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7 23: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 )到( )的顺序写的。
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出这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作者都用了哪些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表示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习题。
丁香结(节选)
(一)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二)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6.读选段(一),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作者的笔下,丁香花“白的潇洒” 、 、 等词语都写出花色的洁白。那 则写出了丁香花的花香怡人。“一色一香”表现了作者对丁香花的 之情。
7.作者为什么以“丁香结”为题,读选段(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课外阅读。
西湖秋意
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枫叶正红。那一瓣红五星般的叶片,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木,池塘楼,仿佛全被燃着。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那是满山遍野的火焰,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的感觉。红就不一样了,远眺近看,都样生机盎然。红枫,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植物之一,在秋天的西子湖,它们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向世界透露着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诗…依然有绿。不仅是苍松翠柏,更多的是许多貌不出众的常青树木:桂、黄杨、冬青……在落叶遍地的湖沉着地吐着,这是苍劲的深绿,是墨绿。最远处是一片水杉树,肃立在青沉沉的山脚下,像古人笔下的水墨画。倘若,西子湖春天的绿,给人清新妩媚的感觉,那么,此时的绿,应该说是庄重的,是深厚的,它使人想起人到中年以后的那种稳重和成热……
也有花。自然是秋的皇后——菊花。在上海,刚刚参观过万卉色艳的菊展,所在这里做然卓立的名种菊并没有吸引我的注意力,倒是悄悄开放在湖树丛中的那些野菊花,花朵很小,然而一开就是雪白的一片,热烈而又优雅,有一种桀骜不驯的野性和生机。在一个不为人注目的小土丘上,居然还长着一片红花草,政瑰色的小花,悄然开放在绿茵菌的小圆叶中——这应该是春天的标志啊!
西湖,用她的永不枯竭的心血,用她的始终不渝的柔情,哺育着湖畔众多的生命。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儿女们却依然强地在秋风里挥舞着手臂,为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8.短文从 、 、 三个方面来写西湖秋意。
9.品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将成片的红枫叶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枫叶的 和 。
(2)读着这句话,我想起了杜牧的两句诗: 。
10.作者感受到的“秋的本色”是什么?用“ ”画出来。
11.“生命”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在写西湖的秋,同时也在赞美什么?下面表述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A.赞美生命像冬青一样冬夏常青。 B.赞美生命像大自然一样生生不息。
C.赞美生命像苍松翠柏一样稳重 D.赞美生命像野菊花一样桀骜不驯。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草原八月末
梁 衡
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景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地上的牛羊。这时我们平常看惯了的房屋街道、车马行人还有山水阡陌,已都成前世的依稀记忆。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有删减)
12.本文的草原最主要的特点是( )
A.美丽 B.开阔 C.干净
13.读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文《草原》相比,本文作者把草原比作地毯是为了突出草原的 ,而老舍把草原比作绿毯是为了突出草原的 。
14.读画浪纹线的句子,说说同样是初入草原,作者的感受与老舍先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文章,你想到了学过的描写草原上牛羊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6.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
17.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春(节选)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方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0.小草刚从地里钻出来, 的 的。
21.形容柔软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草偷偷从地里钻出来,描绘的画面与下列诗句最接近的( )
A.春风又绿江南
B.浅草才能没马蹄
C.草色遥看近却无
D.风吹草地见牛羊
23.④自然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到 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 的特征。
24.找出文中把景物当成成人来写的句子 表达了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1.既 又 既 又 2. 上
下 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4.一碧千里 绿色渲染 翠色欲流 5.“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羊群
【解析】1.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
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故使用的关联词是:既 又 既 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顺序的掌握。
解答本题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本段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
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文中“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这句话最突出表现了这个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筛选。
题目中要求描写草原的颜色,从中可以了解到是对“绿”字词语的筛选。
一碧千里:形容很大范围内都是碧绿色。
绿色渲染:写出了草原绿得柔美。
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翠绿色快要流淌开来,一直流一直流,留到了大地的尽头,流到云里面去。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的句子:文中作者在草原上没有看到,自己根据想象写出来的。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用骏马和牛这儿写实际的事物来联想的。
6. 雪白 银妆 雪色 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喜爱 7.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以“丁香结”为题揭示了主旨。
