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学案1-练习
一、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二、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咏雪》
【重点字词】
l 【古今异义】
【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
【因】 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何似”,宾语“何”前置)
3、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在”的意思);
去后乃至(“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
【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问题探究】
1.读完文章后,你能够感受到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交流点拨】(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重点字词】
l 【古今异义】
【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委】 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期】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l 【词类活用】
友人惭:意动用法。惭:感到惭愧。
l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l 【一词多义】
日
日中不至:太阳;
寒雪日内集:天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问题探究】
1.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交流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交流点拨】(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空格
文人墨客喜爱冬日赏雪。(1) (填人名)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中谢道韫所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文句,向我们展现了雪的轻盈;作家(2) 在《济南的冬天》中写到“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让我们体味到雪的温润,同时他的两部小说(3) ,(4) 也非常有名。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写到雪“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使我们感受到雪的清甜;鲁迅在(5)《 》中写到拍雪人和塑雪罗汉,给我们带来玩雪的乐趣。
2.《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世说新语》是六朝 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 (姓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俄而..雪骤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讲论文义.... :
(4)寒雪日内集..:
(5)与儿女..讲论文义:
(6))未若..柳絮因风起:
5.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6.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次数是两次。
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7.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
9.文中两句咏雪句子,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10.“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11.请写出古诗文中的咏雪的佳句两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12.用“/”画出下面句中朗读停顿处(画两处)。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13.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俄而雪骤( )
1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撒盐空中差可拟
15.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历来被赞为“咏雪”的经典句,其实后人还有不少咏雪的佳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等。结合这几个句子概括前人精妙写雪的方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6.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俄而:一会儿,不久。
B.公欣然 欣然:高兴的样子
C.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
D.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儿子和女儿
1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C.《咏雪》一文用“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地家庭气氛。
D.这两个比喻各有优点,但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更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因为这个比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特别形似。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门外戏
(4)尊君在不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1.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B.过中不至 尊君在不
C.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顶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日期 过中不至 到
B.太丘舍去 离去 尊君在不 同”“否”
C.相委而去 舍弃 则是无信 就
D.下车引之 拉,牵拉 入门不顾 回头看
2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B.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认为陈太丘轻视自己,非常生气,因此怒责陈太丘。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陈太丘与友期行》写陈太丘之子元方的聪颖机智,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父子深情。
阅读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24.用“/”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分一处,多划不给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 (2)下车引之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与友期行,相委而去
(2)太丘舍去,去后乃去
(3)友人惭,下车引之
(4)入门不顾
26.翻译下面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待君久不至,已去。
27.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大不相同,请找出对其神态描写的词语,并说说客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28.《陈太丘与友期行》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 刘义庆 老舍 《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二马》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刘义庆所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未若柳絮因风起”出自其中的篇目《咏雪》。
(2)老舍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老张的哲学》等小说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3)“拍雪人和塑雪罗汉”的内容出自鲁迅所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笔记体小说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世说新语》 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刘义庆代表作,他组织一批文人共同编写的,《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体小说集,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其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3. 志人 刘义庆 4. 不久、一会儿 凭借 讲解诗文 家庭聚会 子侄辈的人 比不上 5.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说:“比不上柳絮凭借着风满天飞舞。” 6.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7.A 8.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9.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0.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解析】3.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世说新语》有关的文学常识。
4.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儿女”:子侄辈的人。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俄而”“差可拟”“因”等字词的翻译。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此题要注意“王凝之”是人名。
7.试题分析: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这个成语中的“差”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
8.试题分析:考查《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的气氛。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兄友弟恭,祥和融洽,老少和睦。
9.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般认为是后者,即兄女。因为雪与柳絮,形状和颜色相近,又都很轻柔,都会在空中飘飞。比喻得形神兼备。且最后又有目的地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
10.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欣赏能力。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谢道韫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比喻十分传神,不仅给人以想象和美感,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11.试题分析: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积累诗歌知识,多记忆有关描写雪的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1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13. (1)泛指小辈,侄儿侄女 (2)不久,一会儿 14.大体可以(把它)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或: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与之)相比 15.①均要抓住“雪”的特征,如轻盈、洁白、雪落无声的特点②均要使用一些修辞或者写作手法,如“未若柳絮因风起”和“千树万树梨花开”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句则运用了侧面描写(听觉角度亦可)的写作手法,用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暗写出了雪下得很大。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来划分即可。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儿女”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泛指小辈,侄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差”,大体;“拟”,相比。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5.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 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未若柳絮因风起”和“千树万树梨花开”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雪花轻盈、洁白、雪落无声的特点。“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句则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用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暗写出雪下得很大。据此作答即可。
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6.C 17.D 18.D
【解析】16.C.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 ,那么正确的划分应该是“陈太丘/与友期行”。
17.D.“儿女”应译为:泛指小辈。D错误,故选D。
18.D.“好就好在特别形似”有偏差。比喻更讲究神似,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故选D。
【点睛】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9.(1)约定。(2)才。(3)玩耍。(4)同“否”。 20.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解析】19.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注意“期”的古今异义,古义:约定。“不”是通假字,同“否”。
20.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要注意关键虚词的用法;还要注意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在此题中,“顾”的古今异义,古义:回头看。“惭”为古今同义,可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解释为“惭愧”。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1.D 22.A 23.C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动词,约定/名词,约定的时间;
B.副词,表否定,没有/语气助词,通“否”,表疑问;
C.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D.动词,讲诚信/动词,讲诚信;
故选D。
22.A.有误。“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期”解释为:约定。故选A。
23.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A.有误。陈太丘是过了约定的时间才出门的,因而是友人没有做到诚信;
B.“认为陈太丘轻视自己”有误。根据“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分析,友人认为陈太丘不讲诚信,非常生气,因此怒责陈太丘。
D.“可见父子深情”有误。本文主要表现元方的知信明礼,机智聪明,正直率真。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4.(1)君与家君/期日中 (2)下车/引之 25.委:舍弃。 乃:才。 引:拉,牵拉。顾:回头看。 26.(1)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2)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7.“友人便怒:非人哉!” “友人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的人。 28.说明“礼”和 “信”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或做人要方正。)
【解析】24.(1)君与家君期日中: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所有断为:君与家君/期日中。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之间划开。(2)下车引之: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故断为:下车/引之。此题要注意把主相关的两件事之间划开。
25.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委”:舍弃,丢下。“引”:拉,牵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顾”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回头看”(回顾)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期”:约定。“待”:等。“去”:离开。
27.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把握。可分析“友人便怒”“友人惭”等神态描写的句子,“友人便怒”即可看出客人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当着孩子的面骂孩子的父亲。而从“友人惭,下车引之”等句来看,客人又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28.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此文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