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朱德的扁担
朱德挑谷上山,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朱德挑粮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背景
故事背景
资料: 故事发生在江西井冈山。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会师后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会师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敌人距离不远,非常危险。
井冈山上粮食多不多?怎么解决?
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五六十里路有多远呢?
如果是400米的操场,那围绕操场要跑七、八十圈。
山高路陡
路这么远,山又高又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争
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的原因是( )
A.挑粮轻松,红军战士喜欢。
B.红军战士想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C.挑粮危险,红军战士把危险留给自己。。
C
团结一心、不怕困难
带着感受读,读出挑粮的艰难和大家团结一心、不怕困难的精神。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挑粮食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读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朱德挑粮的句子。
人物感知
朱德军长同战士们
一样穿着( ),
一样戴着( ),
一样挑起( )。
草鞋
斗笠
粮食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读出敬佩之情:
讨论交流
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日夜辛劳十分心疼,想象一下,战士们之间会说什么呢?
战士们看到朱德这么辛苦,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为什么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他下定决心与战士们一起挑粮,储备足够的粮食,粉碎敌人的围攻。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读第4自然段,体会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
因为朱德在扁担上写上五个字,表明他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决心非常坚定,战士们也非常感动,不好意思再藏了。
战士们为什么不再藏朱德的扁担了?
因为朱德作为军长不搞特殊,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同甘共苦、以身作则,令战士们更加感动和敬爱。
思考:为什么大家越来越敬爱朱德同志了?
朱德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之一。
部首:戈 结构:左右
组词:战斗 战士
形近字:占
造句:
战士们在土地上挥汗如雨地劳动。
笔顺:
zhàn
“戈”斜钩从竖中线起笔,写至右下格向上提。
扁
志
师
战
担
伍
军
士
翘舌音
部首:户 结构:半包围
组词:扁担 扁平
形近字:偏
造句:
我爱吃扁豆,而妹妹更偏爱土豆。
笔顺:
扁
志
师
战
担
伍
军
biǎn
士
“户”头部居上半格,点在竖中线上端。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说说你从中
学到了什么。
2.课外搜集其他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
(提示:“十大元帅”的故事、游击队
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等)
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