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检测卷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晰——( ) 证实——( )
杂乱无章——( )
2.针对选段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个问题”是指“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B.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蝙蝠被塞上耳朵、封住嘴后四处乱撞的样子。
C.两个“许多”点明绳子和铃铛的数量多,说明科学家为了研究蝙蝠靠什么飞行设置了很多障碍,同时表明科学家十分讨厌蝙蝠。
D.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说明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才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蜻蜓的飞行
蜻蜓,具有极其高超的飞行本领,在昆虫界绝对是飞行高手。
蜻蜓能飞出各种花样。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好似一架飞机,可它们的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们的飞行,上下快慢能控制自如,还能微微抖动翅膀,身子抖急转弯。不仅如此,它们还能悬于半空,翅膀上下抖动,身子却不移动位置,这可真叫绝了。就这一手,足以让绝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都望尘莫及。
蜻蜓可以一小时飞行六七十里。有的蜻蜓可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飞行,连续飞行几百公里,而不着陆。
具有这样的飞行本领,难怪人们称蜻蜓是“飞行之王”。
蜻蜓出色飞行的奥秘在哪里呢?科学家研究发现,蜻蜓~飞行本领高,在于它们有独特的翅膀。蜻蜓的翅膀结构特殊,很像四只风筝,宽大透明,轻盈健壮。更妙的是,蜻蜓每片翅膀前部边缘的上方,都各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如厚的“翅痣”,又叫“翼眼”。这块小小的东西,能防止蜻蜓在快速飞行时身体发生震颤,不会荡来荡去或坠落下来。同时,不会让翅膀在飞行时折断,起到极好的保护作用。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的机翼上添加了类似的装置,使~飞机能在高空中快速而稳当地飞行。相信在科学家不断研究的过程中,蜻蜓飞行的奥秘还将不断被揭开。
3.短文围绕蜻蜓的飞行写了两方面内容:一面是 ,另一方面是 。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第2自然段中“就这一手”指的是 ,“望尘莫及”指的是 。
5.短文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应该填写哪句话?联系上下文,从下面三句话中选择最合适的一句。在句尾的括号里“√”。
①蜻蜓瞪着一对大眼睛飞翔,在两个小时之内就能吃掉四十只苍蝇。
②蜻蜓飞行的本领在昆虫世界里可以说是最优秀的,真不愧是高手。
③蜻蜓不仅可以在短途飞行中飞出各种花样,长途飞行也不在话下。
6.下面三幅图画“翅痣”的位置正确的是第 幅。
① ② ③
7.蜻蜓的翅膀上长有“翅痣”,又叫“翼眼”,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认真阅读短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提问角度: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个蜻蜓的飞行本领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启示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划船的启示
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顿小时候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 攻)课都不行,会(流 留)级的。要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呀!”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
有一次,富尔顿去(钓 钧)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船来费劲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游,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这种(壮 状)况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顿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中,心里还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
他又想:“能不能用十字叉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呢……”这些问题靠画画不能解决,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顿才领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顿发奋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0.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画掉。
11.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轻视( ) 省力( )
12.“心里还盘算着”的后面是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正确答案后边的括号里打上“√”。
这篇短文的主旨是什么?
