条条溪涧旁的野茶林里,山民们正在采摘两叶一针的嫩茶芽。坡头岭上一栋栋农舍里,堆放着刚采摘回来的散发着清香的新茶。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一担一担地送往茶业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⑩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探访采茶人,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舜皇山的神话传说,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与后文红军为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惧艰险的精神相呼应。
B.文章中描写春雨过后溪水窜动蹦跳,虽呈现出不同状态,但总是向前奔流,不断探寻新世界,意蕴丰富。
C.作者写三地皆立老山界碑石之事,并对未能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具体位置感到遗憾,体现出作者的求真精神。
D.文章中山民之子老唐回乡帮助乡亲脱贫致富的创业思想契合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使文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一个游览者的旁观视角来写此次拜会老山界的行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文章中景物描写多处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展现出山野春色浓烈灿烂、山谷溪水奔涌欢腾的春日美景。
C.文章引用陆定一的《老山界》,不仅为老山界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而且为后文写老山界人的新长征路作了铺垫。
D.文章语言风格生动典雅,如“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8、结尾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本文在构思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二、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疫情暴发让各国都更加重视对传染病仿真系统的研究。当传染病暴发时,人们能基于各项数据建模,估算出它的传染速度、危险程度等,为开展应急处置策略提供依据。早在1927年,传染病学领域就提出了经典的“仓室模型”,根据是否感染、康复等标准,①______________,针对人群在不同仓室间的转移概率,使用微分方程来建模求解,进而完成相关估计和预测。不过,现实情况往往②______________:城镇化加快、国际经贸发展、社会交往增加等,使传染病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危害也更大。人们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更加精确的模拟,“基于个体模型”应运而生。与“仓室模型”③______________,它将每个人视为独立的对象,通过模拟微观层面的个体行为,自下而上地对宏观层面的复杂动态进行诠释,推演出系统的宏观结果。
1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1、请结合语段内容,给“传染病仿真系统”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为凸显毛泽东文章的风格特点,作者进一步将毛泽东的文章定位为政治家文章:“古今文章家有两种,一是纯文人,一是政治家。”作者对政治家文章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在中国古代文章经典中,政治家文章( )。毛泽东则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文章中的第一人。他指出:“只有政治家才能总结社会规律,借历史交替、风云际会、___________之势,纳雷霆于文字,___________、摧枯拉朽,宣扬自己的政见。这种文字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毛泽东的文章属于这一类。劳其心,履其险,砺其志,成其业,然后发之为文。文章只是他事业的一部分,如___________,是虎之须、凤之尾。”在政治家文章中,“毛泽东的文章是一个经典,一个不可复制的经典……毛泽东的文章堪称___________”。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群雄逐鹿 排山倒海 九牛一毛 前所未有
B.排山倒海 群雄逐鹿 九牛一毛 空前绝后
C.排山倒海 群雄逐鹿 冰山之一角 前所未有
D.群雄逐鹿 排山倒海 冰山之一角 空前绝后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只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具有极高的成就
B.不只具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占有相当的比例
C.不只具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占有极高的成就
D.不只占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具有相当的比例
1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做出正确的修改。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C项,“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原因在于毛泽东诗词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理解有误。分析材料一第四段语句“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可知,原文只是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并没有选项中说的因果关系,故此项属概括失当。
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毛泽东把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理解有误。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语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可知,原文说的是“想象”,非“写实手法”。C项,“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理解有误。分析材料二第二段语句“就个体而言,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可知,这些话表达的是毛泽东的看法,引用诗句是为了证明“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这个观点,并不能由此推出“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之结论,故此项表述错误。D项,“还特别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理解有误,分析材料二第二段语句“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 可知,原文并没有明确说到秦始皇的军事指挥能力。
3、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文章艺术手法的考查,也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D项,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风格。“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写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巨人倚天抽剑,把昆仑山截为三段,这是运用了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4、答案: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应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
