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甲午中日战争导入新课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警世洪钟《天演论》
百日维新第7课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开端。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及主要代表人物,概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严复的主要维新思想及其在近代中国思想进步中的作用。探讨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影响,客观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康有为等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知道它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中国实现进步、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重点
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难点
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一、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想象图 1895年春,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络各省参加科考的举人共同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反对议和,历史上称这次行动为“公车上书”。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图康有为 康有为(1857—1927),广东南海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通过阅读一些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书籍,他认识到俄国、日本等都是经过变法迅速强盛起来的,于是渐渐产生了要求学习西方变法改革的思想。1888年他曾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但是这次上书没有结果。后来他回到广州之后,创立了万木草堂,聚众讲学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1891年,康有为创设于广州长兴里,自任总教授、总监督,在此讲学,宣传维新思想,同时,在这里编写了《新学伪经考》等维新变法著作。万木草堂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17岁时考中举人,18岁时接受了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并且拜康有为做老师。梁启超思想敏锐,学识渊博,使他迅速成为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最有力的助手,积极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被人们合称为“康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效法西方,变法图强严复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 “当时自己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鲁迅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三、百日维新光绪帝 光绪皇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年号光绪,醇亲王之子。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无嗣,载湉入继为帝,当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七日起亲政,但朝政大权仍由慈禧太后实际控制。1908年11月4日突然猝死,疑被毒死。 ? 北京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5年8月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会每10天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进行演讲,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北京强学会旧址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太后”总共26字,为有史以来皇后生后哀荣之最。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是满洲镶蓝旗人,其家庭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 乳名兰儿,故称叶赫那拉,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荣禄 荣禄(1836-1903)清末大臣。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874年,同治帝死,荣禄参与确定载继承帝位,为慈禧太后所倚重。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1891年底,起任西安将军。1894年,允准入京拜贺慈禧太后60寿辰,适逢中日战事紧急,留京再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战后,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督练北洋新建陆军。1898年6月,百日维新期间,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旋即内调中枢,授军机大臣,晋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节制北洋海陆各军,统近畿武卫五军。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为大阿哥(皇储),谋废黜光绪帝。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主张保护各国驻京使馆,镇压义和团。1902年1月,随慈禧太后返京后,转文华殿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1903年病死。谥“文忠”。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生),河南项城人。字慰亭,号容庵。早年屡试不第,1881年投入淮军提督吴长庆,得到提携。1895年,以道员衔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戊戌变法期间,伪装赞成维新运动,却暗地出卖维新派,取得慈禧太后的宠信。1899年升山东巡抚,残酷镇压义和团。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加入帝国主义策划的“东南互保”。1901年起,继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及练兵处会办。以实行“新政”为名,扩编北洋军为六镇,从此成为北洋军阀的首领。1907年调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1909年辛亥革命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出兵威胁要挟革命党议和,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在北京建立地主买办联合专政的北洋军阀政权。为消除异己,派人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向帝国主义借款,发动内战,扑灭反袁的“二次革命”。为复辟帝制,他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1916年1月1日,他登上皇帝宝座,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为“洪宪”。在声势浩大的反袁护国运动中,3月22日,被迫消帝制,皇帝生涯不足3月。
云南护国战争爆发后,袁众叛亲离,深感绝望,一病不起。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反袁呼声中死去。 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光绪“百日维新”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囚禁于此。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我们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品质呢?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男,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长沙浏阳人,清末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名维新人物。北京北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运动1.背景: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洋务运动的教训;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2.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3.进程公车上书(揭开序幕)扩大宣传警世洪钟《天演论》(推动运动发展)瓜分狂潮百日维新(达到高潮)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就义(结局)164.结局:失败 失败的原因:
一般认为,戊戌变法变法失败主要是由于 :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2.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 3.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5.历史教训 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 6.历史意义 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延伸探究 1.有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皇帝手中没有掌握实权;也有人认为是变法的措施太急太多……
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大家来讨论 2.我所认识的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小结戊戌变法运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公车上书(揭开序幕)扩大宣传警世洪钟《天演论》(推动运动发展)瓜分狂潮百日维新(达到高潮)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就义(结局)甲午战败(社会背景)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它在当时的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练兵营1.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B2.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学习( )
A.西方军事技术 B.西方政治制度
C.西方经济技术 D.西方自然科学B3.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废除科举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建立了北洋海军
D.促进了思想启蒙D练兵营4.鲁迅在回忆读一本书的情形时写道:“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你认为他所读的这本书最有可能阐述的观点是( )
A.“以夷制夷”
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D5.八年级二班正在上历史课,在评价戊戌变法历史地位的问题上,同学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二: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它为中国近代化过程奠定了主要的基础,功不可没。观点一:资产阶级所颁布的一系列的新政法令,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其余都被废除,是失败的。在历史上也毫无意义。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呢?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参考答案:
赞成观点一。理由是:
(1)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废除了新法,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失败了。(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初步发展,但经济基础薄弱,封建势力强大,顽固派废除新法是必然的。(3)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赞成观点二。理由是:
(1)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2)维新派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这是爱国和进步的。(3)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倡导西学,要求废除科举制,改革教育制度,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4)维新派培育人才,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