(1)富尔顿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错就改。( )
(2)要想有所作为,就要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
(3)富尔顿的老师很会教育自己的学生。( )
(4)只要多参加活动,就能增长见识。( )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4.片段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是: 、 。
15.读划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子中的“那时”是指( )
A.原始社会 B.农耕社会 C.科学社会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起到了 的作用。
16.想想现实生活中,它们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风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原意是 。引用这两句诗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其余的几粒豌豆呢?曾经想飞到广阔世界里去的那一粒,它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那两粒在地上打滚儿的豆子也没有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它们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那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却落到了水沟里,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得大大的。
“我胖得够美了!”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我想任何豌豆从来不曾、
也永远不会达到这种地步的。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18.落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自己认为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反映出他具有 的性格特点。
19.选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是说小女孩受到豌豆 ,终于能够 并且快乐地 。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 ,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20.在五颗豆子中,你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哪一颗?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台湾竹
①我爱台湾竹,爱它那生命的新绿。爱它那修长的姿态,更爱它那谦逊的品格。
②我爱台湾竹的绿。一个不大的花盆里,生长着几十株台湾竹。仔细打量,它的茎是淡绿的,叶是墨绿的,芽是新绿的,都是那样青翠茂盛,凝成了那盆台湾竹绿色的整体。
③我爱台湾竹修长的体态。台湾竹细而直的茎有尺把高,茎的顶端簇拥着一堆叶子。说是簇拥,其实排列有序,每层都长着二三片绿叶,几层加在一起,数一数足有十四五片叶。修长的绿叶呈条线状,自然地向外展开。每片叶子上都有纵贯叶子两端的脉纹,远看,就像盛开着的“绿色的花朵”。少女都以身材苗条引以为自豪,台湾竹在植物世界里恐怕也算得上一位亭亭玉立的“公主”了吧。
④有人以为台湾竹不开花。其实每年百花盛开的时候,台湾竹也悄悄地开出一朵朵洁白的小花,只是很少有人注意这些,因为这些花实在太不起眼、太不引人注意了。 但它却不管你欣赏与否,默默无闻地为大自然倾吐着自己的全部芳香。是啊,越是普通就越是平凡,也越具有一种朴素、谦逊而充实的美。
⑤我爱台湾竹。
2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察——( ) 骄傲——( ) 谦虚——( )
22.第二自然段中“凝成”的意思是 ,具体是由有 、 、 “凝成了那盆台湾竹绿色的整体”。
23.课文②-④自然段作者先具体写了爱 ,接着写爱 ,再写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从不同角度提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清楚 证明 横七竖八 2.C
【解析】1.本题考查近义词。
清晰,意思是明晰,文中“清楚”意思是清晰;明白;有条理。与“清晰”意思相近。
证实,意思是意思是确认、证明。文中“证明”与“证实”意思相近。
杂乱无章,意思是又多又乱,没有条理。文中“横七竖八”意思是纵横杂乱,与“杂乱无章”意思相近。
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错误,两个“许多”点明绳子和铃铛的数量多,说明科学家为了研究蝙蝠靠什么飞行设置了很多障碍,但并不表明科学家十分讨厌蝙蝠,相反科学家们在蝙蝠的启示下发明了雷达。因此,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3. 介绍了蜻蜓是飞行高手 揭示了蜻蜓飞行的奥秘 4. 蜻蜓飞行能悬于半空,翅膀上下抖动,身子却不移动位置的飞行本领 绝大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都做不到“悬于半空,翅膀上下抖动,身子却不移动位置”这种飞行技能。 5.③ √ 6.② 7.既能防止蜻蜓在快速飞行时身体发生震颤,又能保护翅膀,防止翅膀在飞行时折断。 8. 短文内容 蜻蜓能出色飞行的奥秘是什么 蜻蜓飞行本领高,在于它们有独特的翅膀。 9.人们根据蜻蜓翅膀上“翅痣”的原理,在机翼末端设计了加厚的部分,这样能让飞机在飞行时更好地保持平衡。
【解析】3.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可知,本文第一自然段总写蜻蜓“具有极其高超的飞行本领,在昆虫界绝对是飞行高手。”然后具体从飞行花样多及飞行里程长说明了蜻蜓是飞行高手,最后一个自然段解释了蜻蜓飞行的奥秘。故短文围绕蜻蜓的飞行写了两方面内容:一面是介绍了蜻蜓是飞行高手,另一方面是揭示了蜻蜓飞行的奥秘。
4.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可知,第2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就这一手”是指前句中的“它们还能悬于半空,翅膀上下抖动,身子却不移动位置”。