解析:
5、答案:材料一行文脉络是总—分—总的结构。①第一段总说,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②第二至五段分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③最后一段总说,以毛泽东诗词为代表的革命诗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
解析:
6、答案:C
解析:“感到遗憾”“求真精神”错误。虽未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位置,但作者并未觉得遗憾,因为他认为“这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一块石碑都是“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而设的。
7、答案:D
解析:“典雅”错误。“典雅”是指(文章、言辞)优美不粗俗。而该项中“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一句生动活泼,“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一句则通俗且富有时代气息,都不符合“典雅”的风格特点。
8、答案:①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春走老山界的感受。②歌颂了老山界人赓续长征精神,奋斗新征程的伟大实践,深化了主题。
解析:本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进行体察、阐发和评价。结尾段作为全篇文章的结束部分,在结构上常常与开头部分相呼应,在内容上主要是与全文内容相关的总结性、概括性语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文作者在“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最浓烈,最灿烂”的时候,踏访老山界,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并发现有一位红军的后来人要领着村民“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作者借此表达对继承长征精神的老山界人的歌颂。由此可知,作者在结尾,既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9、答案:①本文以拜会老山界的游踪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的见闻与感受,脉络清晰。先写在山间公路沿途所见之景;之后写到达后由老山界碑石联想到的老山界革命故事,并在此看到众多游人拜会老山界、在碑石前宣誓,追寻红军足迹;然后写沿小溪古道而行,看见野生茶树,据此写到老山界人的乡村振兴之事。②本文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文章将老山界的神话传说、老山界的红军长征历史与眼前的春景、拜会老山界的游人、新时期老山界脱贫致富的人和事以及作者对老山界乡村振兴的赞叹之情有机融合。
解析:文章以走访老山界的游踪为行文线索,串联起作者的见闻与感受,脉络清晰。在写景的时候插入美文《老山界》,增强了文章历史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也为下文述说新时代的人们热情追寻长征之路,并走出一条新的长征之路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对老山界和长征历史的敬仰之情。舜帝除孽龙的故事以及长征的历史都体现出老界山人不惧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而现在的老山界人继承了这一精神,努力走在一条乡村振兴之路上。“春走老山界”的“春”不仅仅指浓烈灿烂的春景,还寓指老山界将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与祝福。文章不仅融景、人、事、情于一体,还将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
10、答案:①将人群分到不同仓室;②比这种模型复杂得多;③对人群的粗略分类不同
解析:①前文出现“根据”一词,推断补句应有介词“将”或“把”字与之呼应,下文紧承补句提到“针对人群在不同仓室……”,推断补句应有“人群”“不同仓室”等词语,将以上词语连缀成句可得补句。②从挖空所在位置推断,补句需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主要是对“仓室模型”进行解说,故补句应予以回顾,重提上文概念可用代词指代,推断出此句第一个关键词可以是“这种模型”;挖空处与下文用冒号衔接,说明补句总起下文,由下文概括得出第二个关键词“复杂”,结合已有关键词和材料逻辑造句可得补句。③根据补句中已有信息“与‘仓室模型’”提示,可知空缺处应引出与上文内容的比较性语句,推知第一个关键词“不同”;补句锁定比较对象是“仓室模型”的某种特点,而且这个特点与下文的“基于个体模型”的特点形成对照,需要进行归纳,推断出第二个关键词“粗略分类”,连词成句可得补句。
11、答案:传染病仿真系统是通过模拟人类行为,进行数据建模,预测传染病发展的一种模型。
解析:注意下定义采用的句式应是“传染病仿真系统是……”,然后提取文章的关键字句放入其中。关键句“当传染病暴发时,人们能基于各项数据建模,估算出它的传染速度、危险程度等”“进而完成相关估计和预测”提示我们传染病仿真系统可以进行数据建模,预测传染病发展。关键句“通过模拟微观层面的个体行为,自下而上地对宏观层面的复杂动态进行诠释,推演出系统的宏观结果”提示我们传染病仿真系统是通过模拟人类行为推演出系统的宏观结果。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到答案。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意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类型。“群雄逐鹿”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与前面“风云际会”语境一致;“排山倒海”与后面“摧枯拉朽”语义相近,符合语境;“冰山之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符合语境;“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不合语境;“空前绝后”指以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比“前所未有”更符合语境。故选D。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句,要与对应句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一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相近,符合事理逻辑。首先注意动宾搭配,应该是“占有……的比例”“具有……的成就”,排除C、D两项;其次注意“不只……而且……”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语意上“具有极高的成就”比“占有相当的比例”更进一步,排除B项。故选A。
14、答案:毛泽东的文章属于这一类。这种文字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画横线部分的语病主要是语序不当。“毛泽东的文章属于这一类”中“这一类”是指“借历史交替……宣扬自己的政见”,所以应前置;“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与“不是用笔写出来的”属于并列关系,应突出“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将其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