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1河北石家庄六校联考)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有关本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活动引起 B.地壳运动引起
C.山崩和滑坡引起 D.人类活动诱发
2.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
(2021天津红桥期中)2008年四川地震后,专家称地震致喜马拉雅山脉长高数米,而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原来是一片海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高大山脉的主要作用是( )
A.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B.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C.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D.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4.关于2008年四川地震后,喜马拉雅山脉长高数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长高是以地壳的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B.喜马拉雅山脉长高数米,而人们却没有察觉。说明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人类不易感知
C.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喜马拉雅山脉所在岩层受到挤压
D.喜马拉雅山脉的增高说明了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题组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2吉林四平期中)在极干旱地区(远离山区)的一些干涸湖底,土状沉积物常因干涸而裂开,在外力作用下裂隙会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与盛行风向平行的垄脊和沟槽,称雅丹地貌。下图示意某地雅丹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动力是( )
A.流水 B.海浪
C.冰川 D.风力
6.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正南风
7.推测形成土状沉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搬运 D.流水搬运
(2022湖北新高考协作体期末)下图为某堆积地貌中颗粒物分布示意图,该地貌中颗粒物大小不均,杂乱无章地堆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该地貌类型是( )
A.流水堆积地貌 B.冰川堆积地貌
C.风力堆积地貌 D.海浪堆积地貌
9.该地貌可能分布在( )
A.天山山脉北坡 B.喜马拉雅山山顶
C.塔里木盆地 D.美国五大湖
10.冰楔作用是指岩石裂缝内所含的水经反复冻结和融化,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风化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11.(2021辽宁大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11月,某野外实践小组到大连金石滩地质公园进行综合考察。他们发现在海岸分布着丰富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海岸按物质组成成分可划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岩体直面辽阔海域,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再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
图甲是该小组成员拍摄的部分海岸景观图片,图乙为海蚀地貌演化示意图。
图甲
图乙
(1)岬角(向海洋突出的尖形陆地)向海突出,常形成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崖和海蚀穴(洞)等。结合图文材料,推测海蚀地貌形成的先后次序及演化过程。
(2)野外实践小组在岬角附近“C”形海湾内发现鹅卵石滩,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下图为一个岩层剖面图,因其中岩层呈香肠形态,故名为石香肠构造。由于不同力学性质岩层的岩系受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形成石香肠构造。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形成石香肠构造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 )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2.形成石香肠构造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①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
②受到强大的压力
③出现明显的断层构造
④火山活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题组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2山西怀仁期中)盐风化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物理风化现象,其过程是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孔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结晶力将盐晶周围的岩石碎屑颗粒撑开而脱落,地貌上会逐渐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风化穴直径小的几厘米,大的可达几米。据此完成下题。
3.在我国,盐风化现象表现明显的地区包括( )
①西北干旱气候区
②东部海岸带
③西南石灰岩地貌区
④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1辽宁质量检测)潮沟是潮流作用下形成的冲沟,是潮坪上最活跃的微地貌单元,与低洼处残留的海水有关。潮坪是坡度和缓、具有明显潮汐周期作用的沙泥质海岸堆积坪地。经研究发现潮坪上黏土可以胶结沙粒,形成易干结的沉积物。下图为江苏省北部海岸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推测利于潮沟形成的条件是( )
A.植被覆盖好
B.黏土含量少
C.筑堤围垦多
D.潮位差较小
5.图中多条潮沟分布在中潮坪和低潮坪的原因是( )
A.中低潮坪坡度较陡,侵蚀作用强
B.高潮坪地势起伏大,截留海水少
C.中低潮坪沙粒干结,截留海水多
D.高潮坪胶结沙粒少,不易被侵蚀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基础过关练
1.B 2.D 3.B 4.B 5.D 6.A 7.B 8.B
9.A 10.C
1.B 本次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虽然火山活动也能引发地震,但本次地震发生时并没有出现火山喷发。
