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 岩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课文创作背景,识记“轰鸣”“谷穗”“篝火”等字词。
2.理解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意象,欣赏本诗的巧妙构思。
3.把握诗歌常用手法,完成对接阅读《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积累周恩来总理的素材。
第一课时
【作者名片】
柯岩(1929--2011),本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是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创作,写有剧本、剧评、散文、诗歌等。
“周总理”,指周恩来总理(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周恩来总理的卓著功勋、崇
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你”同样指周恩来总理,运用第二人称代词,更显亲切。
“在哪里”有呼唤、寻找的意思,以问句引起读者思考,表达
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深切思念。
【题目解说】
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2.诗歌中包含着诗人对周总理怎样的情感?
怀念、热爱、崇敬、爱戴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字音字形】
谷穗( ) 宿( )营 沉甸( )甸
篝( )火 zhēng( )途
hōng( )鸣 海fáng( )
suì
sù
diàn
gōu
征
轰
防
3.“我们”走遍整个世界,找寻总理的身影。边读边想象,
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揣摩构思的巧妙之处。
线索 例句
呼唤
寻找
应答
询问
思念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
“周——总——理——”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
天安门前
整个世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他刚离去”
“接见外宾”
“出席会议”
“就在这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破折号】
表示声音延长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
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
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
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
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
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他的逝世引起了
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年1月, 在总理逝世一
周年的日子里,人们自发地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以各种形式
寄托哀思与深情。《周总理,你在哪里》就是柯岩为纪念周总
理逝世一周年而创作的一首现代抒情诗。
【写作背景】
二、诵读诗歌,鉴赏品析
诗歌中包含诗人对周总理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作者
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1.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
呼告——
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
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作用:
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
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这种情感。
直抒胸臆,思念之情喷涌而出。
2.排比。
第②--⑤节构成段落间的排比,呈现出急切寻找的步履,
创造出铿锵的韵律、和谐的节奏,更加强烈地传达出对周总
理的思念之情。
3.反复。
起到强调的作用,深化了感情。
间隔反复,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
烈,强烈地表现出人民对周总理的思念;利于场景的展开和
诗意的开拓,能够创造出阔大、恢宏的意境。
作者在这首诗里,把人民群众的悼念移情于气势磅礴的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并赋予它们以生命,让它们和
人民一样回忆周总理的点点滴滴,热情歌颂周总理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艰苦奋斗、和蔼可亲的崇高品质与美德。
4.拟人。
三、巩固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宿营(sù) 篝火(gōu) 松滔
B.沉甸甸(diān) 谷穗(suì) 海防
C.轰鸣(hōng) 心脏(zàng) 呼唤
D.征途(zhēn) 外宾(bīn) 足迹
C
语序不当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
与推广,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B.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了中
国教育。
C.赵孟頫可以“日书万字”的原因,是因为其书法笔法简洁,
线条简单,结构空间匀整。
D.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精心组
织、周密计划下,顺利完成。
的百年之路
(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协同推进)
A
3.下列对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表解释)
B.周——总——理——(表声音延长)
C.——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表回音,应减弱)
D.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表示声音的急促)
明确:
表示对上文“在一起”的延续和回音,使情感表达更强烈。
×
D
四、课后达标
第二课时
1.读背《周总理,你在哪里》。
2.创新思维:
《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分别写了我们对“高山“大地”
“森林”“大海”的呼唤,请模仿这些诗节自己写一节诗。
我们对着天空喊:
周总理——
天空回应: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为人民服务征途千万里,
他一直前进不停息!”
一、复习检测,背诵诗歌
二、研读探究
(一)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回答问题。
1.全诗抓住了哪儿个自然景象来写周总理?说说这些自然
景象的具体内涵。
2.诗人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有什么作用?
“高山”是对周总理一生的光辉政绩的形象总结;“大地”
“森林”“大海”则分别代表着农民、工人和士兵。将这些
自然景象人格化,向其发问,衬托周总理的伟大形象。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诗中天地万物发出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一生
的见证人,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巧妙暗示周总理
“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
3.本诗首尾两节通过相互呼应的“问”与“答”的方式,
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
地方,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坎上。
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永远居住”强调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
5.体会“永远居住”“你的人民”等词语蕴含的深情。
4.诗中作者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
最终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你的人民”强调周总理与人民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蕴含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无比崇敬之情。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5.从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一个
怎样的总理形象?
忠于革命、勇往直前
胸怀广博、关心农业生产
关心工业建设、平易近人
重视国防建设、关心战士
三、拓展练习
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艰苦奋斗,体现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
②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开发和建设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
开拓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战胜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发展门类
齐全的产业,靠的就是艰苦奋斗。
③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
要奋斗。
④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⑤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
挥洒辛勤汗水,付出巨大牺牲的奋斗史。
A.①⑤②④③ B.⑤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⑤④ D.⑤②①④③
“没有奋斗”
×
×
1.比较选择项,确定第1句。
2.找出中心话题:
要艰苦奋斗。
3.思路:
要奋斗
√
C
【课文主旨】
本诗通过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对追问的回答,说明
周总理的足迹踏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寄托全国人民对周总
理的无限哀思和热爱之情。
四、对接阅读理解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更热爱着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
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我静静沐浴
让河流把我洗黑
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
我仰望秋天
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梁小斌
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秋天的存在
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
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
我长时间欣赏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增强了
诗歌语言的音乐感,加强语气,起到了深化主题、渲染气氛、
加深情感的作用。
探究:“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出现三次,
试简要说明这样表达的好处。
贯串全诗,表现了秋天带给诗人的感受,即秋天不可言
说的意蕴和秋天风光的水恒,使全诗富有哲理意味。
五、素材积累
周总理一生的四个关键词——
求学、公仆、革命、外交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十二三岁时即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
负。他学习好,与人为善,温和诚实,从不骄傲自大,从不盛
气凌人。南开校长张伯苓称赞他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求学
公仆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公而无私,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
周恩来一生会见外宾逾千人,一生全方位、多层次地
结交了无数“畏友”“诤友”,成为人们心中最受尊敬和
最受信任的共产党人中的一员。
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919年3月,21岁的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
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回国后
不久,五四运动即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
革命
外交
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六、课后达标
1.读背诗歌。
2.仿写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