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从师“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从师“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2 10: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
杨芳,他是晚清的一位能臣,比其他官吏更有方略。鸦片战争中,他由湖南提督升任参赞大臣,于1841年3月先于奕山到达广州。经过一番考察,他错误地认为洋人的枪炮实为邪器,我方只有以污秽之物方可制之。据此,他制定了一套“以邪制邪”的战术。杨芳广贴告示,搜集全城的粪桶和秽物,载于木筏之上,顺水漂流,希望用臭气熏走英军,这种战术,古今中外实属少见。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林则徐康有为曾国藩严复梁启超李鸿章魏源左宗棠林则徐康有为曾国藩严复梁启超李鸿章魏源左宗棠地主阶级
抵抗派地主阶级
洋务派资产阶级
维新派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
抵抗派一、鸦片战争前后 陈旭麓: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
___《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 《各国律例》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一、鸦片战争前后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
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海国图志·序>>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专著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军事)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周兴旺(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有启迪
作用(2)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
洋务派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军事、经济、教育)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伦理纲常西方先进科技根本手段挽救封建统治目的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资产阶级
维新派三、甲午战争后 光绪皇帝:“宵旰彷徨,临朝痛哭”,愤然道:“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三、甲午战争后 康有为上书:列强“瓜分豆剖,渐露机芽”;农民“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如不变法,“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民族纺织业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三、甲午战争后1、背景:
政治: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天演论》 借助经学、孔子宣传变法,主张君主立宪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用民权否定君权2、主要内容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通议》 严复
(1854—1921)译著:《天演论》
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主权在民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爱国:启蒙:进步:(最深远的影响)救亡图存,激发了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提倡君主立宪制政体,符合世界发展进步潮流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3、影响课堂小结 地主阶级
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
洋务派 康、梁、严
资产阶级维新派 师夷长技
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启迪国人近代化起步思想启蒙 学造器物学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