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8 06:4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战国初期秦国只是西部边陲的穷国,被东方六国看不起
为什么最终却能统一天下,上演屌丝翻身的好戏
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
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制作:黎燕琳
壹 七雄并列多争霸
2
1
“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尉缭子·兵教下》
“战国则以立威抗敌相图,而不能废兵也。——《兵令上》
战国的由来?
“战国”并不是一个标志时代的特定的专用名词,而是泛指当时处于相互交战状态的各区域性国家,西汉之后才称为战国时代。
“《左传》中春秋259年间,只有38年没有战争,其余年间各种战争超过1200次,平均一年4.63次;战国242年间,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460余次,平均每年1.9次。”——许倬云:《变迁中的古代中国》
战国的特征
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的主要情况?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三十》)。
军队
杂草丛生
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被毁坏,人民困苦
战国时期战争频次减少,战争烈度提高,战争更加残酷,破坏性大。
“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政争权,胜者为右,兵革不休。”——刘向《战国策》
战国的特征
秦、楚、齐、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鲁、郑
世道混乱、无法无天
周天子的地位衰微
战乱频仍
兵强马壮
战国的起点
晋国虽强,却无奈权臣当道····





“田常杀简公而相齐,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而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史记·六国年表序》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春秋历史向战国的过渡
指挥官
以车兵为主,主要装备是畜力驾挽的战车
夏朝、商朝
负责远射
手 持长矛,负责近战
战车Out了,骑兵闪亮登场
赵武灵王强力推行胡服骑射
穿胡人的衣服,窄袖短衣、长裤,脚登皮靴,腰系皮带,戴有貂尾蝉蚊装饰的武冠,束金钩。
弱点:战车没有方向轮,高速转弯时转弯容易翻车;战车对天气和地形的要求很高,下雨时容易陷在泥泞之中,不适合野战。
可以全天时全天候作战,适应中国的地理环境
战国时期军队作战方式更加成熟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战争与战国时期战争有何不同?
战争主体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奴隶主贵族
平民
战争目的
争霸战
兼并战
战争手段
“尊王攘夷”
没有必要再利用周天子的名号发动战争
狼烟四起
桂陵之战
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魏vs齐、赵
长平之战
魏vs齐
秦vs赵
减灶计
纸上谈兵
魏国霸主时代的终结
持续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战国七雄GDP排名如何?







贰一次变法创奇迹
变法前夕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秦国已经被战争弄的国破民穷
为了振兴秦国在战国中生存下去,他向天下发布求贤令,招纳人才改革政治。
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
高端职位在线招聘,业绩好有股份!欢迎投递简历!
老板,我就是你要找的人,有了我秦国必将大出天下!
变法背景
“秦国已使用铁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
“当春秋战国间,新兴地主阶级已在经济上成为有势力的阶级,他们自然会要求解除领主经济的种种制度的束缚,酝酿在政治上进行改革要求废除领主贵族在经济上政治上的世袭特权,从而建立一种保障地主经济的,并为它的发展服务的政治制度。”——杨宽《杨宽著作集:杨宽史学拾遗》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新的政治制度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变法背景
战国的“法家”就是新兴地主阶级中最突出的代表,所有“法家”思想就是反映新兴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要求的。——杨宽《杨宽著作集:杨宽史学拾遗》
思想上:法家思想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争霸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先后实行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经济的发展和统治思想、文化思想的转变。——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各国变法
乐毅改革
邹忌变法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胡服骑射改革
商鞅变法
我国古代最成功的变法
商鞅本名公孙鞅,出生于卫国,从小喜欢研究刑名之学
商鞅变法的经过
立木为信,取信于民
舌战群儒,舆论宣传
商鞅变法的内容
打击的理由
贵族常年占据着大片土地国家难以征收赋税
打击贵族
打击商人群体
他们平时囤积居奇,扰乱物价、滥发高利贷、鱼肉农民
天使还是魔鬼?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是怎样的?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倾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也”。——《韩非子·定法》
改革触犯旧贵族的利益
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商鞅变法成功!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结合课文,梳理表格内容?
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度
敌军首级
军功
房子
土地
爵位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驾崩,在商鞅当政时备受打击的旧贵族们联合起来攻击商鞅,最终商鞅被五马分尸车裂处死。
商鞅之死
叁 福泽万代的水利工程
李冰,战国时代卓越的水利工程专家
主要贡献
继承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治水经验和开明氏凿金堂峡治理沱江的分水之功,集蜀人治水兴农业绩之大成,以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程的科学方法兴建都江堰,创世界水利工程之最,至今泽惠于民。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常璩原著,《〈华阳国志〉译注》
使老百姓摆脱水旱灾害的困境
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内江水经此缺口流向广袤的成都平原,而且其细长如瓶颈可像水龙头般控制进水量,人们赞其为“宝瓶口”。
当洪水来临时,内江水位迅速抬升,高过堰体的水流便会溢出至外江。与此同时,内江中的沙石也会在河流弯道环流作用下,沿着堰体排泄出去,故而得名“飞沙堰”。
它将岷江分为近西一侧的外江和靠近玉垒山一侧的内江,堤坝的顶端名为“鱼嘴”。
现今的鱼嘴由混凝土和鹅卵石筑就,图为平缓插入水中的鱼嘴
鱼嘴可以根据水流的流量,按固定比例实现分流
都江堰的特别之处
选址特别
李冰及其子李二郎总结前人的治水经验,又探查周围地貌和勘测岷江,最终将工程位置选在了岷江穿越山地与平原交界的一点。
持续千年的维修
每逢冬春之时,岷江水位下降,人们须淘除沙石直到适当深度,为此河底至今还放置有4根标记深度的“卧铁”。同时,飞沙堰、金刚堤等其他结构也须完成加固和修复。
放射状灌溉系统
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条干渠在平原地带发散开来。
水流滋养的农田,画面远处为外江
蜀守冰凿离碓(堆),辟沫水之害,……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飧[sūn]其利——《史记·河渠书》
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200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582处世界文化遗产中,都江堰是唯一以水利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