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3.15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课件(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3.15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课件(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1 08:45:43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背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教 学 过 程
课前5分钟大语文活动
一、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二、明确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背诵。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示的画面。
三、 听录音朗读,学生自主学习:
1、一边听录音,一边画出句内停顿;
2、小令中共写了几种景物?
3、小令中的景物各自有何特点?所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
4、面对此情此景,旅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5、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四、预习提问
1、作者简况。
2、题材简介。
调整意见
五、合作对学,展示成果(渗透快乐)
1、小令中共写了几种景物?
六、再读课文,讨论探究,交流争鸣(渗透快乐)
2、小令中的景物各自有何特点?所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
3、面对此情此景,旅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4、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七、学生质疑,老师点拨
八、拓展延伸,能力训练(渗透快乐):
1、改写小令为情景交融的散文
断肠人为何漂泊天涯?请你展开联想,演绎一段故事。
九、课堂检测题
1、诵读课文。
2、用一至三句话写出本文的大意。
3、写出一个出自于本文的好句子。
4、写出本文采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十、课堂评价(渗透快乐)
评价:发言勇士 最强团队 铁嘴 闪光语言
组内评价
组间互评
科代表评价
班长评价
十一、作业:
1、默写课文。
2、完成《名校课堂》上有关本曲的有关题目。

作业
反思
课件22张PPT。课前5分钟大语文活动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准备好课本和学习工具。
做好认真阅读、圈点勾画、专心思考、参与讨论、用心倾听、勇敢发言的心理准备。
(养成好习惯)
一、课前5分钟大语文活动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准备好课本和学习工具。
做好认真阅读、圈点勾画、专心思考、参与讨论、用心倾听、勇敢发言的心理准备。
(养成好习惯)

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我 们要学习的是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示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1、一边听录音,一边画出句内停顿;
2、小令中共写了几种景物?
3、小令中的景物各自有何特点?所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
4、面对此情此景,旅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5、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学生自主学习:1、作者简况。
2、题材简介。预习提问作者名片: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
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他的杂剧代表作是《汉宫秋》,后人将其散曲辑
为《东篱乐府》,其中《天净沙.秋思》和《夜行
船.秋思》尤为著名。了解常识: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曲”分类杂剧散曲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支曲子读好课文
(渗透快乐)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合作对学,展示成果
(渗透快乐)1、小令中共写了几种景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夕阳 再读课文,讨论探究,
交流争鸣(渗透快乐)2、小令中的景物各自有何特点?所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
3、面对此情此景,旅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4、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枯藤
老树
昏鸦萧瑟荒凉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景象
内心向往 精神家园
古道西风瘦马“西风”,指秋风。 “道”,象征人生之路.
“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古”破旧之意。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思乡图学生质疑,老师点拨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拓展延伸,能力训练(渗透快乐):改写小令为情景交融的散文
断肠人为何漂泊天涯?请你展开联想,演绎一段故事。联 想课堂检测题1、诵读课文。
2、用一至三句话写出本文的大意。
3、写出一个出自于本文的好句子。
4、写出本文采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课堂评价(渗透快乐)评价:发言勇士 最强团队 铁嘴 闪光语言
组内评价
组间互评
科代表评价
班长评价
作业:1、默写课文。
2、完成《名校课堂》上有关本曲的有关题目。谢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背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教 学 过 程
课前5分钟大语文活动
一、导入:播看西湖景色图片
二、明确目标:
1、学会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我们赏读诗歌的能力。
3、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提问
1、作者简况。
2、背景简介。
四、读好课文(渗透快乐)
七言诗句的节拍: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五、 抢答:解释诗中加粗词的词义
1、水面初平云脚低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最爱湖东行不足
调整意见

六、合作对学,展示成果(渗透快乐):
翻译全文
七、设疑自探
根据诗歌鉴赏的方法,提出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价值。
八、再读课文,小组探究,交流争鸣(渗透快乐)
1、本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几处”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家家”,为什么?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总结(各组派代表总结并评比):
十、拓展延伸,能力训练(渗透快乐):
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请用自己的语言向游人介绍西湖的美景。
十一、课堂检测题:
1、诵读课文。
2、用一至三句话写出本文的大意。
3、写出一个出自于本文的好句子。
十二、课堂评价(渗透快乐)
评价:发言勇士 最强团队 铁嘴 闪光语言
组内评价 组间互评 科代表评价 班长评价
十三、课后作业:
1、默写课文。
2、完成《名校课堂》上有关本曲的有关题目。

作业
反思
课件34张PPT。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课前5分钟大语文活动 1、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2、同时准备好课本和学习工具。
3、做好认真阅读、圈点勾画、专心思考、参与讨论、用心倾听、勇敢发言的心理准备。
(养成好习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堤春晓曲院风荷zX.x.K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zX.x.K三潭印月学习目标1、学会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我们赏读诗歌的能力。
3、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提问
1、作者简况。
2、背景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 “诗魔”。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继杜甫之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暮江吟》《忆江南》《问刘十九》等。
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读好课文
(渗透快乐)
七言诗句的节拍: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抢答:解释诗中红色词的词义
1、水面初平云脚低
(重叠的云彩与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很低)
2、几处早莺争暖树
( 向阳的树 )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
4、浅草才能没马蹄
( 刚刚能够 )
5、最爱湖东行不足
( 不够 )
合作对学,展示成果(渗透快乐)翻译全文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刚涨起来,水面与堤岸相平,漂浮的云气与湖水相连 。从几个地方飞来的早莺,争着抢占向阳的树枝。不知是谁家刚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忙着筑巢。各色各样的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不高的青草刚刚能够遮掩马蹄。最喜欢景色秀丽的湖东,在那里总觉得玩赏不够!因为那绿杨阴里有美丽的白沙堤。设疑自探 根据诗歌鉴赏的方法,提出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价值。
再读课文,小组探究,交流争鸣(渗透快乐)1、本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几处”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家家”,为什么?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本首诗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2、“几处”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家家”,为什么?不能。因为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也不是家家。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的描绘出来了,使人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之“早”的特点。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4、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总结(各组派代表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拓展延伸,能力训练(渗透快乐):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请用自己的语言向游人介绍西湖的美景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来到钱塘湖畔。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孤山寺的北面,前方不远处立在水边的亭子就是贾亭。春雨刚过,大家看,淡淡的云气同湖面上的微微荡漾的水波连成了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这水真清啊,跟镜子一样呢。大家再听,不远处是谁在唱歌?原来是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歌唱家们,在嬉戏追逐,正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去。哇,还有几只新来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呢,它们干嘛呢?看,正忙着衔泥筑巢呢。大家看到路边的繁花了吗?东一簇,西一丛,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这小草真可爱,嫩嫩的,绿绿的,一定是刚钻出来的吧。大家现在可以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享受一下春天的美好。不知不觉我们到湖东了,这里绿杨成荫,真美啊,再看这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我们留连忘返了。 课堂检测题:1、诵读课文。
2、用一至三句话写出本文的大意。
3、写出一个出自于本文的好句子。
课堂评价(渗透快乐)评价:发言勇士 最强团队 铁嘴 闪光语言
组内评价
组间互评
科代表评价
班长评价
课后作业:

1、默写课文。
2、完成《名校课堂》上有关本曲的有关题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