“望尘莫及”意思是指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在本句指绝大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都做不到“悬于半空,翅膀上下抖动,身子却不移动位置”这种飞行技能。
5.本题考查了学生在文中添中句子的能力。
完成本题要联系上下文,找出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下句“蜻蜓可以一小时飞行六七十里。有的蜻蜓可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飞行,连续飞行几百公里,而不着陆。”可知,这句话说明了蜻蜓飞行时间长,飞行距离远,所以横线上应加上句子“蜻蜓不仅可以在短途飞行中飞出各种花样,长途飞行也不在话下。”故③最合适。
6.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文中“更妙的是,蜻蜓每片翅膀前部边缘的上方,都各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如厚的‘翅痣’,又叫‘翼眼’。”可知②正确。
7.本题考查了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这块小小的东西,能防止蜻蜓在快速飞行时身体发生震颤,不会荡来荡去或坠落下来。同时,不会让翅膀在飞行时折断,起到极好的保护作用。”可知“翅痣”的作用是既能防止蜻蜓在快速飞行时身体发生震颤,又能保护翅膀,防止翅膀在飞行时折断。
8.本题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提问的角度,提出合理的问题并回答即可。示例:短文内容。蜻蜓为什么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答:因为蜻蜓蜻蜓飞行时间长,飞行距离远。
9.本题考查课外的搜集及积累。
结合平时的积累,写出蜻蜓的飞行本领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启示的例子即可。示例:人们仿照蜻蜓的“翅痣”,在飞机的机翼上添加了类似的装置,使飞机能在高空中快速而稳当地飞行。使飞机的飞行更加安全。
10.攻 流 钩 壮 11. 重视 费劲 12.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船在遇到大风时,划起船来不那么费劲? 13.(2)√
【解析】10.本题考查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画掉。
“功”劳绩,成绩,与“过”相对。“攻”打击,与“守”相对。在文中是“功课”,应把“攻”划去。
“流”液体移动。“留”停止在某一个地方。在文中是“留级”,应把“流”划去。
“钓”用饵诱鱼上钩。“钩”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在文中是“钓鱼”,应把“钩”划去。
“状”情况,情形。“壮”大,有力,强盛。在文中是“状况”,应把“壮”划去。
11.本题考查反义词。
轻视:不认真看待。在文中与其意思相反的词语是“重视”;
省力:节省力量;不费力气。在文中与其意思相反的词语是“费劲”。
12.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文中的这句话“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敦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中,心里还盘算着……”中的省略号省去了富尔敦盘算着的内容,结合上句内容“装上风帆只能随风漂浮,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这种状况呢?”省略号处可填“装上风帆只能随风漂浮,风一停船就没法航行,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不靠风力也能使船照样行走呢?”答案不唯一。
1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文中记叙了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富尔敦小时候只喜欢画画,不喜欢别的功课,老师鼓励他要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他听不进去。在一次划船中,他想了很多问题,光会画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想到了老师对他说的话是对的,从此便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后来成为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使我从中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有所作为,就要重视学习科学知识。这篇短文的主旨是要想有所作为,就要重视学习科学知识。故选本题中的(2)。
14. 寄托 成就 15. B 排比 强调 16. 望远镜 远程监控 手机 互联网 17. 好像一夜间春风吹来,枝头上堆满了积雪,宛如千万树枝上开满了梨花。 20世纪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理解与运用能力。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托付:委托;交付。
结合句子语境“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可知,是“寄托”愿望。
成果: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
成就:事业上的成绩;完成(某项事业)。
结合句子语境“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可知,是20世纪的“成就”。
15.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与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1)阅读语段,结合句子“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可知,这句话中的“那时”是指农耕社会。
故选B。