【解析】6.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一、二、三空题干结合“花色的洁白”可知,要求找出描写白色的词语,结合“忽然呈出两片雪白”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 和“雪色映进窗来”可知,色彩词有“雪白”和“银妆”“雪色”。
第四空题干结合“丁香花的花香怡人”可知,要求找出描写香气的词语,结合“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根据文章内容可得出答案为“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可以看出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7.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常见作用为: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揭示主旨、交代主要人物、比喻义或象征义、设置悬念。
从文段(二)可以知道本文的主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丁香结象征了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揭示了主旨。
8. 红的枫叶 常青树木 花 9. 比喻 叶片 一簇小火苗 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 火红 艳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11.B
【分析】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二段“枫叶正红”,介绍了红色的枫叶。“不仅是苍松翠柏,更多的是许多貌不出众的常青树木”则介绍了常青的树木。第三段则重点介绍了花朵。
9.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句子。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叶片比喻成小火苗。将成片的红枫叶比喻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
(2)古诗积累,《山行》作者是唐代杜牧,全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1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答案定位在第一自然段“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1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内容的理解。
文章最后一段升华了文章主题,选项B更符合。作者在写湖的秋,同时也在赞美生命像大自然一样生生不息。通过“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儿女们却依然强地在秋风里挥舞着手臂,为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可以进行分析。
12.B 13. 开阔 绿 14.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开阔,老舍先生感受到了草原的风光美。 15.示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分析】12.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但这地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地上的牛羊”可知,文段主要介绍了草原开阔的特点。选B。
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地上的牛羊”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作一块大地,突出了草原开阔的特点。
课文《草原》中“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绿的特点。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主要写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开阔。
课文《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主要写老舍先生感受到了草原的风光美。
15.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描写草原上牛羊的诗句有: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牧歌声里雄鹰叫,风拂葱茏现牛羊。
16.己 佩 竞 向 17.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18.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倒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 19.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分析】16.考查词语使用。
需要结合句子的语境。
不以: 1.不为,不因。符合句意
不已:不停止;不停歇。
佩服:感到可敬而心服。
折服:指信服;心服;制服;说服;使人从心里屈服或服从。符合句意。
竟然,意思是表示出乎意料,副词。符合语境。
竞,本意是角逐,互相争胜,如竞争、竞赛;争斗有时会很激烈,“竞”也指强劲,强盛。
像是:好像是。符合句意。
向,表方位。
17.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第①段介绍了庭院中的含笑花。特点: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
文章第②段介绍了深山中的含笑花,特点: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
文章第③段中还写道了两者的对比“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
18.考查修辞。
仔细阅读文章,找到使用比喻的句子。
例如: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
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
1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文章通过庭院里的含笑与深山的含笑相比,赞扬了深山含笑如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一般令人称赞。文章最后一段,写了边远地区的老师与孩子们的亲切相处,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边远地区无私奉献的人的赞扬与佩服。
20. 嫩嫩 绿绿 21.软绵绵 22.C 23. 上 下 色彩绚丽、香气浓郁 24.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喜爱
【分析】20.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可知答案。
2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软绵绵:形容柔软。
22.本题考查文章语句和相关诗句含义的理解。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述的画面特点是,小草具有刚刚从土里挤出来还很脆嫩、短小、少的特点。
A.句中所写到的草,绿色太浓;B.句中草已淹没马蹄,可见绿草如茵;C.句中草远看绿色一片,近看却没有几棵;D.句中风吹草低才能见到牛羊,可见草的长势茂盛。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
对景物的描写一般都按空间顺序进行,可按描写的先后确定描写的顺序。对景物的特点概括要结合语句的内容逐步分析,抓住关键词语。
先写的是树上,然后写的是野花,顺序是先上后下;对花的描写先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些鲜艳的颜色,突出花的美,然后再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让读者有多角度的感受。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
由“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是拟人手法,写不知不觉间小草已生长出来,可见其迅速的特点。“钻”能表现小草破土而出的力度,表现其旺盛生命力。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