2.D 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的结果;崇明岛是流水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约旦地沟处于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3.B 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是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伴随着外力作用,但以内力作用为主。
4.B 岩浆活动进行得比较剧烈,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所以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的说法是错误的。
5.D 雅丹地貌所处环境是“极干旱地区”,“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与盛行风向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据此可知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不是流水、海浪、冰川,D正确。
6.A 根据指向标可知,该图左侧为北,进而可推知图中垄脊和沟槽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由于垄脊和沟槽与盛行风向平行,结合选项可以判断该地盛行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故选A。
7.B 沉积物是由堆积作用形成的,C、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土状沉积物在湖底形成,说明其形成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不是风力堆积,B正确,A错误。
8.B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颗粒物大小不均、杂乱无章地堆积,属于冰川堆积地貌,B正确。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和海浪堆积地貌均有显著的分选性,A、C、D错误。
9.A 由所学知识可知,天山山脉北坡分布有冰川堆积地貌,A正确;喜马拉雅山山顶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B错误;塔里木盆地主要存在风沙地貌,C错误;美国五大湖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现今以流水作用为主,D错误。
10.C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风化作用。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应为风化作用。
11.答案 (1)先后次序:海蚀穴(洞)、海蚀拱桥、海蚀柱(崖)和海蚀崖(柱)。演化过程:岬角处岩石性质及结构不同,相对松软的岩石或土块受到不同方向海水侵蚀,两侧形成海蚀穴(洞);随着海水的进一步侵蚀,岬角两侧海蚀穴(洞)被蚀穿而形成海蚀拱桥;经过海水不断侵蚀及海蚀拱桥顶部风化崩塌,海蚀拱桥坍塌,形成海蚀崖和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即海蚀柱。
(2)金石滩地质公园内多基岩海岸,海岸出露的岩石经风化及海浪侵蚀作用而崩解破碎(形成砾石),在海浪侵蚀或搬运中不断磨蚀成鹅卵石;在海湾地区随着波浪、潮流搬运作用减弱,鹅卵石在海边堆积,形成鹅卵石滩。
解析 第(1)题,岬角为向海洋突出的尖形陆地,其两侧受海水的强烈侵蚀,距海平面近的部分受海水侵蚀作用比高处强,因此先形成海蚀洞。海水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最后海蚀拱桥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陆上)和海蚀柱(海中)。因此形成次序为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崖)和海蚀崖(柱)。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该地质公园内多为基岩海岸。露出海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崩解破碎,形成砾石。砾石经海浪侵蚀或在搬运过程中不断磨蚀形成鹅卵石。鹅卵石被波浪、潮流等搬运,在海湾地区由于搬运作用减弱,鹅卵石堆积形成鹅卵石滩。
能力提升练
1.B 2.A 3.A 4.B 5.A
1.B 读材料可知,不同力学性质岩层的岩系受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形成石香肠构造。岩层相互挤压属于地壳运动,故形成石香肠构造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地壳运动,选B。
2.A 读材料可知,石香肠构造是由于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形成的。故形成石香肠构造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①正确;受到强大的压力,②正确。石香肠构造形成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断层构造和火山活动,③④错误。故选A。
3.A 由材料“其过程是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孔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可知,盐风化现象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和气候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区,土壤盐碱化严重,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容易渗透到岩石表层,加之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故盐风化现象明显,①正确;我国东部海岸带水体盐度较高,容易渗透到岩石表层孔隙中,同时风力强劲,蒸发旺盛,盐风化现象较明显,②正确。西南石灰岩地貌区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水体盐度较低,且不易出现蒸发过饱和的问题,因而不易出现盐风化现象,③④错。故选A。
4.B “潮沟是潮流作用下形成的冲沟,是潮坪上最活跃的微地貌单元”“潮坪是坡度和缓、具有明显潮汐周期作用的沙泥质海岸堆积坪地”,因此潮沟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泥沙和海水退潮时的侵蚀作用;“潮坪上黏土可以胶结沙粒,形成易干结的沉积物”,说明黏土含量少则沙质沉积物多,容易被侵蚀,B正确。植被的覆盖可以增强潮坪面抗侵蚀能力,因而植被覆盖好会抑制潮沟的形成,A错误。显著的潮差是潮坪发育的前提,同时也是潮沟形成的前提。大潮差能产生较大的涨落潮流及较快的流速。通常潮差越大,潮沟发育越多越好,D错误。筑堤围垦会减小潮差,使海水的侵蚀作用减弱,不利于潮沟的形成,C错误。
5.A 潮沟是潮流作用下形成的冲沟,主要是海水退潮时侵蚀形成的。坡度越陡,水流速度越快,海水侵蚀作用越强,A正确;相对于中、低潮坪,图中高潮坪更宽阔,地势起伏更小,B错误;由材料可知,沙粒干结不易形成潮沟,C错误;胶结沙粒少,则沙质沉积物多,易被侵蚀,D错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