(2)结合句子“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从句中“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可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农耕社会科技不发达,生产落后的社会现实。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选文中用特定词语来描述古代人们对文明社会的向往,如“千里眼”意思是指眼睛能看清千里之外的东西,形容目光敏锐,看得极远。由此可知在现实生活中“千里眼”会是望远镜、远程监控等;
“顺风耳”意思是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也指消息灵通的人。由此可知在现实生活中“顺风耳”会是手机、互联网等;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型花开”是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千古名句,原意是(枝头上堆满了积雪)好像一夜间春风吹来,千万树枝上开满了梨花。在课文中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用来形容20世纪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18.妄自尊大、自高自傲 19. 生命力鼓舞 坐起来 生活 希望 20.第五颗飞进了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最值得称赞。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给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生机、希望
【分析】1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句子“那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却落到了水沟里,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得大大的。”从它的想法和现实结果的差距之大,可以看出它的妄自尊大、自高自傲。
1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女孩的愿望,使她鼓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和一个眼睛发着生命的亮光的小女孩,构成了美丽的窗台印象。当小女孩在豌豆花上面交叉着一双小手、感谢上帝的时候,小女孩亦如花的绽开,是人世间至美的景象。指的是最后一粒掉到长满青苔的裂缝里,它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给生病的小女孩以信心和力量的一天。因为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第一自然段内容和第二自然段内容其它豌豆的结果,可知第五颗飞进了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最值得称赞。因为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给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生机、希望,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21. 打量 自豪 谦逊 22. 组成 淡绿 墨绿 新绿 23. 台湾竹的绿 台湾竹修长的体态 台湾竹的花和谦逊的品质 24.台湾竹的高贵品质是什么? 越是普通就越是平凡,也越具有一种朴素、谦逊而充实的美。
【分析】2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
观察: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在文中的近义词为:打量,意思从上到下, 仔仔细细地观察,不疏忽地看(人的衣着外貌),并对其做出评价。
骄傲:形容自视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指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在文中的近义词为:自豪,意思是形容因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个人取得成就等而激发出来的荣耀感。
谦虚:不自满,肯接受意见、批评。在文中的近义词为:谦逊,意思是谦虚;恭让。
2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凝成”的意思是凝聚成;凝聚到一起。 在第二自然段“仔细打量,它的茎是淡绿的,叶是墨绿的,芽是新绿的,都是那样青翠茂盛,凝成了那盆台湾竹绿色的整体”中的意思是组成,指台湾竹淡绿的茎、墨绿的叶、新绿的芽组成了“那盆台湾竹绿色的整体”。
23.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文章第二自然段“它的茎是淡绿的,叶是墨绿的,芽是新绿的,都是那样青翠茂盛,凝成了那盆台湾竹绿色的整体。”通过对台湾竹茎、叶、芽颜色的描写,写出了台湾竹整体是绿色的,具体写了“我”爱台湾竹的绿。
文章第三自然段“台湾竹细而直的茎有尺把高,茎的顶端簇拥着一堆叶子。修长的绿叶呈条线状,自然地向外展开。每片叶子上都有纵贯叶子两端的脉纹,远看,就像盛开着的‘绿色的花朵’。”写了台湾竹的茎细而直,绿叶修长呈条线状,每片叶子上都有纵贯叶子两端的脉纹,具体写了“我”爱台湾竹修长的体态。
文章第四自然段“其实每年百花盛开的时候,台湾竹也悄悄地开出一朵朵洁白的小花,只是很少有人注意这些,因为这些花实在太不起眼、太不引人注意了”写了台湾竹会在春天的时候悄悄地开出一朵朵洁白的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但它却不管你欣赏与否,默默无闻地为大自然倾吐着自己的全部芳香。是啊,越是普通就越是平凡,也越具有一种朴素、谦逊而充实的美”赞美了台湾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朴素、谦逊的品质。
24.本题考查提问的能力。
提问可以从课文内容提问,从写作方法提问,也可以从表达的感情方面提问等。如: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回答:文章通过对台湾竹颜色、形态、花的描写,赞美了台湾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朴素、谦逊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台湾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