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常考题检测卷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避雨(bì) 震撼(ɡǎn) 着急(zháo)
B.低沉(chén) 屋檐(yán) 喧嚷(xuān)
C.柔弱(róu) 轻盈(yínɡ) 家雀儿(què)
2.下面的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晴朗的夜空 漆黑的夜空 B.揭开秘密 揭露阴谋
C.自由地避开 自由地飞行 D.开展活动 发展科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太阳从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升起来。
B.北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漫天卷地而来。
C.在台上,李丽千姿百态的神情让人捧腹大笑。
D.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的原始森林。
4.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对“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这一天”小姑娘特别高兴,所以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C.豌豆开花了,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开始快乐地生活,所以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5.下列问句是设问句的一项是( )
A.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它是什么呢?
B.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C.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
D.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她的学习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据全班之冠。
B.他很早就对于天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C.一个人能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D.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二、填空题
7.同音字组词。
mèi 明( ) 蒙 ( ) ( )力 表( )
suǒ 烦( ) 线( ) ( )以 ( ) 链
xī ( )灭 ( )日 珍( ) 清( )
yǎng ( )气 ( ) 望 抓( ) ( )育
8.比一比,再组词。
淘( ) 震( ) 揭( ) 曾( )
萄( ) 振( ) 竭( ) 增( )
茎( ) 拂( ) 筝( ) 蝶( )
经( ) 佛( ) 争( ) 碟( )
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写近义词。
宽阔 ( ) 周围 ( ) 舒适 ( )
掩护 ( ) 懊恼 ( ) 赞叹 ( )
(2)写反义词。
弯曲 ( ) 黑暗 ( ) 危险 ( )
羡慕 ( ) 光滑 ( ) 破旧 ( )
10.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 )云驾雾 ②( )乎意料
③归根到( ) ④呼风( )雨
(1)今年的春天来得 的早,花坛里早已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
(2)诸葛亮“借东风”是怎么做到的?他真的能 吗?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画“√”,错的画“×”。
1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
1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
1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岛、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里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1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低沉( )轻盈( )柔弱( )
15.第一自然段“这不是难为蝴蝶吗”句中“难为”具体是指 。
16.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作者想到了什么这么着急?从作者的这份着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春风劲儿真大,把一( )花种子丢落在一( )大墙的阴影里。不久,种子变成了一( )小花苗。大墙阴影的外边,好多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痩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小花苗,你哭什么呀?”蜜蜂飞过来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吧!”小蜜蜂用力推起来。可是哪里推得动啊!小蜜蜂叹口气,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噢,是墙顶上的小蜗牛在说话。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儿,这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终于,在一天上午,它爬过了高高的墙顶。“啊,阳光下多么温暖!”在阳光照耀下,小花苗长得可快了。它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株小花苗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8.在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19.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难受( ) 使劲( )
暖和( ) 照射( )
20.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a.这篇短文先写小花苗在大墙的阴影里长得 ,再写小花苗在蜗牛的鼓励下 ,最后写孩子们夸小花苗 。
b.小花苗的“手和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给选文加上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2.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自己的语言评价一下文中的小蜜蜂和小蜗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4.习作。
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你的生活,老师孜孜不倦地为你传授知识,同学默默无闻地帮你解疑……请你选择一位你最想感谢的人,以“感谢你,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感情真挚,写清感谢的原因,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震撼(hàn)
C.家雀儿(qiǎo)
2.C
【详解】自由地飞翔、奔跑;
避开应与体现灵敏性的词语进行搭配,比如:敏捷地避开。
3.C
【解析】略
4.C
【详解】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而且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开始快乐地生活,所以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5.C
【解析】略
6.D
【详解】A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不仅…还…”。
B删掉“于”,“发生”改为“产生”。
C上下句是一对二,搭配不当,应改为“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
7. 媚 昧 魅 妹 琐 索 所 锁 熄 昔 惜 晰 氧 仰 痒 养
【解析】略
8. 淘气 地震 揭开 曾经 葡萄 振动 竭尽 增加 花茎 吹拂 风筝 蝴蝶 经过 仿佛 斗争 碟子
【解析】略
9. 开阔 附近 舒服 袒护 烦恼 赞扬 垂直 光明 安全 嫉妒 粗糙 崭新
【解析】略
10. 腾 出 底 唤 ② ④
【解析】略
11.× 12.× 13.√
