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插
秧
歌
学习目标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朗读节奏,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分析诗中描绘的农民插秧的图景,理解诗歌内容。
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语言浅白流畅、自然清新的特点。
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课堂导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在插秧农忙时节,我们能够感受到农民的辛劳,也能感受到劳动之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杨万里描绘的一幅生活图景,感受《插秧歌》的劳动之美吧!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听朗诵音频,订正字音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móu
suō
jiǎ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zhāo
shà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shì
zā
田夫/抛秧/田妇/接。②或“二二一二”,如:唤渠/朝餐/歇/半霎。
①若按节拍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
七言律诗的朗诵节奏
抛、接、插、拔等动词。
诗歌中需重读的音
等词语写出了农民勤劳朴实的精神品质,在朗读时要重视
欢快。诗人用“湿到胛”“低头折腰”
情感的把握。
诗歌的情感基调
品析词句,
体悟劳动过程
学习活动
首联选取其中的动词将第一句概括为“抛秧接秧图”,请同学们参照这个范例概括出剩下的四幅图景。诗歌的首联包含两幅图景,诗歌后三联可以分别概括为三幅图景。
提 示
请用简洁的四字词语概括你所看到的图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抛秧接秧图
拔秧插秧图
雨中插秧图
田妇呼唤图
农夫应答图
请用简洁的四字词语概括你所看到的图景。
品析手法,
体悟劳动过程
学习活动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这五幅图景?这些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效果?
壹
动作描写
“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传神,
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而又秩序井然的场景。(劳动的秩序美)
比喻
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
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
(劳动的忙碌美)
贰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这五幅图景?这些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效果?
肆
细节描写
诗歌后两联写农妇唤丈夫休息片刻,而丈夫手里只管
继续插秧,让农妇照管好家中的鹅和鸭,提防它们踏坏秧苗。这里可以体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观察得细致、体会得深刻,同时也突出表现了农人不辞辛劳、踏实肯干的劳动精神品质。
(劳动的奉献美)
白描
“雨从头上湿到胛”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艰辛,用
简洁朴素的语言表现出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
(劳动的勤劳美)
叁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这五幅图景?这些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效果?
伍
语言描写
诗歌尾联写田夫的对答语言,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
还没插完,让田妇赶紧管好那帮鸭鹅,不要作践了秧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显现出农家人的勤劳朴实的精神品质。
(劳动的朴实美)
对比阅读,
体悟劳动过程
学习活动
最初这一课是由《芣苢》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构成,《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歌也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自然质朴,浅显易懂,充满生活气息,但是后来却替换为杨万里的《插秧歌》,大家觉得编者替换的原因是什么?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宋代〕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译文:
快到收割新熟的麦子来接续去年的陈谷了,幸亏有各孙辈来替我收割。
连续几个晚上的阴雨毁坏了收打作物的场圃,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赶紧做好大饼给外孙吃以补偿他的饥饿困乏,多取一些自酿的酒来慰劳辛勤收割的外孙。
收好新麦关闭粮仓回到家里总算结束了农事,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
分析 《文民外孙入村收麦》 替换为杨万里的 《插秋歌》 的原因。
(1)从内容上看
《插秧歌》详细记录了农忙时节农民插秧的真实景象,场景感和画面感十足。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并没有生动具体的劳动场景的描述,只是简单交代的文氏外孙帮助自己“收麦”的事实。
分析 《文民外孙入村收麦》 替换为杨万里的 《插秋歌》 的原因。
(2)从情感上看
《插秧歌》中农人顶风冒雨,顾不上吃饭,插好了秧苗,还要时刻担心家禽的破坏,时时要面对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即使如此艰辛,劳作中的农民却忘我而尽力,这其中更饱含着先民战胜自然的勇气和勤奋乐观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劳动光荣”的单元主题。
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虽然也反映了“收麦”的辛苦,但情感囿于个人亲情范围内,太为局限,无法体现广大劳动者身上展现的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
诗歌风格,
体悟诗人情感
学习活动
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插秧歌》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全诗写得趣、奇、巧、淳,试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趣
捕捉场景,新鲜有趣
一、二句描写农家插秧的劳动场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农忙时节,分工明确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活也较轻,田妇干;抛秧和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充满生气,新鲜有趣。
奇
想象新奇,设喻风趣
颔联,以盔比笠,用甲喻蓑,形象鲜明。
这种比喻,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更寓有深意:抓住时节及时种植,类似一场紧张的战斗,须全副披挂,全力投入;同时暗含赞扬农民战天斗地的精神。
巧
对话设计,构思精巧
“唤渠朝餐歇半霎”,是送饭人的话,有催促,有关心。但农夫不正面作答,而以“不答而答”的特殊方式提醒送饭人“照管鹅儿与雏鸭”。诗中的对话虽然简短,但其内涵却很丰富,既有关怀,又有嘱托,还有作为一户之长的责任感。
淳
自然淳朴,如山间清泉
“夫抛秧田妇接”“雨从头上湿到胛”等诗句,朴素自然,明白如话,如一股山间清泉自然流畅,毫无忸怩作态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崇尚劳动、以劳动为美的文化传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这些诗句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
立足于当下,我们当代青年更应该握紧劳动的接力棒,扛起肩上的重任,像千千万万个平凡朴实的劳动人民一样,用劳动、用奋斗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与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总结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