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021广东茂名期末)读下表,完成下面两题。
地区 气温日 较差 气温年 较差 最高气 温月 最低气 温月
甲 大 大 7月 1月
乙 小 小 8月 2月
1.甲、乙两地气候( )
A.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C.甲具有海洋性,乙具有大陆性
D.甲具有大陆性,乙具有海洋性
2.造成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海陆热力差异 D.洋流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①—④海区中,海—气间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2云南大理期中)“海浩”是指海面上出现白茫茫云雾的现象。2021年1月7日清晨,青岛正经历寒潮天气,近海海域像开了锅,海面上“蒸汽腾腾”,海水仿佛被煮沸了一般:船只、海岛影影绰绰,仿佛置于云层之上,如梦如幻。下图为青岛近海海面出现的“海浩”奇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海浩”景观的形成反映出( )
A.海—陆间的水汽输送
B.海—气间的水热交换
C.海面风力较小
D.水温低于气温
6.“海浩”景观的形成有利于( )
A.加大海—气间热量差异
B.维持区域水热平衡
C.加大海—气间水分差异
D.维持大气稳定
下图为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 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 )
A.太阳和陆地 B.海洋和大气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8.图中a处的热量可能是 ×0.484W/m2( )
A.230 B.180
C.110 D.90
(2020河北石家庄六校联考)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两题。
9.代表海—气间水分交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海洋将热量以 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
①长波辐射
②短波辐射
③潜热释放
④潜热吸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题组二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2022山东青岛期中)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时,便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反之则出现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区大气环流的是( )
12.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渔业增收
②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
③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④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天津南开期中)读南美洲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13.M地区可能经常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雾气 B.降水
C.云层 D.渔场
14.若图中区域的风力减弱,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
B.降低沿岸大气湿度
C.厄尔尼诺的影响增强
D.降低沿岸海水温度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022重庆南开中学月考)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当气团移动至海面时,若气温低于海温时,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下图示意该地一年的雾日里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据图推测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时间段为( )
A.12月至次年2月 B.2—4月
C.5—7月 D.10—12月
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气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B.当气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
C.当海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D.当海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
3.关于两种雾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蒸发雾: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凝结
②蒸发雾:出现大气逆温扩散条件较差
③冷却雾: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
④冷却雾:水汽受冷海面影响凝结成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4.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题组二 拉尼娜现象
2021年4月以来,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8%。专家称,广东省本次干旱天气和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拉尼娜现象造成了西太平洋副高的被迫移动,并造成北半球高低纬之间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拉尼娜年太平洋水温和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甲、乙的气压状况及形成原因是( )
A.甲为低压,赤道暖流增强
B.甲为高压,冷水上泛增多
C.乙为低压,太阳活动异常
D.乙为高压,暖流势力减弱
6.图示冬季广东省最可能出现的是( )
①冬装售卖增多 ②河流径流量大
③甘蔗冻害加剧 ④油菜花期提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基础过关练
1.D 2.C 3.C 4.A 5.B 6.B 7.B 8.A
9.B 10.A 11.A 12.C 13.A 14.C
1.D 由表中信息可知,甲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均较大,气候的大陆性较强;乙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小,气候的海洋性较强。
2.C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两地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3.C 海—气间水分交换的活跃程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③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同纬度海区,则其水分交换最微弱。
4.A 0°至南北纬30°的海区中,海洋在高低纬度间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
5.B 所谓“海浩”,是指当海面上方的气温突然降到-10°C以下时,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海水蒸发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华为冰晶,因此呈现出好像“白茫茫云雾”的现象。所以“海浩”景观的形成能够反映海洋、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故选B。
6.B 据上题分析,“海浩”现象是寒潮过境时干冷气流与暖湿海面间发生水热交换的结果,海—气间的水热交换可以维持区域水热平衡;减小海—气间热量差异和水分差异;海水蒸发吸热,水汽遇冷凝结,又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大气吸热升温,会使大气变得更不稳定,故选B。
解题方法 “海浩”现象的出现需要具有温度差和凝结核两个条件。即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时,海水蒸发,水汽遇冷后凝华为冰晶。
7.B 据题意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海—气间的热量传递。
8.A a处位于200×0.484W/m2闭合等值线内部,而200×0.484W/m2等值线两侧为150×0.484W/m2等值线,因此可判断a处的数值范围为200×0.484W/m2
9.B 从图中可看出,代表海—气间水分交换的是②蒸发和降雨,B正确。
10.A 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和潜热增温后,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释放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11.A 根据材料可推知,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气流下沉,西部气流上升,故选A。
12.C 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南美太平洋沿岸秘鲁寒流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①错误;热带太平洋东部水温升高,气流上升,暴雨频繁,②正确;而东南亚地区上升气流减弱,干旱少雨,③正确;热带太平洋西部海域上升气流减弱,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减少,④错误。故选C。
13.A 据文字材料和图示可知,该海域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回归线附近,M地区受沿岸流经的秘鲁寒流的降温作用影响,上空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A正确;寒流降温减湿,降水很少,B错误;云层应该在高空,渔场则应该在海洋里,不会在陆地上,B、D错误。
14.C 该地区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南回归线附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风为东南信风,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东南信风减弱造成的,C正确;风力减弱,上涌水流减弱,渔业资源会减少,A错误;而风力减弱又会使北部赤道逆流南下,进而造成近岸水温升高,大气降水增多,B、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C 2.A 3.B 4.B 5.A 6.B
1.C 由图可知,大部分雾日出现在海温和气温都为20℃左右的时候,此时应为春夏季节,故C正确。
2.A 由图可知,当气温为10~15℃时,大部分雾日的气温低于海温,容易形成蒸发雾,A正确、B错误;当海温为10~15℃时,气温低于海温的雾日数量与气温高于海温的雾日数量基本相当,故无法判断更容易形成哪种雾,C、D错误。
3.B 形成蒸发雾时,气温低于海温,此时海温较高,蒸发了大量水汽,遇到冷的气团而冷却凝结成雾,①正确,②错误;形成冷却雾时,空气中的水汽受到相对较冷的海面影响而冷却凝结成雾,而不是受热上升冷却凝结,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4.B 总热量输送数值应为两种热量输送方式数值之和,对应②曲线;北半球中纬度盛行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度,其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在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输送热量总体为正值,在高纬海区,大洋环流输送热量总体为负值,故①为海洋输送。故选B。
5.A 发生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赤道暖流增强,秘鲁寒流增强,赤道太平洋东部异常降温,西部异常增温,故甲为低气压,A正确,B错误;乙气压中心位于30°N附近,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形成过程主要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C、D错误。
6.B 受拉尼娜现象影响,甲处的低气压使冬季亚欧大陆东部南北气压差增大,冷气团南下次数增多且强度增大,造成广东省冬季冬装售卖增多,甘蔗冻害加剧,油菜花期推后,河流径流量相对减小,故选B。
1