【解析】11.考查对反问句的辨析。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此题“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是提出了问题,而“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是问题的答案,所以此句是设问句(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不是反问句。
12.考查对设问句的辨析。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此句提出了问题,但没有给出答案,并不是设问句。
13.考查对疑问句的辨析。疑问句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一个类,它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疑问语气;是问一些事情的,表达的内容并不是陈述,所以是不确定的;主要有四大句型,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此句符合疑问句的特征,是疑问句。
14. 高远 沉重 刚强 15.蝴蝶在下雨天无处可躲 16.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17.作者想到: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儿;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解析】14.考查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低沉: .阴暗,天阴云低的样子。其反义词是“晴朗”;轻盈:姿态、动作轻巧优美。其反义词是“笨重”;确信:确实地相信;坚定地相信。其反义词是“怀疑”;柔弱: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身体柔弱)。其反义词是“强壮”。
答案为:高远 沉重 刚强。
15.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这不是难为蝴蝶吗”句中“难为”具体是指蝴蝶在下雨天无处可躲。答案为:蝴蝶在下雨天无处可躲。
16.考查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文中的画线句子"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是一个反问句,要使它句意不变,可把它改为陈述句。可这样改:把“怎么禁得起”改为“是禁不起”,把"呢 ”去掉,改为“的和句号”。即改为: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片树叶还无力,是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的。答案为: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17.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本文中的“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这句话是说作者想到了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 ;蝴蝶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答案为:作者想到: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儿;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18.粒 堵 株 19. 难过 用力 温暖 照耀 20. 又瘦又小 鼓足勇气,爬过了高高的墙顶 真勇敢 细细的藤儿 21.勇敢的小花苗 22.围绕感谢小蜗牛给了自己勇气和力量展开写即可。 23.他们都很热心帮助小花苗,只是小蜜蜂的方法不切合实际,小蜗牛的方法能从精神上鼓励小花苗振作起来,靠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
【解析】18.词语搭配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在搭配时,除了要注意词语的搭配是否符合习惯,还要注意近义词意思上的细微差别。做词语归类时关键要读读这些词语,想想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可以分为哪几类,再按照一定的类别一个个地写。
粒:量词,多指颗粒状的东西:一~米。一~珍珠。堵:量词,用于墙。株:量词,指植物:一~桃树。
19.难受:心中不舒服。使劲:用力。暖和:温暖;和暖。照射:光线射在物体上。仔细阅读全文,根据以上词语的意思,能在文中找到它们的近义词分别为:难过、用力、温暖、照耀。
20.一篇文章内容丰富,作者着力表现的、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常用的方法有:a、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b、抓重点段落,归纳主要内容。c、用过渡短语归纳主要内容。d、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e、分析标题,归纳主要内容。
根据短文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儿,这就是手和脚呀!可知小花苗的“手和脚”指的是细细的藤儿。
21.给文章加上题目的方法有: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通读全文,本文的题目可为:勇敢的小花苗。
22.一篇文章内容丰富,作者着力表现的、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常用的方法有:a、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b、抓重点段落,归纳主要内容。c、用过渡短语归纳主要内容。d、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e、分析标题,归纳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方法可总结出:短文的主要讲了小蜗牛给了小花苗勇气和力量爬上了墙顶,小花苗会说什么,只要围绕感谢小蜗牛给了自己勇气和力量展开写即可。
23.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应注意一下几点:1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文中特定的历史背景。3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4短文对人物塑造的方法。文中的小蜜蜂和小蜗牛都很热心帮助小花苗,只是小蜜蜂的方法不切合实际,小蜗牛的方法能从精神上鼓励小花苗振作起来,靠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
24.范文:
感谢你,老师
我心目中住着一个老师,她就是二,三年级教我们语文的杨老师。
我非常喜欢上您的语文课,因为您的语文课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在上作文课时,我们会因为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该怎么写而烦恼。您看出我们的烦恼,就耐心地为我们指点,哪里需要修改,或者有更好的语句让我们积累下来。还记得您讲《漏》这一课的时候,您让我们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主人公。
同学A表演的是老公公,同学B表演的是老婆婆,同学C和D分别表演老虎和贼。您是旁白。首先,老公公说话了:“这房顶上好像有什么声音”?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啊!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虎和贼心里想:“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老虎听了,因为害怕直接从房顶上掉下来,谁知,还正好掉在贼身上。老虎被吓一跳,贼也被吓一跳。他们想:“不好,漏来抓我们了,我要赶紧跑。”谁知,跑着跑着,老虎和贼又想一块去了,都想要跳到一棵树上。贼身体灵活,直接爬树上去了。而老虎体型太大,没有爬到树上,拐了一个弯跑走了……
讲到最后,我们都忍不住笑了。就这样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杨老师,我想对您说:“您就像一只蜡烛,照亮了我们。而自己却在默默地燃烧,把自己的青春和时间都给了我们。您舍小家顾大家,是您让我们从懵懂小孩变成了有追求有梦想的少年。”感谢您!杨老师。
【详解】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通读材料可知,这篇作文要求写自己最想感谢的人。而在学生生活中,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这对学生而言,应该比较容易完成。通过材料提示,学生可以写父母、老师、同学。而且注意,要求写清楚感谢别人的原因。
学生首先补充完整题目,添上自己想感谢的人。然后正文可以先开门见山,先说清自己想要感谢的人是谁。然后再通过几件小事,写清楚感谢这个人的原因。最后再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